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部长达3个小时的纪录片《中国》上映,但这部纪录片却自上映之日就充满了争议,甚至被禁封了三十年之久,而它的创作者意大利的知名导演安东尼奥尼也因此受到中国和意大利两个国人民强烈的谴责。

那么安东尼奥尼到底在这部纪录片了拍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被封了这么久的时间呢?

安东尼奥尼其人

1912年9月29日,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出生于意大利费拉拉的一个较为富裕的中产家庭。费拉拉这座城市是意大利的历史名城,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里文明和艺术气息也十分发达,这也为安东尼奥尼的影视生涯奠定了基础。

90年代治安有多乱纪录片(曾禁播30多年的真实影像)(1)

1935年,安东尼奥尼从波隆那大学毕业,并取得经济学学位之后,就开始为费拉拉地方报纸写作,并且成为了一名电影记者。长期的影评工作让他有机会结实了更多的现实主义电影人。1942年,他开始尝试剧本创作,长期的文学积累让他的第一本剧本很快就获得了肯定。

这也让他对影视创作的兴趣更加浓厚。二战期间,他用写东西赚来的稿费,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小短片《波河上的人们》。9分钟的短片里,他用了大量的纪实的手法,尝试将河上的雾放进影片中,这也为他新现实主义先驱的地位奠定了基础。自此,电影成了安东尼奥尼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1960年前后,他先后拍摄了《奇遇》、《夜》和《蚀》,细腻描绘了中产阶级空虚的感情世界,被称为“人类感情三部曲”。这让安东尼奥尼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获得了全世界观众的认可,同时也受到了我国中央高层的关注。

不按“剧本”来的《中国》的拍摄

1970年11月6日,中国与意大利代表在法国巴黎签署两国建交公报,中意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彼时,这个封闭了许久的东方神秘国家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好奇,人们向往了解这个国家,而寻求“对外开放”的中国也需要一部能够让世界了解我们的影片。

于是,1971年,周恩来总理向安东尼奥尼发出诚挚邀请,请他拍摄一部反映当时中国社会面貌的纪录片。当时已经成为国际导演的安东尼奥尼欣然同意,并向中国递交了拍摄“意向书”。只是当时谁也没想到,这部纪录片,会在中国被封禁了30年之久,成为了这位导演的终身遗憾。

90年代治安有多乱纪录片(曾禁播30多年的真实影像)(2)

对安东尼奥尼来说,中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神秘国家,能够亲手记录这个国家的一切,并将它呈现给全世界的人,他很荣幸。所以,虽然接到中国的邀请的时候,安东尼奥尼当时手中已经有了新的电影剧本的拍摄工作,但他还是当即停下了自己手头所有的电影拍摄工作,带着他的团队和所有的机器设备,准备前往中国。

为了这一次的拍摄,安东尼奥尼准备了半年之久。“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在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安东尼奥尼在寄往中国的“意向书”里这样写到。

1972年,终于计划好一切的安东尼奥尼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中国,但一门心思准备好拍摄工作的他,却被当头浇了一头冷水。刚到中国,这位导演就被拉着开了三天的讨论会,详细的拍摄计划里,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规定得一清二楚。

为了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中国对于这位导演的到来有很大的期待,刚到中国,安东尼奥尼一行就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而为了保证拍摄的顺利,我国专门派了一个三人小组跟随拍摄,并全程专车陪同。显然,三个人的任务不止是要替这位外国导演引路,更是要让这位导演的拍摄不偏离预期。

可惜的是,影片的拍摄注定不能按照中国原先预想的那样,拍摄校园里孩子们孜孜不倦的学习、工厂里工人们认真的读毛泽东语录,和社区里井然有序的一切。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纪录片导演,安东尼奥尼有着自己的想法,他需要让人们看到一个客观、真实、生活化的中国。

90年代治安有多乱纪录片(曾禁播30多年的真实影像)(3)

最终,安东尼奥尼推翻了自己长达半年的拍摄计划,但他也并不愿意妥协接受被安排好的“剧本”。安东尼奥尼将拍摄时间压缩到了22天,共耗费3万米胶片,最后制成了一部时长3个多小时的大型纪录片,《中国》。

一个外国导演镜头下的中国

那个时期的中国有着很大的争议,我们在教科书上见过那时候欣欣向荣的样子,也了解过那段黑暗的历史。但在安东尼奥尼导演的镜头下的人们是安静且美好的,甚至因为穿插着这位导演的描述,那个时候的中国是有些顽皮的。

安东尼奥尼说:“这感觉就像是来到了月球,在这个星球上,对于外来者而言,没有特殊的人物和事件,因为每个人和事都是新奇的,都是打动人的。”于是,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见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中国。

电影最终被分为上中下三集。上集,安东尼奥尼在三人组的陪同下逛遍了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了著名的北京天安门、故宫,王府井大街,还听到安东尼奥尼顽皮的将新华门叫做“毛主席他老人家住的园子”。在这里的拍摄几乎可以说是随性的,因为安东尼奥尼被孩子们的样板戏吸引,我们就跟着镜头欣赏了十分钟的文艺汇演。孩子们扛着红缨枪,迈着正步,想象着自己是一名战士;因为安东尼奥尼对针灸好奇,我们就看到了那个年代中医神奇的针灸手法。在那时,平民老百姓生病,主要看的还是中医,针灸和拔罐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法。

90年代治安有多乱纪录片(曾禁播30多年的真实影像)(4)

第二集在林县、苏州、南京拍摄,尽管路途中被多次强调这里不能拍,那里不能拍,但在看过了南京宏伟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几个镜头之后,更多的是晾衣服的解放军,扎着麻花辫的姑娘和一张又一张或泛着笑意,或一脸茫然的中国面孔。生活虽然并不算富足,但军民一家亲,大家脸上都有着幸福感。

很快安东尼奥尼就来到了他此行的最后一站,上海。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看到了无数林立的新建居民楼,但也看到了殖民地时期的残留,看到了安东尼奥尼口中“用废铁建立起来的”,甚至有些破旧的上海精炼厂。

90年代治安有多乱纪录片(曾禁播30多年的真实影像)(5)

在他的镜头下,有纺织厂的女工,有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有产妇剖腹产的全过程,有当时国内并不被允许的集贸市场,有南京城边上的简易茶水摊。北京、南京、上海,一个西方人用自己独立的视角拍下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画面。

物质贫乏的时代下,中国人骨子里的安详、乐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镜头里闪过的中国面孔所展示的,都是那个年代的纯真。这些在安东尼奥尼看来都是美好且真实的中国,但对于当时急于展现给世界一个完美形象的中国来说,这一切都成为“背叛”和“刻意抹黑”的象征。

巨大的争议

1973年1月,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在意大利首映,但影片中未经中国“允许”的那些镜头,引发了当时驻意大利外交官的强烈不满,随后,中国方面对安东尼奥尼进行了严厉谴责,指责没有刻意从正面塑造中国形象。中意两国刚刚建立起来的外交关系也有了裂缝。

当时,中国正直“特殊时期”后期,由于安东尼奥尼是由周恩来总理邀请来到中国拍摄,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更是借题发挥。在各方面的压力下,1973年10月底,中国外交部新闻司下令禁封这部纪录片。

此后,铺天盖地的指责纷至沓来,人们质疑安东尼奥尼为什么不去拍摄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为什么不着重攀描“人造天河”的雄姿,反而要用大量的镜头展现孤独的老人、破败的房屋、零星几点的田地……更为悲哀的是,安东尼奥尼此后在自己的国家也遭受了攻击,人们称他不仅“背叛了中国”,更是“背叛了自己的国家”,他一度被中国列为著名的反面教材,甚至出现在70年代的教材上。

安东尼奥尼曾经试图解释“我们面对一个相当暴力和不太确定的攻击,也许在这一切下面是一种极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我眼里温馨和感人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则是不够尊重革命……”

他曾先后在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和英国《卫报》发表过申明,然而,在一片舆论声讨中,安东尼奥尼微弱的解释没有人在意,摆在眼前的影片资料就是铁一般的证据,他只能默默咽下所有,此后五年,他再也没碰过电影。

90年代治安有多乱纪录片(曾禁播30多年的真实影像)(6)

得以解封

也许是上天不愿意让这个才华横溢的导演带着遗憾离开,1979年,中国外交部向中共中央,澄清了安东尼奥尼在这次事件中所遭受的一切非议与误解。

32年后的九月,一个曾经在纪录片《中国》中出镜过的记者,千里迢迢远赴意大利,在这里他见到了这个老人。采访中,这位中国记者试探着询问安东尼奥尼是否还愿意再回到中国,再去看一看这个如今已经大变样的国家 老人满是褶皱的脸上立刻出现了向往的神情。但这次旅行终究没能实现,安东尼奥尼早已因为中风,半身瘫痪,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次前往中国了。

90年代治安有多乱纪录片(曾禁播30多年的真实影像)(7)

“这一经验绝对是正面的,作为旅行者,我看到了用旅行者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我试图把电影观众也带上。”“中国的这一经验培养了我用新的方式在我的下一部电影中,我允许自己可以获得任何一种自由。”即使是经历了不公正的待遇,这位老人在面对采访时仍然十分积极,他的言辞间带着对中国的向往与友善。之后,这位记者带着安东尼奥尼最后的热情与祝福踏上回国的路,这也是这位记者见到他的最后一面。

2004年,在这位记者拜访安东尼奥尼归国后的同一年,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一场“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 ,《中国》这部被封禁了32年的纪录片,终于能够重见天日,上映的那一天,电影院里坐满了观众。电影上映后第三年的7月,安东尼奥尼与世长辞。

我想即使最后没能再次踏上东方这片土地,在彼岸的安东尼奥尼得知《中国》终于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他也依旧是开心的。这也算是在这位导演生命的最后,替他辉煌一生的电影生涯,抹去了最后一个遗憾。

镜头是有感情的,一个对中国充满友善的导演的镜头更是如此。时隔这么多年再看当初被误解的这部纪录片,无论是孩子红扑扑的脸蛋,还是热闹的集市,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静谧的乡村,无疑都是安东尼奥尼对中国的表白,是独属于那个年代的中国的一份珍贵的回忆,这份珍贵被丢进尘埃里那么多年,好在最后还是被找了回来。

安东尼奥尼说:“我没有去寻找我想象中的世界,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所见到的现实。”他确实做到了,他的镜头里完整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和革命后的变化,而这部电影的许多纪实拍摄手法也给了后来这些前赴后继的电影人们重要的启蒙。

三十年时间弹指一瞬,如今的中国早就不再是安东尼奥尼镜头下的样子了,2019年3月,央视寻访了上个世纪70年代拍摄过中国纪录片的四位外国导演,推出了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寻访当初纪录片中的人物和场景,展现了这些年来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而如今的中国与安东尼奥尼镜头下的样子渐行渐远,离我们期待的样子却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