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从宫里出来,连续几天都无精打采,但在公开场合又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工作,至少不能让嬴政看出来自己的脑海中装的全是韩非。

韩非对秦国的思想(韩非为何要进入秦国)(1)

夜深人静时,李斯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嬴政那句斩钉截铁的誓言:“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就像是一把插在李斯胸口明晃晃的匕首,严重伤害了李斯的自尊心。

李斯是一个来自楚国偏远地区的食粪鼠,在家乡得不到重用,历尽艰苦,在外求学十年,又迎着狂风黄尘西行,来到秦国谋事。没有任何人脉的李斯像孙子一样,游走于权贵豪右之家,乞求着一条活路。还是在吕不韦的引荐下,李斯才见到了秦王。李斯凭借自己的勤奋与努力,积十年之功,才混到客卿的位置,其中还被秦王赶走一次,受尽了屈辱。

十年,李斯能有几个十年?可李斯的十年却抵不上韩非的几篇文章。李斯心中是大不服气的,这等文章固然是好,但李斯要写,照样写得出来。那篇横绝千古的《谏逐客书》,无论是从文笔,还是立意见识,丝毫不逊韩非的《五蠹》。

韩非对秦国的思想(韩非为何要进入秦国)(2)

这一切,仅仅因为韩非是高贵的粮仓鼠出身?韩非固然在粮仓鼠群体中受到排斥,但说到底还是粮仓鼠。也许嬴政要用韩非,并不是韩非的韩国宗室身份,而是他的天下大才,但对李斯这样骨子里深藏自卑的食粪鼠来说,任何一个出身好的人才受到重用,都会刺痛他们敏感而自卑的神经。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快要被这句话击溃。

“既然世上有韩非,何必再生李斯!”李斯痛苦地饮了一大盏酒。这一夜,李斯喝得烂醉,倚榻而眠,杯盘都碎了一地。

等到上朝时,李斯依然在嬴政面前谈笑风生,嬴政并没有发现李斯有什么异常。

“陛下,不知攻韩之兵进展如何?”李斯长揖发问。

嬴政一脸的得意,“夫韩,冰耳!夫秦,日也。以中天之日,照残冬之兵,焉有不化!秦人已东向,韩安束手无策。”

李斯最关心的是韩非的动向,“不知韩非如何?”

“寡人正在打听韩非的动静,相信不久后便有消息。”

……

新郑,略显破落的韩王宫大殿,殿外大雨滂沱。

韩非对秦国的思想(韩非为何要进入秦国)(3)

韩非还在苦苦劝着对自己的法家之术并没有多少兴趣的韩王。“大…大…大王,必……必……必欲行……祖宗……宗之法乎!”

韩安早已无法忍受韩非这让人崩溃的口吃病,韩非每说一句话,韩安都会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只是韩非又同宗近支,韩安多少要给韩非一点面子,只好强忍着听韩非说话。

“嗯,祖宗之法岂能轻易改变,商鞅改了秦法,结果呢,被车裂于市……”韩安话没说完,就被情绪激动的韩非打断:“商君……虽……虽死,但……但但……商君之……之术,依然为秦所……用。而秦之所……所以能成……成今日之……之大,全赖商……商君……君之术。”

韩非对秦国的思想(韩非为何要进入秦国)(4)

韩安冷笑道:“诚如你所言,秦用商君术以强。但现在秦已是天下第一强国,而韩国又是天下第一弱国。以天下第一弱欲抗衡天下第一强,即使是现在变法,你觉得还能来得及么!——你不是不知道,秦兵距离新郑不远,随时可以灭掉韩国。这个时候还奢谈什么变法图强!”韩安由冷笑变成了揶揄。

韩安说的,韩非当然知道,都是实情。但让韩非感觉到不满的是,韩安做为韩王,丝毫看不出他有振作强韩的气象,整日迷恋酒色,萎靡不振。

“来得……得及!”

“说得轻巧,寡人的脑袋随时都有被嬴政割掉的危险,怎么办。”

“臣要说……说的是,在……在七国并……立之初,韩国就是最弱小的,处在秦、赵、魏、楚四强之中,势同垒卵。然申不害相韩,行商君之术,力行变法,以法治国,强吏治,加强君主专制,事权统一。十五年间,韩遂……遂大治。诸侯虽强,亦不敢……敢犯……犯韩寸土。”

韩安对韩非无休止的纠缠非常厌烦,又无可奈何。语气软了很多,“寡人知道你心向韩国,希望韩国能在秦国强大的攻势下生存下来。可眼前的局面,就是寡人有心变法,你觉得秦王会给寡人这个时间么。”

韩非沉默不语,韩安脸上微露一丝战胜得的微笑,虽然在嬴政面前,韩安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大王说……说得不……不无道理。欲行商、申之术,确实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韩非直视韩安,眼神中透着坚毅,“臣请入……入……入秦!”

韩非对秦国的思想(韩非为何要进入秦国)(5)

声音不大,却让韩安猛地震了一下。“你入秦?做什么!”

“游说秦王,罢攻韩之兵。这样,大王就有机会实行商、韩之术以强韩了。”韩非的语气中竟有一丝天真。

韩安盯着韩非看,没从韩非的眼神中看出什么异样。以他对韩非的了解,韩非对韩国爱得深沉,断不会为秦效力而攻韩。现在秦人攻韩甚急,如果让韩非去,也许能说动嬴政罢兵,给自己喘口气的时间。

可是,韩非说话这么费劲,能说得动嬴政么。自己和韩非是近亲,能耐得住性子听韩非这让人崩溃的说话方式 ,听说嬴政是个急脾气,他能受得了韩非?

“臣虽拙……拙于口……口辩,但臣……臣妙笔可以生……生花,相信可……可以说……动秦王罢罢……韩之兵。大王信不……及臣有这……这个能力,总……总也要让臣……臣试一试,机会不能失之于万一。”

韩非对秦国的思想(韩非为何要进入秦国)(6)

韩国并非在没有辩才,但有如此学识的,也只有韩非一人。韩安想来想去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只好叹一口气,“既如此,卿就去一趟吧,死马权作活马医,试一试吧。”

“臣告退!”韩非离席,长拜于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