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弥补(个人信息泄露你中了几招)(1)

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过骚扰电话接到头大的经历?广告短信一天收到好几条?

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弥补(个人信息泄露你中了几招)(2)

你是不是也在好奇,这些人怎么会有你的手机号?你的个人信息是怎么样被泄露出去的呢?

问题来了: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

1. 随意扫码免费领取小礼品

2. 在陌生场所,随意连接不明免费Wi-Fi

3. 下载不明来源的APP

4. 出借身份证、银行卡给别人使用

5. 随意丢弃信用卡对账单、ATM机取款凭条、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以及未注明用途的身份证复印件等

6. 随手在网上晒图,轻易发布个人及家人信息

7.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时,显示“所在位置”

8.在浏览网站或者使用APP时,对弹出的“授权信息”、提示框或者“条款信息”,疏忽大意未经核对就同意授权

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弥补(个人信息泄露你中了几招)(3)

我好像中招大部分了。。。难道我的个人信息都泄露了!

小贴士:个人信息除包括姓名、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与个人身份相关的信息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个人金融信息,包括个人的财产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的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的衍生信息都是个人金融信息。

我们平时要怎么保护个人信息呢?

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弥补(个人信息泄露你中了几招)(4)

重点来了!个人信息泄露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个人信息,关键要形成信息防泄露的意识和好的行为习惯,这里有5大妙招,请谨记。

妙招1:信息保管要妥善,乱丢乱扔不可取!

网上投递求职简历等时,只提供必要信息,不过多透露个人的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等信息;购物小票、票据、信用卡对账单、实名车票不需要时,要及时彻底撕碎或销毁;扔快递包装时要涂抹掉姓名、联系方式及家庭住址等信息;考试报名、办理业务、参加培训等情况下如需提供个人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复印件的,一定要在信息区域注明用途,不用时,要注意销毁,不随手丢弃。还要妥善保管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拒绝出租、出借或买卖行为。

妙招2:不明链接不乱点,谨慎意识来防范!

谨慎点击手机短信、微信、QQ、支付宝等中的不明链接,比如性格测试类、投票获奖类、集赞换奖品类、拼单类、帮忙砍价类、转发免费送类等,切莫贪图小利,用个人信息换取“免费”小礼品;不运行不熟悉的可执行文件,特别是一些游戏或游戏插件,其中可能暗藏木马病毒或钓鱼网站。千万别因为好奇点开,哪怕用微信登录、授权、绑定手机号、关注账号等都会泄露个人信息。

妙招3: 交通票据不能晒,信息泄露有风险!

机票、车票、护照等不能随便在网上晒图,票中的二维码或者条码都包含着个人信息,甚至还有身份证号,极有可能被人利用高科技窃取后非法利用。

妙招4:涉及授权要小心,麻痹大意留隐患!

下载安装APP或在第三方办理业务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有关的协议和合同条款,留意授权的权限,避免重要信息被过度收集和非法使用。另外,微信上的【附近的人】、【添加我的方式】、【授权管理】等这些设置千万别马虎,统统全部关掉。

妙招5:金融业务亲自办, 账户信息要保密!

个人金融业务尽量亲自办理,切勿委托陌生人或中介代办,谨防个人信息被盗。对询问个人金融信息的电话和电子邮件要提高警惕。你要知道,在任何情况下,法院、警方都不会要求个人告知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或向来历不明的账户转账。

今日总结:信息泄露场景多,日常行为有关系; 5大妙招来助你,提升意识无遗力!

你GET 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