髂前上棘点高/髂前上棘高(iliospinale anterior height,M13[1]/height of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M13[2])即指髂前上棘点(is.a)至地面的垂距[1]。在体育测量中,称之为下肢长A[3]。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1)

下肢全长是狭义的下肢长、真正的下肢长。全腿长是狭义的腿长、真正的腿长。下肢全长等于全腿长加足高[4]。由于大腿的起点(股骨头顶端)无法在外表找到确切的位置[5],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测量的数据表示腿长[6],即广义的腿长,如髂前上棘点高等。

人体测量中,通常用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得出下肢全长,用髂前上棘点高减去内踝下点高所得数值之96%得出全腿长[4]。

测量方法

髂前上棘点(iliospinale anterius,is.a)

髂骨的髂前上棘最向前下方突出的一点。令被测者弯曲大腿,在腹股沟线的上方用拇指从下向上按压髂前上棘,即可觅得此测点[4] 。

广义的腿长

简介

体质人类学[20] 、人体测量学[1] [2] [4] 上严格定义的腿长学名为全腿长,是狭义的腿长、真正的腿长;下肢全长是狭义的下肢长、真正的下肢长。全腿长等于大腿长加小腿长[5] ,或下肢全长减内踝高。但由于股骨头深嵌于髋臼内,其顶端不能扪及,故大腿的上端无法准确确定[21] 。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2)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3)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4)

由于狭义的下肢长(下肢全长)、狭义的腿长(全腿长)活体不易测量[1] [4] ,实际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测量的数据表示腿长[5] 。髂嵴最高点以下、臀沟最下缘以上,体部各测量点至地面或内外踝的垂距,即广义的腿长[1] [4] [18] 。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5)

从大到小依次为髂嵴高(或脐高[22] )、髂后上棘高、髂前上棘点高、大转子点高、耻骨联合高、臀峰点高、会阴高、身高减坐高、臀沟高[12] [23] ,也有用上述各种立姿高度减去内踝高或外踝高表示腿长的,如脐高减内踝高[24] ,髂前上棘点高减内踝高[25] ,大转子点高减外踝高[26] ,会阴高减内踝高[27] 等。

学术上一般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采用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反映上下半身比例[32] 。

定义

(1)脐高/肚脐高[19] :脐点(om)至地面的垂距。

(2)髂嵴点高/髂嵴高/下肢长H:髂嵴点(ic)至地面的垂距。

注:俗语中的“腿长”指的是髂嵴高[28] [29] 。

(3)髂后上棘点高/髂后上棘高:髂后上棘点(is.p)至地面的垂距。

(4)髂前上棘点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长A:髂前上棘点(is.a)至地面的垂距。

(5)下肢全长/下肢长: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6)大转子点高/大转子高/下肢长B: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7)耻骨联合上缘高/耻骨联合高:耻骨联合点(sy)至地面的垂距。

(8)臀峰点高:从臀峰点至地面的垂距。

(9)会阴高/股下高/腿内侧长:会阴点(pe)至地面的垂距。

注:会阴高有两种,一是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至地面的垂距[1] ,等于身高减坐高[12] [23] [30] ;二是耻骨联合下缘高,略大于身高减坐高[31] ,略小于耻骨联合高。

(10)身高减去坐高,即英文文献中的坐骨下肢长(Subischial Leg Length (SLL))[7] 。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6)

坐骨下肢长和髂嵴高

注:坐高是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距,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8] ,即头顶点至左右两侧坐骨结节最下点所在平面的垂距[9] [17] 。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7)

坐骨下肢长(a)近似于会阴高(c),远小于大转子点高(b)

(11)臀沟高/臀纹线高/下肢长C:臀沟下缘最低点至地面的垂距[1] 。

运动员选材

下肢长H、A、B、C四个长度对选材都有意义,A与H的比例越接近越好,达到95%已经是优秀人才了,达到这个指标摆腿时的幅度就大,跳起来步幅就大(我国运动员这个指标是个弱点)。这在动物世界中能找到答案,例如袋鼠等弹跳好的动物,其髂腰肌都已长到腰部脊柱上去了。我国运动员与黑人运动员相比,不是技术差,而是骨骼比例不一样,因而动作幅度比不上人家。跑动中有相当一部分髋送不出去的运动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一定的力学比例决定了技术本身。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8)

下肢长H、A、B、C

选材时,如果达到如下指标就是优秀形态指标:A/H-95%,B/H-90%,C/A-80%[11] 。

gsca体能教学(髂前上棘点高及优秀运动员选拨标准)(9)

髂嵴点、髂前上棘点、大转子点、臀沟

注:下肢H是髂嵴高,下肢长A是髂前上棘点高,下肢长B是大转子点高,下肢长C是臀沟高[15] 。

相关数据

(1)《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1-92》节选,以供参考[12] :

项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14.0

1591.3

122.7

髂嵴最高点高(mm)

1014.2

943.9

70.3

(髂嵴最高点高/身高)×100

59.2

59.3

-0.1

髂前上棘点高(mm)

933.4

847.2

86.2

(髂前上棘点高/身高)×100

54.5

53.2

1.2

(髂前上棘点高/髂嵴最高点高)×100

92.0

89.8

2.3

大转子点高(mm)

875.7

814.5

61.2

(大转子点高/身高)×100

51.1

51.2

-0.1

(大转子点高/髂嵴最高点高)×100

86.3

86.3

0.1

臀沟高(mm)

748.7

692.3

56.4

(臀沟高/身高)×100

43.7

43.5

0.2

(臀沟高/髂前上棘点高)×100

80.2

81.7

-1.5

收起

(2)《日本人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1997-98》节选,以供参考[13] :

项目

男女差

身高(mm)

1705.8

1586.3

119.5

髂嵴最高点高(mm)

995.9

943.7

52.2

展开全部

(3)《size-JPN 2004-2006》不同年龄层次的身高、髂前上棘点高以及(髂前上棘点高/身高)×100,以供参考[14] :

年龄(岁)

身高(mm)

髂前上棘点高(mm)

(髂前上棘点高/身高)×100

男女差

男女差

男女差

20-24

1704

1582

122

920

845

75

53.99

53.41

0.58

25-29

1710

1590

120

924

851

73

54.04

53.52

0.51

30-34

1713

1584

129

925

846

79

54.00

53.41

0.59

35-39

1710

1585

125

922

845

77

53.92

53.31

0.61

40-44

1705

1579

126

918

841

77

53.84

53.26

0.58

45-49

1697

1562

135

911

832

79

53.68

53.27

0.42

50-54

1691

1555

136

907

826

81

53.64

53.12

0.52

55-59

1673

1550

123

893

822

71

53.38

53.03

0.34

60-64

1645

1535

110

877

814

63

53.31

53.03

0.28

65-69

1635

1519

116

872

809

63

53.33

53.26

0.07

70-74

1622

1496

126

867

803

64

53.45

53.68

-0.22

75-79

1604

1473

131

860

790

70

53.62

53.63

-0.02

收起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