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故事延安(红色经典微朗读延安)(1)

也许你曾被毛泽东家书中“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的恳切感动;

也许你曾因“半床棉被”故事中党员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动容;

也许你曾为陈然自白书中“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的革命者浩然正气震撼;

……

红色经典

因时而兴、承古启今

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然的气

能让我们补充营养、汲取勇气、传承精神

北京一中院推出

“红色经典微朗读”系列

让我们一起,从文字和声音中

感受红色经典的力量

红色经典故事延安(红色经典微朗读延安)(2)

音频

红色经典微朗读丨延安“窑洞对”

原文

1945年,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现联合政府,周恩来促成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会参议员访问延安。

7月4日,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到杨家岭窑洞中谈话。毛泽东介绍了中共整风的情况,并诚恳地征求对延安的意见和建议。黄炎培谈了延安考察的感想后,引用《左传》《中庸》等典章,坦率地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闻一席肺腑之言,毛泽东略作沉思:“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走群众路线。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窑洞里,毛泽东生动定义了中国共产党与其所植根的人民之间的历史坐标,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在黄炎培看来,“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离开延安没多久,1945年8月,黄炎培出版了《延安归来》,书中写道:“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宝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毛主席与黄炎培的这次会见,推心置腹的交谈,被称为著名的“窑洞对”。

链接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历史周期率”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往往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黄炎培先生和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问一答,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个初步思考和回答。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即将出炉之际,深思熟虑地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朗读者:北京一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马来客

编辑:方硕、孙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