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戏曲演员演出用的服饰,俗称“行头”宋元时期,其已形成一定的制式明清以来,以明代官服为基础而形成的戏曲服饰渐趋完备,主要有蟒、帔、靠、褶、衣、开氅、盔头、靴鞋八大类,在款式、图案、色彩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规范,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明代服饰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山东省博物馆明代服饰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山东省博物馆明代服饰展

前 言

戏曲演员演出用的服饰,俗称“行头”。宋元时期,其已形成一定的制式。明清以来,以明代官服为基础而形成的戏曲服饰渐趋完备,主要有蟒、帔、靠、褶、衣、开氅、盔头、靴鞋八大类,在款式、图案、色彩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规范。

传统戏曲服饰用红、绿、白、黑、黄五种色彩来表现人物等级,俗称“上五色”;后又衍化出深蓝、湖色、粉红、古铜、紫色,则称“下五色”。角色穿什么颜色的服饰,是根据其地位、性格而定,如皇帝穿黄蟒象征至高无上的权位,包公着黑蟒则表示刚正不阿的性格。

壬寅献岁,遵循关于文艺和文物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为弘扬戏曲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平凉市博物馆联合国家一级演员蒲虎勤先生,从其父子两代人数十年在全国各地艰辛收集的800余件(套)戏曲服饰藏品中,精选八十余件(套)编缀成展奉献给广大观众。愿“五色行头”能给您的春节增添绚丽色彩,也愿您能从珍贵的戏曲艺术瑰宝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养分!

武生道袍 上世纪八十年代

武生道袍亦称“褶子”,即男长衫,戏衣的一种。形制为:斜领、大襟、宽袖(带水袖),袍长至脚背。用途较广,单穿可作外衣,又可按角色定规与他衣配伍,如蟒、帔之下须衬道袍,箭衣之上可罩道袍,武生、武丑、武花脸则可敞穿道袍,其袍里之上亦绣纹样。分上五色、下五色,并各分花素。其花纹有花荷叶巾卉、冰纹、枝子花、八宝、云纹、飞蝶、飞燕等。花纹布局有角花、边花、领花、散点等。下五色为义士、侠士穿用,上五色为强徒、恶棍穿用。此件道袍为紫色底万字领,浑身绣有16只狮子滚绣球纹样,极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