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1)

杨志刚编导的小品

50年代,在群星荟萃的天津相声界,涌现出一对业余工人相声演员,杨志刚、杨志光。他们以自创相声《三条石》成名,后来表演由何迟创作的《高人一头的人》家喻户晓。杨志刚创作了大量相声作品,特别是系列相声《应该补拍的镜头》,其中有一段十七人大群口,将创新做到了极致,这个记录被姜昆打破。再后来,杨志刚因为与郭德纲的一场官司,成为风口浪尖的焦点人物。

民国以后,天津有两个相声大本营,一个是南市的连兴茶社,另一个是河北鸟市的声远茶社。河北鸟市位于南运河以北三岔河口,东北角大胡同一带,商业繁华,书场茶社云集。50年代,杨志刚、杨志刚这对业余工人演员,从河北鸟市曲艺厅起步,引起了关注。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2)

杨志刚 杨志光

杨志刚1940年生于天津,他与杨志光都是畜产公司地毯厂的职工,在工厂时,经常一起说相声,曾连续三次获得天津市职工业余艺术会演优秀奖。他俩编写和演出的《炼钢颂》《一条龙》《九姊妹》《谈恋爱》等贴近生活的新相声,在工人中有一定影响。

正因为看重他们的才华,杨志刚和杨志光被吸收进红桥区曲艺团,从业余变成职业。到团里以后,他俩同拜天津市曲艺团相声名家白全福为师,白全福教这两个工人徒弟《八扇屏》《黄鹤楼》《大审》《捉放曹》《学坠子》等二十来个传统段子,在包袱儿使用、面部表情、声音高低、语言技巧等方面,都做了具体传授。

杨志光、杨志刚的成名作,是自编自演的相声《三条石》。他们耳闻目睹三条石的巨大变化,鼓起勇气拿起笔杆创作。这段相声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结构谨严,语言也比较精练。通过一个农民到“三条石”参观,用对比的方法,反映出三条石大街的变化。其中介绍三条石大街今日的繁荣景象,是一组一组的小贯口,中间穿插包袱儿,引用当年三条石大街的两段歌谣,前后呼应。从艺术方面来说,吸取了传统技巧,但又不是曲意模仿,生搬硬套,而是接近生活的真实。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3)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4)

杨志刚编导的舞台剧

1977年,红桥区文化馆成立了一支业余演出队伍,有六十多名业余演员,杨志刚任队长。几年之后,这支演出队在经历了上千场演出后逐渐成熟,多次获奖。杨志刚被称为“拼命三郎”,常把铺盖搬到文化馆里,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创作、修改作品,始终拒绝署自己的名字。他要求业余演员注重艺德,不允许沾染坏习气,虽然每场演出每人只拿两块钱补助费,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杨志刚沉默寡言、喜欢思考,由他执笔,与合肥市曲艺团团长缴月舒共同创作了一组系列相声《应该补拍的镜头》,包括六人相声《约法三章》,对口相声《演员自荐》,三人相声《画龙点睛》,对口相声《土地显灵》《全新导演》《自食其言》,十七人即大群口相声《四面楚歌》,堪称“相声交响乐”。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5)

杨志刚 杨志光

系列相声传承已久。早期一位叫华子元的艺人,创作了以柳儿活为主的单口系列相声。30年代,擅长倒口的郭瑞林在南市燕乐茶园连续表演了四段相声:《怯洗澡》《怯卖菜》《怯拉车》《怯剃头》,内容相近,形式上都使用了怯口,被称为“连本段子”,如同京剧的“连台本戏”。此外,还有《歪批百家姓》《歪批三字经》《歪批千字文》《歪批三国》等,以批讲经典为由头,形成“歪批系列”。

杨志刚的这组《应该补拍的镜头》,虽没能成为传统相声继承下来,但从创作和创新角度来说,都有值得肯定和尊重的地方。1986年,戏曲家协会天津分会与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第二届群众相声比赛,杨志刚创作的系列相声《应该补拍的镜头》获得特别奖。

80年代到90年代,杨志刚的作品多次获奖,在第二届天津戏剧节推出的话剧《人啊,人》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1991年全国青年业余相声大赛,杨志刚创作的《论武术》获优秀作品奖。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6)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7)

杨志刚编导的舞台剧

1988年,哈哈笑业余艺术团成立,聘请白全福为名誉团长,马三立、常宝霆等为顾问,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的宋勇任团长,演员有杨志刚、杨志光等二十一人。早期的“哈哈笑”创作了大量新相声、小品,并与天津电视台合作录制了系列幽默小品《嘻嘻与哈哈》。

1997年,天津电视台投拍了一部类似《我爱我家》的大型系列情景喜剧《笑星酒家》,这部系列剧共40集,杨志刚是八位编剧之一。2003年,由哈哈笑艺术团演出,以天津市老城厢拆迁改造为背景的四幕喜剧《大杂院的老爷们儿》在天津实验剧场公演,宋勇、赵津生编剧,许瑞生、杨志刚导演。

杨志刚说了一辈子相声,写了一辈子相声,但真正让他成名的,还是2007年的那场官司。2007年4月4日,杨志刚诉郭德纲涉嫌诽谤一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宣判。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8)

杨志刚和白全福

杨志刚任红桥区文化馆馆长期间,郭德纲曾与杨志刚同在红桥区文化馆工作。杨志刚2006年借媒体披露郭德纲部分隐私,包括在文化馆期间模仿领导签字报销个人费用近一万元,后偷偷拿走单位行头等。随后郭德纲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我叫郭德纲》,称红桥区文化馆馆长用公款装修自己房子,与女同事同居。

杨志刚以郭德纲犯诽谤罪提起诉讼。最终法院认为,郭德纲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在文章中虚构了杨志刚用公款报销装修自己的房屋及与女同事同居的事实,但不足以证明郭德纲的上述行为达到情节严重。故郭德纲不构成诽谤罪。这场官司宣告结束。

相声杨志刚完整版(杨志刚80年代创作十七人群口相声破纪录)(9)

杨志刚与何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