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2月,伊朗西南部的苏撒古城,一支由伊朗人和法国人组成的考古队发现了三块黑色的玄武岩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柱石柱两米半高.它的上方刻着两个人的浮雕像:一个坐着,右手握着一根短棍;另一个站着,双手打拱,好像在朝拜石碑的下半部分记录着3500行模糊不清的楔形文字,经过考古学家反复考证这下半段3500行记录的就是被誉为世界级文物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中,少部分文字湮灭在历史岁月长河当中,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汉谟拉比法典出土于哪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汉谟拉比法典出土于哪里(公元前17921750汉谟拉比法典的诞生)

汉谟拉比法典出土于哪里

1901年12月,伊朗西南部的苏撒古城,一支由伊朗人和法国人组成的考古队发现了三块黑色的玄武岩。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柱。石柱两米半高.它的上方刻着两个人的浮雕像:一个坐着,右手握着一根短棍;另一个站着,双手打拱,好像在朝拜。石碑的下半部分记录着3500行模糊不清的楔形文字,经过考古学家反复考证。这下半段3500行记录的就是被誉为世界级文物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中,少部分文字湮灭在历史岁月长河当中。

汉谟拉比法典是由古巴比伦第六世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相传汉谟拉比谋略过人,勇猛无比,在公元1792年当上古巴比伦国王后,便着手统一幼法拉第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俗称两河流域),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作为两河流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古巴比伦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当时汉谟拉比也被称为“众王之王”。

那么,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典呢?

实际上,汉谟拉比在位43期间,古巴比伦正处在奴隶制高速发展时期,正需要有一部成文的法典来保障这一经济形态的发展。再伟大的法律文献都不可能超越它产生的时代,都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一样,因为是奴隶主阶层颁布的法典,那就避免不了带上了维护奴隶主利益的色彩。作为公之于众的法典,它也有调和奴隶主阶级和自由民、奴隶之间的矛盾内容。

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占全部法典的五分之一。像石碑上的浮雕一样,序言中充满了君权神授的色彩,汉谟拉比的权利是太阳神赐予的,他是不朽的“众王之王”。他颁布的法典就是神语,不容亵渎和违背。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著名的原则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比如其中规定:倘若人断他人之骨,则断其骨。倘若毁人之目,则毁其目。

如果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眼睛弄瞎了,作为对人伤者的惩罚,也要挖下他的眼睛。如果是把人的腿弄断了,按照法典,犯罪的人同样也要把腿打断作为惩罚。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法律条文,似乎有些可笑,不知道变通。但是在当时,它却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法文法典,它使得统治阶级对民众的约束由口头或者约定俗成变为成文法。正是依靠这部法典,古巴比伦才在东方诸多奴隶制国家中,成为统治最严密的一个国家,甚至对于整个国家文明缔造来说,汉谟拉比法典都功不可没。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巩固了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推动了古巴比伦的发展。后起西亚国家如亚述等也深受此法典的影响。法典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通过希伯来法,影响了西方的法律文化,甚至天主教教会法也在中世纪某些思想和原则的泽被。所以称汉谟拉比法典为世界级文物瑰宝当之无愧。

随着历史巨轮推动下,古巴比伦的辉煌和记忆也长眠于地下,被历史尘封,等待着后人进一步去挖掘。但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成了古巴比伦文明的见证,成为人们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它是历史上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被人类共同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