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剧,发现好多新鲜电影,都在里头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年下姐弟恋的故事。

大龄女孩在屏幕里不再隐形,而这种从前被视作“超出警戒线”的话题,如今都变得那么稀松平常了。

我想,与其说这是一种恋爱方式的流行,倒不如说是“女性新浪潮”带来的一种更开放、更有劲的恋爱审美吧。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

随着这几年姐姐系的回归,她们鲜活的、明艳的、野生的、各有风情的美,都重新冲击过去的漂亮标准。

女性审美在变得多元,所谓“年下姐弟恋”,也不指向年龄数字,而是更健康、更轻盈自如的恋爱心态。

美丽的恋爱和岁数大多无关。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2)

看古早的香港电影,早就已经把这种美带给我们了。《甜蜜蜜》里张曼玉扮演的李翘,眼睛里有光。

她从广州到香港一路漂泊打拼,脆弱又顽强,她试过在教室外一边擦玻璃一边学英语,也试过独自面对恋人的离去与生活打击,东山再起后,从麦当劳打工妹到后来历经世事的女人,她的洒脱、勇敢、坚定,每遇挫折都多一分。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3)

《甜蜜蜜》

而梅艳芳在《英雄本色3》《逃学威龙3》里的女性,又是另一种魅力了。

她是强劲的,有着漫不经心的、诱人的、让人无法忽视的气场与力量感。

谁说这些魅力只能出现在某一特定性别的人身上呢?难怪在她以后,一向以乖巧温婉为主流美的香港,又重新刮起了另一种审美龙卷风。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4)

现实中,《半熟恋人》《很高兴认识你》这些姐姐们的大火热播综艺,也在展示成熟女士们的能量,她们偶尔抽离生活的人生思考,走过岁月的智慧痕迹。

比起满足别人的“女性期待”,在不那么传统的婚恋时代,现在的女孩们,确实更在乎自我价值与愉悦情绪了。

她们其实不那么怕失败,承担得起恋爱的所有结果,当然也有足够的勇气去开启每一段感情,更关键的是,要在爱情中创造出更美好的情绪。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5)

《很高兴认识你》

像那些年特立独行的王菲,桀骜不羁、大胆滚烫的周迅,她们谈起年下恋爱来,可比谁都轰烈,也比谁都要果敢。

对她们来说,比起一板一眼的人生,更紧要的是如何享受“恋爱中”。她们出奇迷人的地方,也正是度过青涩懵懂后的“酷而自知”“美而自洽”。

但因着她们才开始被追捧的姐弟恋,虽然也曾引起过大批人追逐,但让我很迷的是,每一次风波过后,批评她们恋爱主张的评论总会如影随形。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6)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7)

我想,或许他们爱的始终只是一种流行,一种被创造的白日梦,而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总以热点为卖点的编剧们一直无法触碰到年下恋爱最被期待的核心:是成熟正向的反馈、美好情绪的表达。

“姐弟恋”的流行风一直都在刮,10年前大火的《败犬女王》戏里女主盲目渴望婚姻的本质,也只是模糊了女性的核心需求而已。

而后来出现的大多偶像片,虽然也在努力展演着女主的独立,但潜意识里依然透露女性要靠走入婚姻才能改变年龄困境的焦虑。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8)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9)

《败犬女王》

更别说前阵子被热议的《下一站幸福》,谈的是年下恋,可熟悉的还是甜宠剧配方,不同的只是把男女主角两方人设对调了。

越来越多恋爱戏码里出现取悦女性的男性裸露镜头,与上个世纪西方电影创造的女性性感画面也并无什么不同,只是被凝视的人物性转了。

他们用完全相同的结构反转了观看与被观看的性别主题,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成为了被折射、物化的一部分。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0)

《下一站幸福》

“年下恋爱”或许依然被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恋爱模式,但说到底,它其实与普通的恋爱一样,陷入爱情里的女孩男孩们,追逐的也不是所谓性别取悦,而是两性平视的情感共鸣。

好多年前看的《悠长假期》,就是独一份的好例子。毫不夸张地说,它至今依然鼓励过许多人,让爱情审美豁然开朗的重要力量,就像青绿色山坡上的新鲜空气,一口吸入魂,满腔都是轻快明亮的温柔涌动。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1)

《悠长假期》

这虽然是一部关于年下姐弟恋的片子,但却并不纠结两者年龄的差距,而是讲着普通人互相救赎、彼此滋生情愫、一路成长的恋爱过程。

山口智子太美了,已过而立之年的她,也依然有着无可动摇的灵动活力,戏里一开场就是她拎着传统礼服狂奔进别人家的剧情。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2)

在得知失踪的未婚夫已经与更年轻的女孩私奔后,虽然黯然神伤,但也照样一边叼着烟、跷起腿一副“要想办法解决,但要是解决不了也无所谓”的潇洒模样,有着又飒又古怪的美,充满着吸引人的烟火气。她追逐的不是婚姻,而是所爱之人。

而在里头的年下恋爱,也是贴地的、切实的、平等平视的。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3)

山口智子扮演的被逃婚、失业又没存款的叶山南遇上失意落魄的钢琴家濑名,彼此都是实实在在的打工人,戏里没有华丽的金手指,有的只是无数生活的窘迫,他们在人生低谷相遇,有相见不欢的吵闹,当然也有相互慰藉的感动。特别是楼顶的“Don't worry,Be happy”广告牌,简直就是全剧最浪漫的告白。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4)

他们不是在年下姐弟恋中制造失衡的掌控感,而是彼此支撑对方的石子堆。

个性腼腆的濑名,由于长期在音乐上毫无建树,被白眼、不受待见而郁郁不得志,当他连遭爱情与事业双重打击时,是南的稳健乐观情绪,一直支撑着他走过失意、消解心酸。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5)

这样健康、美好的感情,难怪能鼓励着那么多的人,尤其是《悠长假期》播出时,正是日本上世纪90年代经济最动荡的时候,大批青年失业无所居。戏里姐姐的成熟乐观,也在潜意识影响着那一批年轻人。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6)

所以后来《悠长假期》的空前流行,确实曾经推翻过日本恋爱的风潮,但后来走入我们视线的桥段,却再无这样产生更深的情感联结。

比如后期的纯粹激情偶像剧《宠物情人》《魔女的条件》,“年下恋”的名义更多是为了衬托起剧里刺激的恋爱荷尔蒙。

占据高位的女孩也不再与男孩站在平等的线上,而男孩的脆弱、可爱形象,也从此变成了曾经女性角色的替补,变成了可掌控的、欲望的折射。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7)

《宠物情人》

其实好的年下恋故事,一直讲的都是好情绪的重要性。

早几年好莱坞的姐弟恋电影《The Rebound》,单亲妈妈遇上失意男青年,剧情在如今看来难免显得陈词滥调,但恋爱的关键,一直是彼此换位思考、尊重与鼓励肯定。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8)

《The Rebound》

但无论是对年龄还是恋爱方式的的界定,都太刻板了。英文里形容“年下姐弟恋”的词,不管是Cradle snatcher(抢夺摇篮的人)还是The Rebound(剩女大翻身),都多少带着些对女性揶揄的恶趣味。

但区分恋爱的,永远不该是年龄,而是恋爱状态呀。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19)

电视剧给年下恋加上的滤镜或许能带来一些假想的泡沫,但换汤不换药的故事也只能跟着流行不断地走进“年抛”陷阱里了。

下一次的恋爱形式又会是什么呢?要是一直被困在追逐形式的路子上,也许连带着恋爱审美,也无法突破固化的疆界了。

编剧们忘掉教科书上刻板的爱情人设与形式套路吧。正是那些让人无法想象的恋爱,才让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一次次从中得到足以渗透时间的清透灵感。

和姐姐谈恋爱应该怎么给她安全感(这是最好的年代了)(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