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读,二十五岁的刘志终于考上了状元,无数人来庆贺他,刘志也是十分高兴,天天出去应酬。

这天刘志正在和同窗们感谢恩师的栽培,大家言笑晏晏,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这时,京兆府的一个衙役来了,有些为难地请刘志去京兆府一趟,说是有个老妇人把刘志告了。

刘志吓了一大跳,连忙问告他什么?

同窗和恩师一听有人告刘志,也关心地过来询问是怎么回事。

衙役说,今天早上的时候,京兆府突然来了一个老妇人,拿起鼓槌就使劲地敲鸣冤鼓,说是自己生的儿子不认自己,要京兆府尹给她做主。

聊斋故事贫寒书生(书生十年苦读考上状元)(1)

王府尹告诉老妇,有冤情去县衙去告状,京兆府不接一般人的案子。

老妇人说她状告的是新鲜出炉的状元郎刘志。王府尹这才连忙让衙役来请刘志的。

刘志一听,眉头皱成了一团,没想到,自己刚刚出人头地,那个狠心肠的妇人就找来了。

刘志来到京兆府,一看老妇人,头发枯黄,满脸褶子,衣着破旧,一双手伸出来如同鸡爪子,眼珠子却十分活泛,不停地四处打量着,充满了算计。

刘志有些厌恶地转过身去,不想见到老妇人。可老妇人一看到刘志,却哭泣着直扑过来:“没错,你就是我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志儿。”

老妇人说,她叫李月娘,在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刘志的爹刘大里,十八岁的时候生下了刘志。

可是在刘志五岁的时候,李月娘一个人出门时竟被人挟持着给带走了……

带走李月娘的是个人贩子,他本来打算把李月娘卖到青楼去的,后来有个姓杨的富商看上了李月娘绣花的手艺,就买下了李月娘。

李月娘在杨家一做就是二十年。这次杨家来京城,也带上了李月娘,李月娘听说有个叫刘志的考上了状元,一看,和刘大里长得特别像,那不是自己的儿子吗?就到刘府去找儿子。

谁知道李月娘竟被刘府的下人们推搡了出来,还威胁她再上刘府的门就打她。李月娘一气之下才来告官的。

刘志听了李月娘的诉说,抖动着嘴唇问道:“您真的是被人贩子给带走的?”

“是啊!”李月娘肯定地回答道。

“可……可爹说……”刘志吞吞吐吐地道。

话未说完,刘志的爹进了大堂,见了李月娘,气得直发抖:“你……你这个……到府里去闹了不算,又来这里告志儿,你怎么那么心狠啊!”

李月娘一脸的无辜:“你不肯认我,我当然只能告官了!”

刘大里一脸愤恨地看着李月娘,让王府尹准许自己回禀实情。

刘大里说,李月娘并不是被人贩子给带走的,她是和人私奔才离开刘家的。

当时刘志才五岁,小小的孩童天天哭着找他要娘,别提多可怜了……

李月娘当年那么心狠地丢下了他们父子,如今见刘志有了出息,又来认子,天理难容。

王府尹不由得同情地看了刘志一眼,对刘大里和李月娘道:“你二人各执一词,可有证人证明自己所说。”

刘大里道:“村里的柳婆婆等人亲眼看到李月娘和一个男子私奔的,只是路途遥远,一时无法让他们前来作证。”

“可那时李月娘为何要和别人……走呢?”王府尹问道。

“回禀大人,小民当时家里过得不富裕,李月娘不想吃苦,才会跟着别人私奔的。”刘大里说。

“对这件事刘状元可还有印象?”王府尹又问刘志。

刘志回忆道:“我只记得当时我爹是私塾先生,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比村里的大多数人好过。可是有一天,我娘突然不见了,村里好几个人说看到她和一个男子一起出了村……”

刘志复杂地看了李月娘一眼,继续道:“自从娘不见了后,我爹带着我一连出去找了好久,一直没有找到……后来爹没有心思继续在私塾教学,时常出去找娘,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艰难。直到继母覃氏进了门,我们的日子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大人啊,当年李月娘一走了之,小民带着志儿四处寻找,曾经找到过她。可她扭头就走,不管志儿在她身后哭得如何撕心裂肺都没有回头看上一眼……”刘大里说着,眼圈都红了。

刘志缓缓点头,表示的确有这回事。

“你怎么说?”王府尹又问李月娘。

“大人,民妇的确是被人贩子给带走的啊!柳婆婆他们看到的其实是人贩子,不是民妇和别人私奔。”李月娘哀哀哭泣道,“而当时见了他们父子之所以扭头就走,是因为民妇被人贩子挟持着,不敢认他们呀!”

这时衙役进来禀告王府尹:“大人,有个自称姓杨的富商求见,说是来做证人的。”原来是李月娘提到的杨富商来了。

杨富商一进来,大家都不由得一愣。这个杨富商和大家想象的不同,穿得倒是十分华丽富贵,可一进大堂,眼珠子就咕噜噜地乱转,显得十分猥琐,还不时地拉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像是不习惯自己的穿着,言行举止一点富商的气质都没有。

杨富商给王府尹怪模怪样地行了一个礼,说道:“大人,小民叫杨溜溜……”

聊斋故事贫寒书生(书生十年苦读考上状元)(2)

一听杨富商的名字,大家不由得又是一愣,这名字真少见。

杨溜溜道:“小民可以给李月娘作证,李月娘的确是被人贩子给卖到小民家里的,如今已经二十年了。”说着还拿出了一张卖身契。

王府尹接过了卖身契一看,的确是一张陈旧的卖身契,上面还有官府的印章。

王府尹让杨溜溜在证词上签字画押。杨溜溜吐了一下舌头,摇头道自己不会写字,拿起笔在证词上画了一个圈,摁手印。

王府尹觉得这个杨溜溜实在太怪异了,怀疑是李月娘找来做假证的,等杨溜溜做好证要走时,给一个衙役使了一个眼色。

衙役会意,跟着杨溜溜走了出去。

一会儿衙役就回来了,一脸难色地在王府尹耳边道:“那个杨溜溜果真是溜溜,钻进了人群,哧溜一下就不见了,属下追不到他。”

李月娘有人作证,刘大里却口说无凭,再加上李月娘的确是刘志的生母,朝廷又一直推崇“以孝治国”,因此王府尹判刘志认下李月娘。

刘大里一脸愤恨地走在前面,李月娘高高兴兴地跟在后面,刘志心情复杂地走在最后,一家三口回去的路上,不停地被人议论。

二皇子听说了这件事,特地派人来询问。刘志中了状元,二皇子十分看重他,也很关心他。这座刘府就是二皇子赠送给刘志的。刘志的爹和继母也是二皇子派人从乡下接到京城的。

皇上还没有立储,二皇子呼声最高,刘志得二皇子看重,前途无量,对二皇子感激不尽,发誓要效忠二皇子。

刘志正在和二皇子派来的人交谈,李月娘突然进来了,哭喊着要刘志给她做主。

刘志窘迫极了,连忙扶着李月娘,想让她出去。可李月娘却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哭道,下人看不起她,个个都欺负她,刘志不给她撑腰,她就不活了。

原来李月娘一进刘府的门,就嚷着要管家,刘大里和刘志当然不肯。李月娘就不停地闹,刘大里没办法,就没好气地说,只要李月娘能让下人听她的,就让她管家。

可自从李月娘进了刘府,刘大里就没有进过李月娘的门;刘志对李月娘也只是面子上的敷衍,连声娘都没叫过,因此下人们都瞧不起李月娘,哪里会听她的,李月娘自然管不了家。

李月娘在一旁大哭大闹,刘志没有办法,只好一脸愧色地先把二皇子派来的人送走。

等刘志把人送走,转回来时,李月娘已经不闹了,回去睡觉去了。

刘志气得青筋都暴了起来。

第二天,刘志准备亲自去二皇子府上给他道个歉,谁知李月娘竟然一早就等在了门口,见刘志出门,死活要跟着去。

刘志告诉李月娘,自己是去办正事,不能带上她。可李月娘不听,哭着闹着说府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她,她一个人在府里说不定会被害死,只有跟在刘志身边才安全。

李月娘在大门口这一顿哭闹,刘府门前立马站满了看热闹的人。

刘大里和刘志的继母覃氏连忙赶了出来,想把李月娘拉回去。

李月娘一把甩开了两人的手,大声指责刘大里喜新厌旧,覃氏雀占鸠巢,又拉着刘志哭诉自己十月怀胎,好不容易生下他。如今儿子不孝,夫君嫌弃,还不如去死……

李月娘这么一闹,刘志又气又急,没办法,只好转身回去。

刘大里和覃氏也是既郁闷又愤怒,但又不能和李月娘当街对骂,也只好一甩袖子,转身回去。

李月娘却没走,还在门口哭着,说着……

没几天,刘家的事情就传遍了京城,什么版本都有,但刘大里不认糟糠妻,刘志嫌弃生母的这个说法流传最广。

聊斋故事贫寒书生(书生十年苦读考上状元)(3)

刘大里和刘志的名声一下子就落到了谷底。刘大里倒还好一点,不出门就是了。可刘志就难过了,一出门就得接受异样的目光,有时还会被人指指点点。

幸亏二皇子深知刘志的为人,对刘志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还推荐已在翰林院任职的刘志兼职左右曹。

别看左右曹只是一个加职,那可是能帮皇帝处理文书的职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段时间过后,对刘家的议论好不容易平息了一些,李月娘又起幺蛾子了,跑到京兆尹那儿又告起了状。

原来二皇子看重刘志,见刘志因为一心读书考科举,都二十五岁了还没娶妻,就毛遂自荐,给刘志做起了媒,把自己的心腹,光禄大夫的女儿郭丽娘说给了刘志。

郭丽娘提出要见刘志一面,毕竟一个男子二十五岁了还没娶妻,姑娘难免多想一点。

刘志十分中意郭丽娘,一口就答应了。

等到约定见面的那一天,覃氏和刘志正准备出门,这时李月娘冲了出来,死活要跟着一起去,不让她去就寻死觅活的哭闹不已。

覃氏是个温温柔柔的人,说话总是轻言细语的。李月娘指着她的鼻子问她有什么权利去相看儿媳妇,刘志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吗?

覃氏立刻红了眼圈,对刘志歉意地说,她不去了,免得李月娘闹。

刘大里和刘志气得脸都青了,但又拿李月娘没法子,只好让李月娘跟着刘志一起去。

李月娘立刻涂脂抹粉,穿上华贵的衣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就要出门。

刘大里一见李月娘的打扮,气得目瞪口呆,李月娘的脸和嘴唇涂得血红血红,脸上的粉一笑就掉,衣服穿得大红大紫,活像青楼里的老鸨。

“你快点去洗掉,这个样子如何出门!”刘大里气急败坏地说。

李月娘理都没理刘大里,直接爬上了车,吩咐出发。

刘志也是又气又急,但一看再耽搁一下,时间来不及了,只好无可奈何地跟在李月娘后面出发。心里一个劲地祈祷老天保佑,等会儿李月娘不要闹就好。

大家约着在寺庙见面。等刘志和李月娘赶到的时候,郭丽娘和她的母亲已经到了。

大家见了面,郭丽娘和她母亲对刘志都还算满意,可看到李月娘时,两人的心里都不由自主地嘀咕,那李月娘的打扮实在是太俗艳了,看李月娘的眼神就不自主地带了几分鄙夷。

知客僧把几个人请到会客厅去喝茶,李月娘大大咧咧地一屁股坐到了主位上,拿起茶杯咕嘟咕嘟就喝了起来,几口就把茶喝完了,还嫌杯子太小,不够喝。

郭丽娘母女用匪夷所思的眼神看着李月娘,刘志觉得丢脸极了,可更让他丢脸的还在后面。

喝了几杯茶,李月娘竟嚷着肚子饿了,自顾自地掏出一个用油纸包好的鸡腿来,一边大嚼,弄得油水四溅,一边还问郭丽娘母女吃不吃。

见两人拒绝且露出一副很讨厌的样子,李月娘也不高兴了,暗讽郭丽娘母女是假清高。

郭丽娘母女脸色难看极了,再也难以维持住面上的假笑,要不是看着刘志哀求的目光,两人真想马上就拂袖而去。

知客僧连忙来阻止李月娘。李月娘大着嗓门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在庙里吃点荤腥怎么啦?”倒是把知客僧说得面红耳赤……

回去后,刘志预感到婚事很难成。果然,尽管二皇子尽力周旋,光禄大夫也是劝了又劝,可郭丽娘就是不肯答应。

郭丽娘从小朱门绮户地长大,哪里见过李月娘这样的乡野村妇行径。想想刘志竟然是那样一个老妇生的,她瞬间就把对刘志的一点点好感都消除了。

聊斋故事贫寒书生(书生十年苦读考上状元)(4)

刘大里见李月娘把婚事搅黄了,气得挥着拳头要打李月娘。李月娘可不怵刘大里,要和刘大里对打。刘志赶紧来劝架。

刘志心里对李月娘有怨恨,劝架的时候就有些拉偏架,结果李月娘被刘大里结结实实地打了几拳,脸上顿时青肿一片,牙齿都松动了,血从李月娘的嘴角流了出来。

李月娘立刻跑到了京兆府击鼓鸣冤,别的都不告,只告刘志不孝,证据就是脸上的伤。

刘大里连忙来申明,伤是他打的。

李月娘气愤道:“你打我,儿子开始袖手旁观,后来拉着我让你打,这还不是不孝吗?”

王府尹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只好在里面和稀泥。虽然后来告状的事情不了了之,但刘志的名声又一次落到了谷底。刚当了几天的左右曹,就被言官给弹劾掉了。

见刘志家事总是夹缠不清,二皇子对刘志也不是那么看重了,渐渐地冷落了刘志。

刘志前途被毁,婚事也不顺,一切都是因为李月娘,刘志简直难过郁闷,愤恨至极。

这天,刘志出去喝闷酒,回来得有些晚,不想让下人开大门吵醒爹和继母,就从角门进去。

谁知刘志刚来到角门就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仔细一听,是李月娘在和一个男子说话。

刘志悄悄地走了过去,听见那个男子在问李月娘:“月娘,刘家的钱弄到手了吗?”

刘志听得心里一惊,借着月光看了过去,那个男子不正是那天那个作证的杨溜溜吗?

这时只听见李月娘叹气道:“唉,别提了,无论我怎么闹,刘志都不肯把管家权交给我,这刘家的钱不好弄啊!”

“看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把你当成一家人。”杨溜溜气愤极了。

李月娘赶紧安抚杨溜溜:“别生气,他们不让我管家,我也不让他们好过。他们想做什么,我就给搅黄什么,大家一起不好过!”

听到这里,刘志气得直咬牙,原来是不让李月娘管家,她就一直在故意捣乱。

这时只听见那个杨溜溜道:“月娘,你现在先拿点钱给我应急,不然咱儿子可就要饿肚子了。”

李月娘马上从袖子里掏出几锭银子给杨溜溜,心疼地说:“这是我想法子积攒的一点银子,快拿去给儿子买点好吃的,别饿坏了他。”

刘志一听,眼圈都红了,看样子这杨溜溜正是和李月娘私奔的那个男子,两人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了。

得知自己中了状元,李月娘就想把刘家的钱拿去补贴另一个儿子,这才各种闹,告状都去了两次,一点都不顾惜自己的名声、前途……同样都是从她肚子里掉下来的肉,她怎么对另一个掏心掏肺,对自己就那么差呢?

见杨溜溜要走,气得眼都红了的刘志几步上前,一边大喊来人,一边去抓杨溜溜。

不过刘志的动作慢了一点,杨溜溜一下子就蹿进了夜色中,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时刘大里和覃氏带着一些仆人丫鬟急匆匆地跑了过来,问刘志发生什么事了。

刘志让下人后退,把刚才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爹和继母。

刘大里气得扬起拳头又要打李月娘。

李月娘大喊起“冤枉”来,她说刘志那么晚还没回来,自己不放心,才来门口守着,等儿子回来的……刘志为了赶自己走,竟然编出这样的谎言,就不怕天打雷劈吗?她马上就去京兆府敲鸣冤鼓,告刘志不孝,让他什么官都做不成……

刘志气得牙齿咬得“咯咯”直响。五岁时李月娘就丢下了他,是继母覃氏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为了他,连自己的孩子都没要。论感情,刘志本来就更亲近继母一些。更何况,李月娘心里只有她和杨溜溜生的儿子,并没有自己……

想起李月娘毁了自己的前程,搅黄了自己的婚事,如今还在这里颠倒黑白……看着继母和刘大里两人都拉不住硬要去告状的李月娘,刘志肚子里酒气全化成了怒气,他大喊一声,冲了过去,对着李月娘的脸就是一拳……

李月娘被刘志打倒在地,蜷缩着身子,半天都没有爬起来……刘大里和覃氏都惊呆了,刘志的酒也醒了……

好半天,李月娘才站起来,一言不发,摇摇晃晃地出了门……

“快,快拦住她,她要去告状……”刘大里急忙喊仆人。

“不要拦,让她去告吧……只当还了她的生恩……”刘志颓然道,脸色惨白。

王府尹连夜被吵醒,又来审刘家的案子,简直是一肚子火。

刘志低着头,对李月娘所有的指控一一认罪。

“不孝”可是大罪,王府尹赶紧把事情上报给朝廷。刘志没有了二皇子罩着,弹劾他的人多得很,皇帝直接罢了刘志的官。

聊斋故事贫寒书生(书生十年苦读考上状元)(5)

刘志没有脸回乡,在京城郊外住了下来,每天都郁闷不已。幸好李月娘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悄悄地走了,不用看到她,刘志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点点。

时光匆匆,转眼半年过去了。这时朝廷突然发生了暴乱,皇帝立储,竟然让大皇子当上了太子。

二皇子十分不服,造起了反,直接逼宫,结果没有成功,所有二皇子阵营里的人都被株连九族。

到后来,太子为了斩草除根,所有被二皇子提拔过的人,哪怕是没有参与暴乱的,也都投进了大狱里,无人能幸免。

由于朝廷里官员被杀被关的太多,缺得厉害,许多被罢黜的官员得以官复原职,刘志也在其中。

刘志年轻,又有能力,很快就得到了太子重用,不仅升了职,还娶了一个刘志十分满意的娇妻。

这天刘志去上朝,有个同僚有些嫉妒刘志,故意问刘志,何时学的未卜先知的本领。

知道二皇子要造反,早早地就远离了二皇子,还想法子拒绝了郭丽娘的婚事……如今青云直上,还望刘志多多提携于他。

刘志听了,心里不禁有些得意,李月娘胡搅蛮缠,不想让自己好过,谁知歪打正着,反而让自己得到了好处。

想到这里,刘志心里不由得一紧,不知道李月娘知道自己如今又做官了,会不会又来找自己。

刘志正担着心,李月娘果然找来了。不过不是李月娘亲自来,是那个杨溜溜。

这天晚上,刘志正独自在书房看书时,突然有人进来了。一看竟然是杨溜溜。刘志又气又怒,立马想喊人把杨溜溜抓起来。

杨溜溜冲着刘志诡异一笑,突然化成一条大蛇,卷起吓昏过去的刘志,一下子就溜出了门,不见了。

刘志醒过来时,一眼就看到了李月娘。李月娘脸色惨白,躺在草丛里,竟是奄奄一息的样子。

杨溜溜走了过来,告诉刘志,这是他见自己的生母最后一面了。

刘志见了杨溜溜就害怕。杨溜溜苦笑道,不要怕,我不会伤害你的。

杨溜溜告诉刘志,李月娘和他一样都是蛇妖。那年李月娘见了书生刘大里,动了心,不顾一切地嫁给了刘大里,生了刘志。

可五年后,李月娘的事被妖族发现了,逼着李月娘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不然刘大里和刘志都活不成。

李月娘知道自己这一走,是不能再和人世间有牵挂了,只好把杨溜溜找来,演了一场戏给大家看,好断了刘志父子的念想。

后来,李月娘见刘大里带着儿子天天找她,只好又演了一场不认儿子的绝情戏……

“那时的月娘其实心里在滴血,可是她怕连累你们,被妖族伤害,只好流着泪离开……”杨溜溜难过地说,“后来,月娘算出你有杀身之祸,不顾妖族的警告,找到了你,不惜让你们恨她……”杨溜溜哽咽得说不下去了。

刘志一听,如同五雷轰顶,难怪五岁以前,娘是那么爱自己……难怪娘毫无预兆地就走了……难怪以前的娘温柔体贴,后来竟变成那样……

“如今月娘已活不成了……她要活着,你就得死,她用自己的修为和性命换你活着……你不要再恨她了,叫她一声娘吧!她醒着的时候,一直念叨,好久好久没有听到你叫一声娘了……”杨溜溜哭着说。

刘志流着泪,看着已经渐渐化成了一条白蛇的李月娘,叫了一声“娘”……

白蛇无力地抬起头,对着刘志轻轻地点了点头,眼角流下了几滴泪水……一会儿,头垂了下去……

杨溜溜化成一条黑蛇,驮着李月娘消失在林子里。刘志呆呆地看着两条蛇消失的方向,撕心裂肺地又喊了一声“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