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萧红的书,总会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时代下的小人物,有喜有悲,可是没有人会在意,就像她历经岁月的折磨后的那句感叹一样“女性的天空是低沉的,羽翼是稀薄的,负担是沉重的”,其实这句话不止对于女性,对于大封建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位不被人看重的小人物亦是如此。

萧红是鲁迅先生最看重的女性作家,鲁迅先生曾评价萧红:“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由此可见,萧红在写作上的潜力是很大的,只是后来造化弄人,萧红的一生颠沛流离,留下的作品并不多。

在她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呼兰河传》深受读者的喜爱,《呼兰河传》是萧红以孩童的视角,将童年的所见所闻,用童真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从自己童年的经历,到在呼兰河所见所闻的一个细致的刻画,让读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去解读呼兰河的风情面貌,也让呼兰河通过自己的文字,呈现在世人的视线里。

从《呼兰河传》的前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一老一少(萧红祖父及萧红)对呼兰河的一切是有着深厚情感的,祖父是一个善良温和的人,对所有人都很好,从不曾见他发过脾气,萧红的童年不被父母疼爱,唯有祖父将她视若珍宝,所以萧红只喜欢和最祖父在一起玩,和祖父一起抓鸭子,一起在菜园中种菜,一起在呼兰河的街头巷尾寻找欢乐。

呼兰河传案(呼兰河传12岁嫩媳被扒光)(1)

《呼兰河传》前部分写祖父和呼兰河风貌的部分是轻松愉快的,后转为写呼兰河小人物的部分就开始压抑悲情,那些不被人尊重的小人物们租住在萧红家的院子里,靠手头的一点营生度日,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心情,亦没有人看重他们的生死,唯有自己守着自己的那份孤独,艰苦的把日子熬下去。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是小团圆媳妇儿,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她有着一个孩子该有的所有美好,最终却因为这美好的存在和当时封建看客的愚昧无知而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小团圆媳妇出场前,萧红先描述了小团圆媳妇的婆家,小团圆婆家家风干净利落,为人谨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婆媳和睦,和邻里的关系也处得很好,乡间邻里,没有人说他们不好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是一家顶善良的人家,乡里人也常说,像这样一家人,将来必定是家旺人旺的。

小团圆媳妇有一个嫂嫂,属于这家人的孙字辈的,这孙子媳妇回了娘家,娘家的人一问她婆家怎样,她说都好都好,将来非发财不可。大伯公是怎样的兢兢业业,公公是怎样的吃苦耐劳。奶奶婆婆也好,大娘婆婆也好。凡是婆家的无一不好,完全顺心,这样的婆家实在难找。

虽然她的丈夫也打过她,但她说,那个男人不打女人呢?于是也心满意足地并不以为那是缺陷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思想里男尊女卑的观念埋得很深,即使是在那样一个和睦的家庭里,还是避免不了以男子为尊的情况。

呼兰河传案(呼兰河传12岁嫩媳被扒光)(2)

小团圆媳妇是这家的二孙子媳妇,从小定下的娃娃亲,也是从小就衣服布匹的送去供养着长大的,小团圆媳妇来的那天,全村人都跑去看热闹了,他们热情似火地去到胡家院子里,抢着要看团圆媳妇,在萧红的视角里,小团圆媳妇不是什么媳妇,而是一个比她稍长的小姑娘: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大大咧咧的,看见人也不知道害羞,头一天来婆家,就吃了三碗饭,十二岁的年纪长成了大姑娘,因为怕别人笑话,所以就说十四岁了。

没过几天,团圆媳妇就被打了,打得厉害,那叫声传得很远都能听见,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就该打的,那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

她的婆婆说:

给她一个下马威。你听着吧,我回去我还得打她呢,这小团圆媳妇才厉害呢!没见过,你拧她大腿,她咬你;再不然,她就说她回家。

从此以后,萧红家的院子里,天天有哭声,哭声很大,一边哭,一边叫。萧红祖父到老胡家去说了几回,让他们不要打她了,说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点差错调教调教也就行了。后来越打越厉害了,不分昼夜,我睡到半夜醒来和祖父念诗的时候,念着念着就听西南角上哭叫起来了。

呼兰河传案(呼兰河传12岁嫩媳被扒光)(3)

小团圆媳妇的哭声一直哭了很久,到了冬天,这哭声才算没有了。

她病倒了,老胡家开始跳起了大神,敲锣打鼓:小灵花,胡家让她去出马……,“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出马”就是当跳大神的。大神差不多跳了一个冬天,把小团圆媳妇就跳出毛病来了。

于是有许多人给他家出了主意,人那能够见死不救呢?于是凡有善心的人都帮起忙来。他说他有一个偏方,她说她有一个邪令。

有的主张给她扎一个谷草人,到南大坑去烧了。

有的主张到扎彩铺去扎一个纸人,叫做“替身”,把它烧了或者可以替了她。

有的主张给她画上花脸,把大神请到家里,让那大神看了,嫌她太丑,也许就不捉她当弟子了,就可以不必出马了。

有人主张给她吃一个全毛的鸡,连毛带腿地吃下去,选一个星星出全的夜,吃了用被子把人蒙起来,让她出一身大汗。蒙到第二天早晨鸡叫,再把她从被子里放出来。她吃了鸡,她又出了汗,她的魂灵里边因此就永远有一个鸡存在着,神鬼和胡仙黄仙就都不敢上她的身了,传说鬼是怕鸡的。

也有人出了偏方,说黄连二两,猪肉半斤,把黄连和猪肉都切碎了,用瓦片来焙,焙好了,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专治惊风,掉魂。

呼兰河传案(呼兰河传12岁嫩媳被扒光)(4)

于是团圆媳妇婆婆,忍痛割爱去买了半斤猪肉,来给团圆媳妇做偏方,还给她抽帖,婆婆当着抽帖人的面说出事情原委: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那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我就问她:“那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谁知道来,也许是我把她打掉了魂啦,也许是我把她吓掉了魂啦,她一说她要回家,我不用打她,我就说看你回家,我用锁链子把你锁起来。她就吓得直叫。大仙家也看过了,说是要她出马。一个团圆媳妇的花费也不少呢,你看她八岁我订下她的,一订就是八两银子,年年又是头绳钱,鞋面钱的,到如今又用火车把她从辽阳接来,这一路的盘费。到了这儿,就是今天请神,明天看香火,几天吃偏方。若是越吃越好,那还罢了。可是百般地不见好,将来谁知道会……到什么结果……”

呼兰河传案(呼兰河传12岁嫩媳被扒光)(5)

抽帖人便吓那婆婆,说神会出发那个虐待团圆媳妇的人,她开始害怕了,也愿意拿出那些她省吃俭用,来半瓶红花油都舍不得买,连一块豆腐都舍不得买的钱来“治好”团圆媳妇的病,团圆媳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在梦里都是婆婆打她的画面,唯一的心愿就是回家,婆婆把所有偏大神,赶鬼,看响……都试了,都不见成效,加上团圆媳妇的状态近乎疯魔,全家人都认为她身上有鬼附身,于是打算给团圆媳妇跳大神。

老胡家跳大神,就实在跳得奇。用大缸给团圆媳妇洗澡,而且是当众就洗的,大神打着鼓命令团圆媳妇退衣服,她不肯,她婆婆强行把衣服扒光,看着那丰满成形的身材,看得那些姑娘媳妇们难为情,大缸里被加满滚烫的热水,她被烫得叫着、跳着、狂喊着要逃命似的,看客们喊着:用热水浇啊,用热水浇啊。最后团圆媳妇哭也不哭,动也不动了,她倒在大缸里了,于是那些“心慈”的看客留下了眼泪。

团圆媳妇一昏过去,被抬出来浇冷水,可把那些看热闹的人可怜得不得了,就是前一刻她还主张着“用热水浇哇!用热水浇哇!”的人,现在也心痛起来。她婆婆拿棉袄给她盖上:赤身裸体羞不羞呀!这是何等的讽刺。

等小团圆媳妇苏醒过来,又再次被抬到大缸里,按头锝按头,浇热水的人浇热水,看客们有恢复了“看戏”的热情,她当晚被连续浇了三次热水,昏了三次,回去后昏睡了七天,又加重了,家里人开始给她找替身去烧,她出现了回光返照,又长又黑的大辫子也整个掉了下来,婆婆说她一定是妖怪,老胡家要休妻,不久那笑呵呵的团圆媳妇死了,再不久,胡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了……,看客们议论一阵,又开始另一家的话题了,一个本是人和家睦的家庭就被封建思想毁掉了。

呼兰河传案(呼兰河传12岁嫩媳被扒光)(6)

看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我一度愤慨,一度悲哀,无论是封建礼教下的愚善,还是冷漠看客表现的无情,都是一种人性的折射。

之所以会出现小团圆媳妇这样令人叹息的故事,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个呼兰河当时还处于封建残余小镇,封建气息还很浓,人们又接触不到外面的新知识,导致了他们的认知欠缺,认为生病了可以不用看病,只要求神拜佛就可以痊愈,这是一种封建愚钝的思;

另外一部分原因就是人性的扭曲,处于封闭环境下,没有外部世界的冲击,人们的内心是处于一个空洞状态的,他们渴望新鲜,不惜以别人的痛苦为看点,来丰富自己的时候,所以当团圆媳妇的到来和生病跳大神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时,他们实际上是渴望看到这场闹剧的发生的,所以不去阻止,反而出了很多主意来增加闹剧的精彩度;

再者就是愚昧下的善良,小团圆媳妇婆婆一面想着为了团圆媳妇好,一面不停的折磨虐待,这一系列的行为并不是因为她恶毒,而是无知,她不知道她的这些做法会伤害到这样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反而以为自己可以让她变得更加的符合一个团圆媳妇的形象,所以造成了这些无知的伤害,最后也因为这些无知,毁掉了一个家。

这些无知和冷漠也可以反射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因为身边的人的无知受过伤害,也有很多人打着爱的旗号来伤害着身边的人,又或者也有有一些人因为无知伤害过别人,所谓的为你好,不过是打着善良的旗号来做着伤害的事。

后一种看客的冷漠,在网络和娱乐圈中最为普遍,在风波未起时,很多人恨不得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去把它掀起来,当事情恶性发展时,他们又开始圣母心起,大发善心,反反复复,在看客和圣人间徘徊,以无知为剑,去伤害别人。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愿我们多读有益之书,多行友善之事,不要在善良的道上跑偏!

呼兰河传案(呼兰河传12岁嫩媳被扒光)(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