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在写着回忆,心却泛起了波澜,这7年的成就和得失,形成了7个变化,希望戳到我内心的同时也能与你有共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ui界面做好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工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ui界面做好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工作(从UI转型产品后我的7个变化)

ui界面做好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工作

笔在写着回忆,心却泛起了波澜,这7年的成就和得失,形成了7个变化,希望戳到我内心的同时也能与你有共鸣。

我是从摄影、UI、交互,转型过来的产品汪。7年互联网汽车行业背景,有O2O、电商、车联网、TMS等前后端产品设计和开发管理工作经验,目前base在北京。即将要与而立之年告别,进入31岁~40岁这个群体,有期待又有焦虑,所以想着对产品经理过往的经验做下梳理和总结。

现在还会有不少人问起,为什么你转行做产品经理?我一般会不着边际说很多,接下来就聊下转行产品经理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最开始知道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是在学习UI时候听到的。当时还非常穷(现在也不怎么富有),互联网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完全平行的世界,跟我的生活和工作从未产生过任何交集。当时还在使用诺基亚E66,滑盖式的,那是我第一部新手机。后来,随着对互联网了解的深入,也知道了iphone、知道了乔布斯、知道了很多牛人通过无数的小点子,在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在当时,腾讯的马化腾、360的周鸿祎、小米的雷军也都自称为产品经理,更加强了我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美好期待。同时,产品经理所带来的,除了光鲜靓丽的背景,还有可能的未来无限的上升通道甚至是相同工作年限不同职业间所体现的薪资优势,都深深的吸引我不断学习,立志转型产品经理这个职业。

在从事UI工作后,一直在学习观察产品经理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当时听身边谁谁做产品,就感觉是神一样的存在。也买过很多书,比如:唐大的《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要素》等等,基本是产品经理相关的书,我都会去买、去借来看;也关注很多互联网产品相关的媒体,比如:PMCAFF、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36氪等等。

越学习就越期待有朝一日自己能成为别人说的那种人,那种从事的职业。还好我是幸运的,在我第一家公司,我UI做的还是很烂的时候,产品总监没有抛弃我,一直在把我往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上去带,让我去做客服、去做测试、去跟开发坐在一起聊、去把控上线、去做小leader,去申请公司的各种资质。当时会觉得,这个跟我书里看到的,培训的不一样啊,这都是些杂活儿,还主动找领导沟通,不想做这些事情。站在当下的我,回头看,产品经理其实就应该站在更高的维度,去了解各模块的流程,做好统筹的角色。

后来第一家公司的老大离职了,我接着不久也离开这家公司,去做了专业的交互岗。专业的交互岗,就不像之前公司由产品或UI兼职做的一样,专业的交互岗,更考验交互设计师对用户心理动态的揣摩、专业经验等;因为之前我所认知的交互基本就是怎么跳转、怎么动画做的更流畅,但这其实并不是交互设计真正的核心能力,所以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结果是在离过年还不到1个月的时候,公司老板把我辞退了,但我现在依然留有这个之前老板的联系方式,我的心里动态不知道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我内心想法是一定要超越他,虽然很难。接着异地恋女友我们也分手了,又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过程,最后我还是又站了起来。

重新入职新公司,从事产品负责人兼项目经理的角色,统筹异地间项目管理(项目成员20人左右),产品管理(自己考核的员工有产品、UI、测试,维持在7人左右)工作,在这家公司让我能站在公司层面、行业层面思考一些问题,使我的产品管理、项目管理工作经验得到了质的升华。再后来也跳槽去了其他公司,去挑战更多更复杂的事情,让未来能有更多可能性。现在在一家中字开头的国企下属单位从事产品专家岗。

一路从UI、交互、产品经理走来,主要还是产品经理职业本身所应具备的能力在生活中带来了不少影响改变。具体带来了哪些改变?有以下几点总结:

1.同理心及换位思考

所谓同理心,就是要去“我“,也就是把”我“的视角,一切从我出发,换成你。把我认为好的,来试图改变你的行动和想法,换成如果怎么样,你使用起来更方便、更高效,在不经意间用户的抱怨中,寻找改进机会,这就是所谓的用户体验。

张小龙说做产品要把自己当白痴。乔布斯也说一秒之内让自己变白痴,来体验自己的产品,而且是一定要让自己变白痴,来体验和使用产品,才能把产品变得易用。这里都是在说要放下“我”,做到“无我”。因为一切向用户展示的产品页面及流程,不是你在使用,是对方在使用,也就是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可能产生的困难和疑虑。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往往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即我认为怎么样好的就是好的,总想着通过自己改变他人,也不会去想他人背后的行为动机和声音。现在逐渐通过同理心及换位思考,更善于去倾听,有着更包容的心态看待所发生一切事物,也能更了解他人,也更懂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然思维方式就多维,心胸也会变得阔达。

2.协同作业

在产品职业生涯中,要跟各方打交道,逐渐了解到自己能力、边界、时间是有限的,是不能做好所有事情的。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与他人协作或请教,有效率的执行并完成制定的既定目标,以此获得更多想要达到的其他目标。

在我原先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多数时候都爱自己琢磨,认为自己可以干成很多事儿,也不愿意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更没有方法让身边人来和自己一起解决问题。现在可以逐渐尝试将自身专业能力外的事情合理交给更有能力的人,产生效率的最大化。

3.被尊重

产品如人,产品背后能体现出产品经理的价值取向,好的产品,就像用户的朋友一样,能和用户展开一场友好的对话。拿文字对话来说,微信曾经把所有“您”的文字全部换成了“你”,就是要让微信这款工具成为你的朋友,实际也是,大多数人一天消耗时间最多的就是微信。微信这个动作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相互间都能体会到互惠和被尊重。

在生活中,如果没有辈分,开头直接用“您”,不如用“你”,用“你”不如把前面加个其他符号,直接开头用“你”、“我”会显得比较过于强势和武断。

下面两句话就可以看出不一样:

1.你今天有空吗?

2.今天你有空嘛?

4.迭代思维和目标感

产品有1.0、2.0、3.0等版本,策略性的制定下一步计划,后面的版本在原有版本基础上有节奏的不断迭代,迭代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长远的目标,实现更大的价值。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也是由过去的一个个阶段小目标累加起来的,人是不可能一步跨越几个阶层,只有不断试错、验证、重复才可能通往未来理想的目标。《法华经》里也说:“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从我个人来说,从一个产品经理都不知道是什么阶段,到开始学习画原型、做规划、做管理、招人、并且持续坚持每周写一篇公众号。每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的起点,逐渐的、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

5.性格的塑造

大部分接触到的产品经理人,思维都比较跳跃,性格比较外向,这在一定程度来说也是岗位在潜移默化间形成的。因为工作中要跟老板、开发、UI、商务、用户等不同角色的人带着情感沟通交流,人在压力和任务面前,自身的局限和内在的抗拒是会一点点被重塑的。

拿我来说,之前极其内向,最恐惧的就是当众讲话,说话没有条理、也没有层次。听者,也不能完全一下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戳不到大家的痛点。通过在产品工作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被各种人怼,逐渐自尊心经受了考验,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坚强,现在慢慢变成了人越多越兴奋的状态,性格也变得外向和服务型人格,喜欢听到各种质疑与自己不一致想法的观点。因为好的产品都不是一个人能做出来的,是要不断相互碰撞、打磨出来的。

6.认知

产品经理是在职业推演过程中衍化出的职位,大学没有系统性的专业课程。所以,这就促使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一些洞察力、联想能力、对行业竞品的分析、各版新闻热点的不断追踪和探索,做到能抓重点、理性思考、权衡,不断学习,打破自己固有认知,丰富知识面,考虑问题多一些维度。

在看的多、听的多、运用的多了以后,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见识,会变得越来越有内涵,看待问题也会多了一些维度,在关键问题的处理上也更果断。

就比如:最近参加豆瓣的一个读书会,就在想能不能做成一个产品,怎么形成商业闭环,以及背后可能的商业价值;比如看到大厂的招聘信息,看近期在招聘哪些岗位,就能进一步分析出公司,近段时间的战略方向。

7.做减法

苹果的产品理念总结为两条:“极简主义和用户体验至上”。

听过一个故事,当苹果手机的工程师拿着有三个底部物理按键的手机给乔布斯时,乔布斯看都没看就扔到了垃圾桶。最终通过不断做取舍,推出了只有一个HOME按钮的iPhone 4。

王石的一期采访时也说,超过25%利润的生意他不碰。这不是他在凡尔赛,是因为他知道当利润足够大的时候,马上参与进来的人会很迅速,也会足够多,最后大家都不挣钱,甚至赔钱。

生活中也是,不可能所有事都做,什么便宜都占,应该把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处理,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是成本最优。

当然做产品经理后还会带来其他不好的方面:

1.凡事讲究性价比;

2.一切通过外部协作可以解决的,大概率会分摊给别人;

3.有时候会变得油嘴滑舌,成为有点污的开车老司机;

4.会变的敏感很多,带有怀疑和批判,会考虑背后的真实性;

最后

有说产品经理难,其实就是难在这三点:发现需求的本质、预测产品的效果、确保正确的判断。

当然我还是比较幸运在最好年华里选择了产品经理作为我的长期职业。

........... END ...........

产品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