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乌铜走银的第六代传人——金永才大师做肖像剪影,两撇长胡须、饱满福气的身形、中式长衫、斜烟袋、小毡帽,这几样便可以构成他的单色像。

很明显的特征,经久不变的随身装扮,成了未见其人便可辨认他的标志。

悠闲、自在、镇定、有底气、宽和,走哪里都有成片的人打招呼,不需包装便满满的“爷儿”的范。

老祖宗选传家宝时为啥传玉不传金 乌铜走银第六代传人(1)

不同于皇城北京盛产的“爷儿”范的腔调感,生于中国西南千年安逸乐土昆明,金永才大师自带一股悠闲范儿。

他一开口,便不会是急躁的跟你宣介绍,自己已经蜚声海内外的拿手绝活,而是缓缓的谈起他的爱好,唱戏,喝茶,抽旱烟.....

看着他极富历史感的旱烟一吸一吐,你在感叹难得浮生半日闲时,却从他不紧不慢不修饰的话语中渐悟到,顶尖的手艺不是一时急着学来的,而是沉下心,和生活发生关联,用心琢磨,日积月累,心的构想和手的表现能达到默契如出一撤时,便才有精品诞生。

老祖宗选传家宝时为啥传玉不传金 乌铜走银第六代传人(2)

乌铜走银是中国最顶尖的传统手工艺之一,为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始创于清末雍正年间的云南省石屏县,曾作为为皇室贡品,成为王公贵族藏家的阁楼珍宝。

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

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云南“乌铜走银”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一个艳丽多彩缤纷似锦,一个素雅双色演绎古色古香的岁月沉淀之美。

2011年6月,“乌铜走银”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祖宗选传家宝时为啥传玉不传金 乌铜走银第六代传人(3)

一个“走”字,便把这项以铜胎为底,功夫在细活处的技艺形象而动态的表现了出来。

如果说“嵌”是一种被动型而生硬的工序,那“走”就完全是手随着心的所想而行动,手如心动的主动而生动的工序。

大体来说,乌铜走银有炼铜、打片、剪样、凿刻、走银、成形、组装、揉黑这八个主要工序。

这项工艺的胎底铜色乌黑,与银的白色融合对比明显,相互映衬,因此对制作胎底的铜合金配方及配比要求很高,一直由乌铜走银的传人所独家掌握。

练铜是学做乌铜走银的第一个必须扎实掌握的基础功,一个乌黑亮泽的胎底整体上就已决定了器物的质感、韵味、风格。

“凿刻”与“走银”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工序,凿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走银的表现。绝技在身的匠人直接根据心中想象或参考的图案在乌铜上錾刻出来。

老祖宗选传家宝时为啥传玉不传金 乌铜走银第六代传人(4)

纯银高温融化后,于錾刻好图案线条的合金乌铜上边融合边流走,顾称“走银”,经打磨平整后显现出黑白分明的色来。

揉黑”则是独特的中国手工艺里古老方法与心念、耐心、人与物合一的一种短期急工做不了的神秘活儿。

这项工艺过程中需要酸性汗液的人不断把玩器物,酸质汗液与铜、银的化学变化经过时间的“包浆”,便逐渐形成了泛着油亮黑韵光泽的器表。

这项传承 300 年的工艺,每一项环节均须人亲力亲为以造之,对制作者身体体质有要求,制作者要掌握铸铜、构图、凿刻、掐丝走银等多种手工技艺绝活儿,堪称极为苛刻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代表。

作每一件乌铜走银的制作生产,280 年来都是由一代代手工艺者亲手完成的。

它古香古色,气韵悠然、黑白分明,沉稳优雅,宛如神秘贵气的“黑美人”,获得了名人大家的赞许。

老祖宗选传家宝时为啥传玉不传金 乌铜走银第六代传人(5)

清末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袁嘉谷,一代大才子,在其千字叙事诗《异龙湖歌》中的诗句“器精称乌铜,饭精称紫米”,其中“乌铜”就是乌铜走银。

括海外日本、韩国、台湾的很多收藏家也不远千里来到云南,几十万元求金大师的一把壶、一个烟斗、一只花瓶.....

有些古老手艺,工艺独特而繁杂,时过境迁,失去当时的实用功能,渐渐就失传而淡出人们的生活了。

就像珍稀保护动物,有些有可能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里了。

金永才大师是乌铜走银的第六代唯一传承人。

自古乌铜走银家训极严,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闺女,金大师的两个女儿也只能眼看着父亲的手艺而不得传承。

但这门手艺就要这样消失吗?

几经考虑的金永才抛弃了曾经的门第观念,广招徒弟,培育新人。

老祖宗选传家宝时为啥传玉不传金 乌铜走银第六代传人(6)

为此,金永才大师专门在云南昆明人文名胜景区官渡古镇建立了乌铜走银传习馆,博物馆,为有禀赋而愿意倾心学习这门技艺的人学习提供专门的场所,为了解乌铜走银艺术及历史文化的学者、收藏爱好者展示作品,这就是金永才传承其文化和手艺的大本营。

做了 40 多年的乌铜走银,并让这门古老技艺在自己手里发扬光大的金永才大师,获得了太多业界认证头衔,众多代表作品也先后获得过国内众多工艺美术类的重要奖项,蜚声国际。

是的,他的许多作品都相继被国内收藏家争相收藏。

但,他仍然乐悠悠地每年都自己创作一批精品乌铜走银工艺品。

此外,金大师坚持亲自挑选徒弟、带徒弟。

老祖宗选传家宝时为啥传玉不传金 乌铜走银第六代传人(7)

“心静才能把这种细致手工艺做好。浮躁、急性、心情不好做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好。有时我感觉状态不对,就干脆去唱唱戏,喝喝茶,散散步,找老朋友聊聊天儿。

状态感觉对了,就一门心思静下心来做东西,这时我容不得一点打扰和分心。”

在大半生40多年的铜手艺锻造制作中,心静下来,金大师形成了发自内心的一股中气,镇定、有底气、宽严相济,和他的乌铜走银作品一样,透着时光的沉淀和越久越醇的独特韵味。

| 金永才(东家id:云南乌铜走银金大师),乌铜走银第六代大师。

本期作者:霁蓝

爱文化,上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