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才能让自己家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怎么才能让自己家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羡慕的孩子”,能够在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中崭露头角,成为少年天才?这恐怕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家长都曾面对的问题,尤其作为咱们中国的家长父母,一直都在困惑和迷茫中苦苦思索追寻着其中的答案。面对市面上充斥着各类五花八门的教育宣传和教育理念,经常会无所适从,应该怎么才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您知其源,知其所以然,不如自己做专家,寻找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青春期同伴对孩子的影响(青春期孩子同伴关系)(1)

(一)同一性:我是谁?

青少年的智力能力变得更为成人化,他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独立于父母,独立于其他所有人。这时,自我概念和自尊常常发生至关重要的变化。

1、自我概念:我是怎样的人?

Ø

区分别人和自己的观点

对他人观点和自己观点的区分代表了青春期的一种发展进步;

试图描述自己时,他们只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综合起来考虑。

Ø 更广阔的视角

可以看到自己的不同方面;

描述自己的时候不是生理特性(我跑得快),而是根据意识形态(我是环保主义者)。

2、自尊:我有多喜欢自己?

Ø 认知复杂性

不同方式评价不同方面,会产生不同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自尊的形成。

Ø 性别差异

在早期,女性的自尊低于男性;因为在青春期男孩的能力和力量快速发展,除学业成就外,女孩更在意身体外表和社交成功;社会的刻板性别预期使男孩觉得,他们应该表现出自信、坚强和无所畏惧。

Ø 社会经济地位

青春期后期更为明显,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有更高的自尊。

3、同一性形成:变化或危机?

Ø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

埃里克森阶段论将这个阶段称为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一些青少年面对同一性危机时,不可避免地体验到真切地心理混乱(混乱、迷茫、焦虑、抑郁)。

Ø 社会压力和对同伴的依赖

这个阶段,青少年越来越依赖他们的朋友和同伴作为信息来源,对成人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同伴群体依赖性的增长使得青少年能够形成亲密关系;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有助于他们弄清楚自己的同一性。

Ø 玛西亚的更新

同一性获得:成功地探索及思考过他们是谁和自己想做什么的问题。心理最健康,成就动机更高。

过早自认:还没经历过对各种选择的探索就已形成同一性,接受别人为他们做出的最好决定,他们是快乐地自我满足的,对社会赞许有着高度需要,并倾向成为独裁个体。

同一性延缓:虽然一定程度上探索了各种选择,但还没做出承诺,他们表现出较高的焦虑,体验着心理冲突,往往活跃和有魅力。

同一性扩散:既不探索也不思考各种选择,容易变来变去,对承诺的缺乏损害了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常表现出社会性退缩。

(二)关系:家庭和朋友

1、家庭关系:变化着的关系

Ø 自主

青春期的角色转变,孩子和父母都必须面对,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寻求自主,也就是独立性和对其生活的控制感。这是该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也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Ø 亲子关系的变化

青春期开始时,父母拥有更多的权力和对关系的影响力,亲子关系是不对等的,到了青春期末期,最终形成的是更为平等的关系,尽管父母一般保留有更有利的地位。

Ø 与父母的冲突

即使大部分时候青少年与父母相处融洽,也会发生冲突。事实上,青少年与他们父母在各种领域中往往观点一致,比如社会或政治问题上的观点会类似,但常常会在个人品味上持有相反观点,如音乐偏好和着装风格。亲子冲突更多发生在青春期早期。

Ø 文化、性别因素

亚洲社会是集体主义社会,推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的观点,所以青少年寻求自主的热情没有西方社会更明显。男性,在年龄更小的时候被允许拥有更大的自主性,这和传统男性刻板印象一致,女性被视为更依赖他人。

2、同伴关系:归属的重要性

Ø 社会比较

青春期生理和认知变化显著,青少年需要求助于其他有共同经验的个体,从而可以理解他们这些经验。他们相互提供机会来比较和评价意见、能力甚至生理变化,这就是社会比较。

Ø 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指的是用来与自己作比较的群体。同伴作为参照群体,提供最容易被接受的角色和行为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判断其能力和社会成功的系列规范或标准。

Ø 归属于一个群体

特定小派别和人群的成员资格通常由群体成员的相似程度决定;青春期早期,行为举止表现特别好的青少年对同伴的吸引力下降,而具有攻击性的青少年反而变得更有吸引力。

Ø 性别关系

从儿童中期步入青春期时,孩子的朋友群体几乎都是同性;进入青春期,不同性别开始融合,与异性待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多;到了青春期后期,随着异性成双成对关系的发展,小派别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甚至解散。

3、受欢迎与被拒绝

Ø 受欢迎

地位更高,有更多亲密的朋友,同伴活动更频繁,知道自己受欢迎,更少感到孤独。

Ø 有争议

在某些团体受欢迎,被另一些人讨厌,但总体与上面类似。

Ø 被拒绝

属于一直不被喜欢的人,地位相对低,朋友少,与异性接触少,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会容易感受到孤独。

Ø 被忽视

既不被人喜欢,也不被人讨厌,总体与上面的类似。

4、顺应:青春期的同伴压力大

Ø 同伴的压力,比来自父母的影响更大

Ø 自主性越强,顺应越少,同伴压力越明显,倾向于独立,能够拒绝来自别人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