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食物对脚部血液循环最好(脚是人的第二心脏)(1)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

人的衰老是从脚上开始的。人们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是极少的,加上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致使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新陈代谢产物容易淤积下来,久而久之造成足趾产生病理改变,并通过经络的作用反馈到相应的脏腑器官,产生多种症状。所以,有很多病是因为脚趾活动少引起的,如双脚疼痛、脚趾麻木、多汗、鸡眼、脚垫、足跟痛、足跟裂口、静脉炎、静脉曲张(尤其是站立工作者)等。有些人的高血压病就是脚趾或踝关节部位的微循环障碍所致,甚至感冒也是寒从脚起。因此,成年人经常活动脚趾(特别是第二和第三脚趾)可以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脾和肠胃虚弱的人(有腹胀、腹泻、不思饮食、失眠、多梦等症状)更应该经常锻炼一下脚趾。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1.脚趾抓地 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先用脚趾抓地(意念上要集中在双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上),然后放松。连续做60~90次。在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这种松紧交替的运动可对经络产生刺激。

2.脚趾取物 每天洗脚时可在盆里放一些椭圆形、大小适中的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在泡脚的同时练习用第二、三脚趾反复夹取这些鹅卵石。温水泡脚有利于疏通经络,脚趾夹取鹅卵石或其他物体可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坚持练习对胃病患者大有裨益。

3.扳脚趾 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此穴管理人脾胃)。可以在看电视或休息时进行。对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有一定疗效。

4.静立或静坐跷脚趾 站立时两脚趾同时向上跷或交替跷脚趾。坐着跷脚趾方法同上。在晚睡早起时,可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用脚趾抓挠或用大趾压住二趾背,向下弹100~200次。

5.行走间跷脚趾 走路时,每逢脚离地面的瞬间,脚趾向上跷一次,跑步时也可以这样跷脚趾,上下楼时同样可以如此。骑自行车时,当向前踏脚踏板时,脚趾向下压一次,当从下向后上方抬脚踏板时,脚趾向上跷一次。这个动作既不难又没有副作用,长期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6.独立活动脚趾 上了年纪的人,不锻炼独立活动的能力,走路、站立时就容易摔倒,其原因之一就是小脑萎缩的速度加快了。中老年人初练太极拳时站立不稳也是这个原因。人的平衡中枢在小脑,经常练独立动作,会很容易克服这一弊病。所以,老年人要想延缓小脑萎缩,就应该练习独立动作(初练者需靠近桌子或墙,以防摔倒),方法如下:①一条腿独立,另一条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以踝关节为轴,脚趾向上跷,同时带动脚部向上跷,然后再向下压,返至向上为一次。照此动作重复做16次。然后换另一腿独立,另一腿抬平,按照以上动作,重复做相同次数或左腿多做几次。②再交换另一腿独立,另一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以踝关节为轴,脚部向里拐踢毽子,再向外拐,返至向内拐为一次。照此动作,重复做16次。③以踝关节为轴,用脚带动足部向内旋转16次。④动作同上,只是改变方向向外旋转。

脚趾健康法,人人皆宜,从中青年时期开始练更佳。此法对于长期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的白领来说,尤其具有积极的作用。冬天天气寒冷,气血运行不畅,则更有意义。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不要在过饱或过饥的情况下锻炼脚趾或按摩小腿,以免损伤脾胃。

文内信息来源:医食参考

更多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营养,疾病防治,减肥保健,长寿养生等专业资讯,请关注yishicankao(长按可复制)。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受益,请动一动你美丽的小手给小编打赏哦

谢过啦么么哒(づ ̄ 3 ̄)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