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东

济宁市微山县北部有个两城镇,面积66平方公里,境内有83个山头。两城镇西、南是烟波浩渺的微山湖,湖光山色,可谓人间仙境。看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望湖,天水相连、碧波万顷。

两城镇不但山清水秀,还是微山县文物古迹最多的一个乡镇,与它接壤的两个乡镇都无山头、少古迹。我退休前做考古工作,日记上记录了两城镇发现的从新石器大汶口文化遗址至近代的文物古迹。

秦代的橐县、东汉的高平县县治皆在两城境内。据《微山县志》记载,高平县城位于今天的两城村西,清代尚有东门的石壁残垣,也有人考证高平县城在南簿村。《魏书·地形志》记载:“高平,二汉属山阳。”汉代,高平战事不多,南北朝时军阀混战,此后几百年间,高平县一直处在硝烟烽火中。

旅游胜地名胜古迹看点(两城小镇遍古迹)(1)

两城镇东北部山不高而秀雅,河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密。有几位历史名人生长于此,他们的事迹载入《汉书》《三国志》《微山县志》《鱼台县志》《邹县志》。汉末刘表在县里求学,常与同乡张俭等人议论朝政、针砭时弊,后因张俭受宦官侯览(金乡县人)迫害,刘表受株连而外逃十余年。东汉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举荐刘表为北军中侯,后擢升为荆州刺史。高平县的王粲、王叔和、伊籍等人奔荆州依附刘表,刘备兵微将寡时也依附刘表。刘表的事迹载于《三国志》《三国演义》中。

两城镇人王粲17岁时与族兄王凯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热情接待老师的孙子。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之子刘琮归降曹操、曹操、曹植皆喜爱王粲的文才,王粲列“建安七子”之一,他的诗作《初征》《登楼》《槐树》《征思》《七哀诗》流传至今。

张俭任东部督邮时,发现宦官侯览的母亲及亲属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他愤而上书,因此结怨侯览,侯览诬陷张俭是党锢之首,张俭逃亡,受株连的有六七百人。他逃至曲阜,少年孔融收留了他。宫廷内讧,十常侍被杀,张俭回到家乡高平县,朝内大臣举荐刚正不阿的张俭,但他对官场心灰意冷,誓不为官。清末谭嗣同在狱中写诗《望门投止思张俭》,钦佩张俭敢与权贵斗争的气概。还有东汉的太尉王龚、南阳太守王畅、刘备谋臣伊籍、太医令王叔和、晋代司隶校尉王宏和清代道光年间的四川布政使董淳,都是高平人。

在两城境内修路、挖渠、建楼、企业建厂没有不碰上古墓的,尤其上世纪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挖出两千余座古墓,墓中雕刻精美图案的画像石都用于砌渠、砌墙、垒梯田、建教室。

两城镇各村各山皆有密集的古墓,商周的平民墓陪葬陶器,武将墓陪葬青铜兵器。汉代高平县居民增多,墓葬也多,这里山多,砌筑墓室时就地取材,多为中小型石墓,西汉时用石板砌为匣状椁室,再将薄木棺置入石椁,棺内放刀剑、钱币,椁外放陶器。石椁板多为素面,少数刻图案。到了东汉,富裕户选择厅堂式墓室,用石板砌为大门、前厅、二门、主室,门楣石刻二龙穿壁,门扇刻白虎、铺首衔环,墓室后壁刻鱼、方相氏。图案为浮雕手法。东汉中期兴起砌筑石祠堂,像小房子,祠堂的作用是祭祀时将供品置入祠堂内。祠堂的内壁皆刻着人物、车马、动物、建筑、仙界、神话人物,但凡人间的一切景物都刻在石面上。

上世纪40年代,两城镇出土五块刻东汉年号的画像石,分别为永建五年、永和元年、永和二年、永和六年、建康元年的,这类有确切时间的画像石是国家一级文物,全国许多书籍、教材都选用。马汉国主编的《微山县汉画像石选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旅游胜地名胜古迹看点(两城小镇遍古迹)(2)

由于传说中这里风水优越,明代七个滋阳(兖州)王、邹王在此埋葬,1990年,五座明王墓被盗。宋崇宁四年(1105年),颜氏在南薄村堪舆选林,这里三面青山、藏风聚气,将一条小河圈在林内,遂为风水宝地。几百年后石墙倒了,享堂坍塌、石仪残损,一块“颜氏茔图”石碑掩埋在瓦砾荒草中。1975年村民整田时发现此碑送至文物部门。此碑刻着墓地的全貌,有山头、河流、林墙、享堂、域门、神道、石仪、坟头及死者官职。有一片文字刻着建设茔地所用钱粮、工料、操办人及葬人遵循的昭穆规制,让后代牢记。已葬的官员有留守、朝奉大夫、朝议、员外郎。北京的考古专家赵超抚摸此碑说,宋代茔图全国首见,是了解宋代墓茔葬俗的珍贵史料。元大德四年(1301年)董氏在北簿村建一处茔地,官至校尉、州官、县官的族人倡议捐资,依规建了神道、翁仲、石兽和螭首龟趺碑,碑阴刻董氏支派。

两城镇最大的庙宇是伏羲庙,《魏书·地形志》记载高平县有伏羲庙,此庙位于凤凰山下。庙内有唐、宋、元、明各代修庙的记事碑,据明碑记载,元明时庙院有大殿、女娲殿、关帝殿、魁星阁、三圣阁、禅堂、钟鼓楼。大殿保存完整,坐北朝南,东西长17米,南北长9米、高13米,歇山式,绿琉璃瓦,12根石质内柱上有宋熙宁七年刻字,是宋代建山门时施主捐钱的姓名纪念,明代重建大殿时将已坍塌的山门构件挪至大殿使用。2013年此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长寿寺位于大辛庄的山冈上,殿堂倾圮,基础尚存,现有宋景佑五年、元至元元年、明景泰年间碑,碑文记载此寺始建于唐,有大殿、配庑、钟鼓楼。金代云岩禅院位于东单村山麓。1995年东单小学施工时挖出十几块金、明、清代石碑及石兽,金贞佑碑记载禅院有完整的建筑。金代广禅侯庙位于东单村头,殿堂倾圮、瓦砾成堆、石碑完好,螭首龟趺。碑文记载元大德十一年修缮庙宇,祈祷神医常顺保佑这一带的畜牧业兴盛。明代关帝庙位于东单村,为硬山式二间,面西,青砖灰瓦,出檐二柱,殿内后壁绘关公、关平、周仓,对联为九叠篆,四面墙壁皆为关公生平绘画。碑文记载明崇祯年间乡民集资修缮。

旅游胜地名胜古迹看点(两城小镇遍古迹)(3)

东汉永和六年画像石

祠堂亦称家祠、家庙,是同族人共同祭祖、商议族事的地方,明清时期朝廷提倡儒教礼教,多数家族都建祠堂,依家族大小、财力而建大小不一的家祠。北薄村乔家祠堂是现存最早的家祠,三间,出檐二柱,石柱上刻楹联,落款乾隆四十一年,房主说原有配房和大门早年拆除。西单村的邵氏祠堂建于民国十九年,还有许多家祠是在旧址重建。

坊头村有一座完整的清代寨门,形同城门,石块砌筑,拱形门,门上有匾。寨门上有三间房屋。寨门东西长10米、南北长8米,古代为防湖匪、山匪而建。

《微山县志》记载两城的山洞形成于奥陶系,现有凤凰山四门洞、桃花山桃花洞和独山朝阳洞。四门洞是四个洞口相依,有的进深10米,有的狭长40米,其中一洞的洞端有小洞,可上攀4米又见大洞,可容几十人,为“洞中洞”。洞口进深6米,可见东壁刻着金代泰和三年诗二首、一诗一和,意为8名书生来此洞遥望山下伏羲庙,感慨怀古。

两城镇山区山泉亦多、适宜人居,一代一代人来来往往,踩出的人文足迹清晰地刻在两城山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