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凊”字你认识吗?这个字现在不用了…

在《弟子规》里有两句:冬则温,夏则凊。这个“凊”字,很多人混同于“清”,其实是不对的。凊,读音仍然是qing,但是四声,意思是清凉、寒冷,同“凉”字意义相同。这个字现代汉语基本不用了,其表达的意思也被“凉”代替。清,其实也有凉爽的意思,所以一般会将“清凉”二字组成一个词,意思就是“凊”。

飞黄腾达时无人说落魄时无人欺(你是不是也曾将声名)(1)

有人读“射”公好龙,不要忙着纠正,人家是真有文化…

叶公好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在百度搜索,叶,也注音为“ye”,但在古语里,却念“she”。好龙的那个叶公名叫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叶公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故称叶公。叶公是全世界叶姓芈人的始祖,也是叶地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任行政长官。叶,如果您读了这篇小文,不妨以后就读作“she”,但您如果喜欢读作“ye”也不错。

飞黄腾达时无人说落魄时无人欺(你是不是也曾将声名)(2)

您知道“表里山河”是什么意思吗?

表里山河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表里山河,意思是山西平原(古晋国)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做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后来就用“表里山河”这个成语形容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飞黄腾达时无人说落魄时无人欺(你是不是也曾将声名)(3)

“肝肠寸断”这个成语其实是发生在猴子身上的故事——

我们常用成语“肝肠寸断”来形容人悲痛欲绝时的心情,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的源头却是发生在一对猿猴母子身上的故事。相传,东晋大将桓温入蜀时,船只经过三峡。部队中有一个调皮的战士抓到了一只年幼的猿猴玩耍,母猴竟一路跟随船队而行,长达百公里之遥。母猴一路追、一路悲啼,等船队停下后,它直接跳上船,暴毙而死。桓温令人剖开母猴的肚子,发现其肠子断为一寸长短的小段,不禁让所有围观者动容唏嘘。桓温于是下令革除了抓小猴子的那个士兵。这个成语也成为文化典故。

飞黄腾达时无人说落魄时无人欺(你是不是也曾将声名)(4)

“川”流不息、“穿”流不息,有时还真能弄混了

“川流不息”是指行人、车马等如水流一样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但是,因为这个成语描述的是行人穿梭,往往就被误写为“'穿'流不息”,就成了错误的了。“川”字是个象形字,表示的是水流奔腾不息的样子,本义是指水道、河道。甲骨文的形体中,“川”字是三条实线中间夹两条虚线并行的形态。左右两条实线表示河岸,中间的实线为河道,两条虚线是流水,“川”字表示的是两岸与河道夹水之状,是水在河道内流动的样子。后来的金文、小篆再到取义水直达的简体形式,“川”字的字形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以河流的形象延绵至今。《说文》说:“川,贯川通流水也。”河流是“川”,如川口是河口,川谷是河谷,百川灌河也是取义所有的河流都流向黄河(比喻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飞黄腾达时无人说落魄时无人欺(你是不是也曾将声名)(5)

目不识“丁”为什么不是目不识“乙”?

目不识“丁”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意思是:连“丁”字都不认识就等于大字不识一个,这从另一个角度又说明“丁”字是不能再简单的字了。其实,汉字中还真有比它更简单的,“一”字不算,“乙”字当算一个,但为什么不说“目不识乙”呢?可能古人造这个成语时还没有这个字吧。“丁”字是个象形字,表示的是钉子的形状,本义是指钉子。甲骨文的形体中,“丁”字是个方框,金文则是一个大黑点,说文解字解释为这是人们自上而下看到的钉子的头部样子。我感觉有些牵强,接近三千年前有现在这种铁钉子吗?但我也实在想不出这两个形象表示什么。说文解字又说:小篆“丁”字的形体才真正是钉子形状。上部是钉子突出的头,下部是尖锐的钉尖,中部的平面是钉帽,结合一起“丁”字表示的是完整的钉子形状。但我仍感觉不对,这分明是一个人柱着兵器或者农具的形象,这才是“人丁兴旺”之“丁”的本意。汉代以后,“丁”同“乙”一样被借用作天干地支,为了区别,在表达“铁钉”的意思时,就在边上加了金字旁。

飞黄腾达时无人说落魄时无人欺(你是不是也曾将声名)(6)

你是不是也曾经将声名“鹊”起”写成声名“雀”起……

声名鹊起,意思同风生水起有点相似,意思是某个人的名声迅速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里的鹊,是指喜鹊,是一种吉祥鸟,多住在高树枝头。用喜鹊飞起时的形象必须快速提升的声誉,生动形象,寓意吉祥。而“雀”,却多指麻雀这一类的体型较小的鸟,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喜鹊的意境了。当然,如果一定要较真,声名“雀”起似乎也问题不大。

飞黄腾达时无人说落魄时无人欺(你是不是也曾将声名)(7)

“贸”然行事和“冒”然行事,其实都对…

形容一个人做事不假深思熟虑,冒冒失失,我们一般用“冒然行事”这个成语,但有时不小心就写成“冒”然行事。其实,这两种写法本意上是相同的。冒,本意是戴帽子,引申意义就是冒失、鲁莽;贸,本意是贸易,引申意义也是冒失,鲁莽。所以,以上两种写法是一样的,但因为成语字典里只收录了“冒然行事”,我们一般不写成后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