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OTA更新,我的主观感觉确实是P7的DMS判定阈值更严格了,这导致了我本就不富裕的智驾分数,更加雪上加霜……现在我的智驾分只有45分了。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

这是人工智能AI的短板吗? 恰恰相反,这不是AI的短板,而是没有充分利用AI的短板。

一、DMS是什么?

当你连续开车3小时睡意袭来时,坐在副驾的美女对你吼了一句:「注意点,别睡着了啊!你活腻了,我可不想死!」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2)

此时,她扮演的角色就是DMS(Driver Monitor System)驾驶员监测系统。功能很简单,就是在判断你走神的时候提醒你,让你专心开车。

以前大家都不太留意DMS功能,但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普及之后,DMS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以前是人自己开车,现在是人和机器「人机共驾」。

骑过公园里的这种车吗? 两人都可以控制方向(有的车是据断了其中一个,只能一人控制)。

这种「人人共驾」的情况下,一旦遇到道路狭窄、公园小河时,你就需要先观察对方的状态,再做出自己的转向决策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3)

否则,你以为她会打方向盘,她以为你会打方向盘。结果你俩都不打,那不就掉进河里了???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4)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应该是这张: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5)

「人机共驾」也是一样,你通过仪表、语音来判断车的状态,车也需要通过摄像头判断你的状态 —— 这就是DMS的作用

DMS的基本结构很简单:感知 → 决策 → 执行。听起来甚至与自动驾驶系统相似。其中最复杂的就是感知,把小眼睛的人判断为走神也属于感知环节的问题,咱们就重点聊聊感知吧!

二、多模态的感知需要AI融合

为什么会把小眼睛识别成走神? 大概率是视觉识别的比重太高了!如果能将脑电波、肌电、皮肤电、心电、呼吸等全面的数据都获得,然后再融合判断,就不会错了吧?

毕竟,人家只是眼睛小,大脑、心脏、呼吸都没问题啊!

这样的权威设备,其实就是医院里的睡眠监测仪: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6)

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这套系统虽然专业,但不可能用于量产车上。退而求其次,有人提出用智能穿戴设备与车载系统通讯,获取人的心电、血压、体温数据: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7)

这个思路确实不错,但智能穿戴设备与车机系统之间的沟通不太通畅,难以落实。要想实现这一点,等华为、苹果造出量产车来再说吧

如今,再退一步吧! 给方向盘上安装一个摄像头,监测面部、肢体、眼球动作;再装一个转矩传感器,监测手部动作 —— 这也是目前的主流方案。

下图可以看到,小鹏P7方向盘上有一个DMS摄像头,还有一串紫色的小灯用于红外补光、照亮人脸(这些小灯人眼是看不到的,手机可以拍出来)。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8)

此时,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美女在吼你的时候,既没有正眼看你(摄像头未工作),也没有偷偷摸你的手(方向盘传感器未工作),那她怎么知道你走神的呢

摄像头看到了面部与眼球,怎么判断驾驶员的状态呢?

而且,判断结果不能是行或不行,而是要区分出:走神(distraction)、疲劳(fatigue)、打瞌睡(drowsiness)[1]甚至昏迷(突发事故、突发疾病)……

传统方法是人为地总结出一套判断规则,例如一篇综述作了总结[2]: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9)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0)

这些算法还有很多,我猜你也不想再听了,其实也没必要听了。因为……

这是因为深度学习算法出来之后,它说:在坐的都是垃圾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1)

所谓深度学习算法之类的AI算法,根本不去总结这些规则,而是直接给结论。它就像Alpha Go的围棋完虐人类棋手之后,柯洁委屈地对Alpha Go说:你根本不懂围棋!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2)

Alpha Go对柯法说:你根本不懂AI。懂不懂围棋重要吗?反正我能赢。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3)

总之,深度学习算法就是下面这么一通分层、一通运算,就可以判断驾驶员状态了,比之前人类总结的所有规则都要好使。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4)

AI眼中的美女,她长这个样子。

你可以对AI说:你不懂美女。 一位好好的美女,不应该按照三庭五眼的标准来看吗?

AI告诉你:你不懂AI。我管我怎么看美女呢? 她打瞌睡时我能知道就好了!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5)

主要判断依据为摄像头,实际上是融合了车辆状态、方向盘传感器、麦克风等各种状态的。将来,随着汽车与智能穿戴设备的融合,DMS也会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安全。

比如,当年测个心电数据,还要在座椅上贴传感器[9]。如今,华为watch和iwatch都具有ECG功能了。万事具备,就差他俩造 车了!

不良驾驶习惯酿事故(车主因眼睛小被辅助驾驶误判)(16)

也就是说,真正高级的算法不会只根据眼睛大小来判断走神,而会根据眼睛大小变化的幅度与频率、眨眼频率、明显的头部或体动、嘴的动作来综合判断

退一步想,如果只是根据眼睛大小来判断的话,那我戴个墨镜怎么办呢?

小结

考虑到我最近开车都戴墨镜,扣分也很多,所以合理推断此汽车博主并不是因为眼睛小而误判睡觉,而是因为算法阈值过于严格了,导致大家扣分都很多

这不是人工智能的短板,而是人工智能潜力未充足开发带的短板。关于小鹏智驾分,除了阈值问题之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像我这样NGP里程特别多的人,就算比较守规矩,被扣分还是很多!所以不能只扣分不加分啊,如果安全使用NGP驾驶100公里就应该加1分,这样才比较合理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