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名著,因其经典且老生常谈的“主流价值观”而与读者渐行渐远。看了电影《伸冤人》之后,才真正喜欢上《老人与海》。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坦白说,我对这样的豪情壮语并没有什么好感,远不及“不报希望,是一种罪恶”这种心理白描共振的强烈。就像少年时候喜欢看陈道明版的康熙,连愤怒和狂暴的姿势都那么的帅气兼霸气;人到中年却愈发觉得焦晃版康熙那种平静之间的顿挫才是千钧之重的张力。

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他的徒弟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转投别的渔船,酒馆里渔民的冷言冷语,这些对他渔民身份的质疑,老人无需解释也并不生气,他需要的是对自己的一种确认,确认自己天生就是一名渔夫,确认自己的力量和技能依然有效。就像退隐的麦考尔在决定复出前去看望曾经的上司苏珊一样:“他不是来寻找帮助的,他是来寻求确认的”。男主麦考尔决定再次走进黑夜,伸张正义并不是为了荣誉和财富,而是他知道内心的正义感是出于天性,恰好又具备除恶的技能。在老友苏珊问他为何要帮助那个小女孩时,麦考尔的回答是“有人丧尽天良去伤害无辜的人,总得有人去替天行道。”在大反派问他为何要如此时,答案是“peace”。隐退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在确认自己的无法回避正义的召唤时,听从召唤才能让他获得真正的平静,尽管有时为了正确的目的,而不得不做一些错误的选择。

桑迪亚哥也是如此。青年的时候他通过和黑人扳手腕来向外界证明自己的力量,现在他只是需要向自己确认, 只有向内确认之后,他才可以平静地做着他的海滩梦,梦里狮子如小猫一样在黄昏里打闹,他就是自己的王。所以他孤身把孤舟驶入大海深处:只要不是运气一直那么的坏,依然是一名优秀的渔人,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力量能够出征大海和对手一战,不管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

最后船损人伤,老人带着仅存的鱼骨归来。被吃掉的马林鱼肉、被他征服的鲨鱼不必向任何人提及和证明,游客们夸赞鲨鱼尾巴也不必解释,老人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哪怕是连续100天空载而归,依然可以安心做着自己的海滩狮子梦。一如影片最后街头相遇的画面,车流涌动,街市太平,泰利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自己去阅读老人与海的故事,麦考尔复归了平静,继续他的100本阅读计划,这一切看起来平常而易得,但彼此都明白,为了得到这平凡的平静而经历了怎样的暗夜。

海明威个人资料(海明威老人与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