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长安网讯张信

今年10月14四日,是马云飞同志殉难七十周年纪念日。我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缅怀这位老红军、老战友、老同志,向马云飞同志的子女亲人表示亲切的慰藉之意。

我与云飞同志相识,是在1945年9月,日本投降接管锦州时,在中共辽西地委组织部,经彭涛部长介绍相识的。因彭部长和我们都是冀中人,老乡战场相见,格外亲切,当时云飞是锦州地下党支部书记,我是中共锦州市向阳、神明两区的区委书记。听到彭部长的介绍,面对饱经风霜、谙炼卓识的云飞同志,心中不禁产生敬重之意。这是我搞好当时工作的一位良师。我们谈了很多,也曾谈过多次,但有一句话,迄今七十年了,我仍然记忆犹新如同昨日。云飞回忆在锦州十年长期地下工作与党失去联系的痛苦时,他感叹地说:“当时我好比一根火柴,照亮了群众,烧掉的却是我自己。”这就是云飞同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马云飞同志,原名叶宗汉,祖籍湖北省。1910年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西关村的一个富豪之家,师范文化,1932年入党,历任中共河北省津南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锦州市地下党支部书记等职。1948年10月14日,在解放锦州战役中为国殉难,时年38岁。

一、青年时代

云飞同志生于一个优裕家庭,自小聪慧好学,父亲笃爱,望子成龙,继承父业。念了四年私塾、三年高小,又在教会学校念了四年英文、日语。1927年正当他17岁时,父亲病故。“少年丧父”这对云飞同志来说是一个天大的不幸,家境开始败落。从此,他家母亲和妹妹五口人完全依赖伯父、堂兄的“施舍”和母亲的劳动维持生活。贫困使他过早地成熟,养成了自强、自主的个性和奋发向上的坚强意志。1928年他19岁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北省师范学校。

云飞同志青年时代国内政治形势风起云涌,瞬息万变。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的大好局面变成了“十年内战”的“土地革命”时代。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遭到血腥镇压。云飞在校党支部领导的历次学潮中,积极参加逐渐提高了觉悟,接受了马列主义,改变了世界观,认清了国民党蒋介石反革命实质真面目,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

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云飞同志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抱着“家可破国需保、身可杀誓不挠”的激情,英勇地参加学校和社会的抗日救国群众学生运动,并于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而遭到学校开除和国民党政府通缉。后党组织把他分派到国民党骑兵师搞“兵运”。1933年任中共津南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等职。

1934年未,蒋介石连续对中央苏区搞了四次“围剿”,“长征”即将开始,全国形势十分残酷,大批党组织遭到破坏,大批党员被杀被捕。在这种情况下,津南县委正在发动学生运动,云飞同志突然接到津南中心县委通知立即“转移”,因情况危急来不及商量隐藏地点与今后如何联系就分手了,星夜与王连生同志直奔天津,坐轮船到了营口、哈尔滨,又经半年多的奔波流离生活,在大石桥考入了伪满“锦州铁路管理局”,当了一名工人。

二、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云飞同志犹如“土地革命”的熊熊烈火喷溅出的一粒火种,在锦州大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可是1934年的东北与当时关内不同,东三省已成了日寇铁蹄下的“满洲国”,人民已经失去了民主、自由,更谈不上集会、结社、游行、示威。云飞同志在锦州,人地两生、无亲无故,最大的痛苦是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在困境中,苦思冥想……最后决定:扎根群众中等待时机。他凭着自己对党忠心和才智(有知识、会日语、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深深地扎下根。

几年过去了,他几次回河北交河以探亲名义借机找党组织联系,仍因1942年日军在冀中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无果而归。

云飞同志是一位老练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成效,并得到群众普遍信任。乘务段有个日本人叫小野,是乘务助役,权力比中国人的段长还要大,心毒手狠,手持皮鞭借故随便打人,一次列车长张文治退勤时未向他敬礼,他二话没提,举鞭就打。云飞同志见义勇为,用日语与小野对话,为张文治辩护而幸免。云飞敢与日本人小野讲理,受到工人们的赞许,从此,工人们有什么为难事都去找云飞同志商量,称他为“叶大哥”,云飞在工人群众中的威望提高了。

由于云飞同志的表现,得到了日伪路局“重用”,逐步从列车员依次提拔为列车长、财务室会计、铁路局财务处科员等。这就为建立锦州地下党支部打下了坚实的初步基础。

云飞同志在与党组织失掉联系情况下,每天都在利用敌伪的报纸、电台,收看了解国际国内的消息,了解德苏战场和太平洋及美英法和国内的情况,如德、意投降,特别是太平洋战场日本鬼子的战败,对云飞震动很大,对抗战胜利充满了期望。

1944年10月,云飞同志再次回到冀中八地委城工部,受到了张平同志的热情接待。张平同志听了工作汇报后,指示他:在工作中深入群众,积极慎重发展组织,搜集敌伪情报,听候指示……十年了,马云飞同志终于与组织接上了关系,他像孤儿见妈一样的高兴,他的心像飞一样回到锦州。

1945年3月,对已够党员条件的展汇川、张天吉、邢克、白薇、李锦宗,先后发展入党,并建立了中共锦州市地下党支部。

三、接管锦州的贡献

1945年“八一五”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苏联红军于8月24日进入锦州,对日本关东军一万余人缴械。根据《波茨坦公告》规定,对伪满政府军队等由蒋介石政府接管(因为当时延安政府国际上还不承认)。与此同时,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以延安总部2号文件命令我冀、热、辽李运昌将军先机进攻热河、辽宁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失地。于9月4日与苏军会师,并缴了伪满国兵一个旅的械。成立了中共辽西地委和辽西专员公署、卫战司令部、中共锦州市委、锦州市政府。

新政权建立了,伪政权被推翻了,但由于干部的大量缺少,当时的地委、专署、市委、市政府的干部合起来才30余人。伪满原锦州省、市、县的数千伪职人员和上千的全副武装的警察还仍然“维持着治安”。“中国国民党部”的牌子公开挂起来,“欢迎中央军接管锦州”的反动标语贴在大街上。苏联红军11月即将回国,美舰运送国民党10余万兵于秦皇岛,准备接管东北。因此,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此时,我党挺进东北的十万大军和两万干部,还步行在路上。

在形势紧迫、任务重大、情况复杂、干部极缺的情况下,中共辽西地委于9月中旬作出了开展以“除奸反特”为核心的大搜捕运动的决定。成立了以地委社会部长李东冶同志挂帅、由市公安局长鲁夫同志负全责,以马云飞地下党支部为核心的“政保队”,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三次大搜捕,共抓捕汉奸、特务、恶霸、坏人100多人,其中包括警察头子“郭扒皮”、高显忠、高显义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张群、潜派锦州的高级特派员李xx(由云飞亲自抓捕的),破获国民党地下电合一处,根据党的政策对民愤极大的20余人进行枪决外,其余包括伪锦州省长王瑞华等,都被教育释放。通过这次大搜捕,解除了上千名伪警察的枪支,成立了20多个区公所,建立了公安队,维持社会治安。社会治安稳定、人心欢快,提高了我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对云飞同志领导下的党支部的贡献,原锦州市公安局局长鲁夫同志在回忆录中(见市委党志办著“锦州党史资料”73页)所说:“我们在锦州工作有利条件之一,是锦州有个以马云飞同志为首的地下党支部,他们了解的社会情况,对日伪的宪兵、特务、汉奸、警察等等的罪恶和民愤,早有所积累,也较准确,并能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情况和要求,我们到锦州前这个支部就有几名党员公开活动了,如展汇川、张天吉、白薇等。这几个同志参加了当时辽西专署公安局的‘政保队’。这个政保队主要是协助锦州市公安局工作,马云飞同志还向军政学校和工人教导团介绍了许多学员。材料比较确凿,处理的也比较稳妥。

1945年11月25日,我军主动撤出锦州。马云飞党支部的办案人员如展汇川、张文吉、白薇等同志都随军撤走,未暴露身份的马云飞、宋洪顺等,仍潜伏锦州地下。”

1946年2月,由于伪保长的密告,说叶宗汉就是共产党员马云飞,马云飞被国民党逮捕。由于马云飞同志早有思想准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多次刑讯,云飞同志始终承认自己叫叶宗汉,不叫马云飞,故查无实据而获释。

四、反饥饿、反疏散斗争

1946年春,落实党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指示,我东北野战军连续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强大的夏季攻势。我军开始由过去的战略退却转变为战略反攻,解放了热河全境。把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压缩在孤立的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和沈山、中长两条狭窄的铁路干线上,大有“瓮中捉鳖”之势。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关内外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战争,铁路桥梁被炸,火车时断时续。因此,粮食奇缺,物价飞涨,工厂停工,工人失业,怨声载道。饥饿现象触目可见,甚至横尸街头。而铁路当局却扣发工人的工资,囤积居奇大发横财。工友们对铁路当局的怨恨情绪达到极点。

面对上述情况,马云飞党支部在中共热辽地委的正确领导下,于1948年春天先后两次成功领导了铁路工人的“反饥饿”斗争和“反疏散”斗争。

1947年夏季攻势后,锦州之敌犹如惊弓之鸟,惊恐万状,工人饥饿更加严重。云飞同志召开党支部会议,发起了以铁路机、检两段为核心,联合锦州地区铁路工人反饥饿斗争。云飞同志根据当时敌强(城内驻有重兵)我弱(地下党支部只有四名党员)的情况,作出决定: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战术,斗争目标补发工资要粮不要钱,不游行,不集会,速战速决,扩大影响,得到广大铁路工人群众的支持。

在做了认真缜密准备基础上,云飞决定:“接车谈判”。7月中旬的一天,从北京开会回来的锦州铁路局局长万国宾刚一下火车,就被早已准备好的铁路工人重重包围,向他提出工资问题,与此同时,工人们一齐出动将早已写好的大字标语“打倒万大肚子”“打倒黄色工会理事乔长虹”“我们要吃饭”等标语贴在车站和车皮上随车而行,震动关内外北京和沈阳。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任洪海见势不妙,急忙驱车直奔车站为万国宾解围助威,遭到工人的强烈反对,寸步不让。此时,站前广场愤怒的铁路工人人山人海,高呼口号“打倒万国宾”“我们要吃饭”。万国宾一看,恐怕事情闹大,引起工人罢工,就像一只泄了气的气球,只好答应了工人们的要求,每人两袋面粉和半月工资。“反饥饿斗争”胜利结束。

这次斗争的胜利,显示出锦州铁路工人力量,扩大了党在锦州人民群众的影响,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部分工人积极分子,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党员人数由原来的4名发展到28名。特别可贵的是这些党员都是经过了马云飞同志培养锻炼的新党员。马云飞地下党支部成了一个久经考验、战之能胜的战斗堡垒。

1948年7月,国民党在东北战场已处于被“关门打狗”之势,因而锦州就成了国民党逃跑的大门。由于锦州当时与东北的几个大城市铁路都已中断,交通运输几乎处于瘫痪,工人没活干,因此,锦州铁路当局借此大批疏散工人,不给发解散费,工人灾难临头。

对此,马云飞地下党支部毅然决然地发起了一次铁路工人的“反疏散斗争”,并明确指出“疏散就是解散”。开展一次“为生存而斗争”的“反疏散”请愿斗争。

这天早晨,1800多名铁路工人集合列队,直奔铁路局大楼请愿。国民党当局派来大批军警阻止,工人们义愤填膺,毫无惧色,派出代表与当局谈判。铁路当局对工人提出请愿要求以局长不在不好作主为由进行拒绝。工人代表寸步不让,表示如果下午五点前,不答应请愿条件,全局各段就开始罢工。1800多名工人就在局门前绝食。工人们目怒而视、口号冲天,“我们要饭吃”“我们要工作”,此起彼伏不断。直至下午五点前,铁路局长已感到彻底失败,绝望地全部答应了工人们的请愿条件。工人们领到美国产的白面和生活物资,个个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祝贺“反饥饿”“反疏散”斗争取得的胜利。

“反饥饿”“反疏散”斗争的胜利,开创了锦州工运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声势最大、时间最短、战果最好、损失最小的光辉典范!

五、解放锦州

1948年8月,辽沈战役前夕,蒋介石把固守东北,接应长、沈之敌入关的希望寄托在固守锦州上。锦州守敌在城内精心设计、绞尽脑汁构筑了大量的明碉暗堡。马云飞党支部为迎接我解放军攻城做好内应准备,布置党员收集守敌各类情报,由云飞交给交通员宋洪顺藏在鞋跟夹层里,由我地下党员高洪钧护送出城。送到锦西班吉塔二十一地委所在地,为我军顺利攻城提供大量重要可靠的情报。

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序幕,我军先后消灭了北宁路沿线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锦西和义县守敌,迅速完成了对锦州顽敌的合围。随着塔山阻击战的胜利结束,辽沈战役隆隆的炮声震撼着辽西大地,也震撼着马云飞的心。他在白区漫长艰辛的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终于迎来了解放大军的炮声。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站在窗前拉着妻子宋环的手,爱不忍释地说:我要亲眼看一看锦州的解放,亲耳听一听锦州解放的第一声炮响,我要痛痛快快地当一名公开的共产党员!他再也待不住了,终于迎着黎明的曙光,冒着生命危险出了城,奔向火线……

10月14日,解放锦州的总攻炮声打响。我军万炮齐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向锦州发起猛攻。马云飞为我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突击营带路,冲破敌人一道道封锁线,拿下了一座座明碉暗堡,以尖刀之势直插敌军九十三军司令部(现铁一中)。这是铁北守敌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一座顽固的营垒。正在这时,突然一串罪恶的子弹击中了马云飞。他浑身是血,负了重伤,倒了下去。碉堡的火力更加凶猛,不断地吞噬着我军战士的生命。马云飞同志心急如焚,咬着牙,挣扎着站起来,继续为我军指路。随着几声隆隆巨响,敌人的营垒被我军炸飞,国民党九十三军司令部被摧毁消灭。经过一昼夜的激战,锦州解放。而马云飞同志却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38岁。

解放后,为纪念马云飞同志英雄事迹,中共辽西省委将烈士陵园前的“教仁路”,改为“云飞路”。2010年10月,锦州市政府又将小凌河上连通云飞路段新建的大桥,命名为“云飞大桥”,以纪念为解放锦州牺牲的马云飞烈士。

云飞在哪里上班(云飞同志浩气长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