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记者 刘雨珊)7月24日,“同学又一回·卢禹舜、蒋悦、谌宏微水墨联展”和“一条线·两个人——詹忠效 金城线描艺术联展”在黑龙江禹舜美术馆开幕,从哈尔滨走出的广州市文联副主席金城既是策展人又是参展人。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1)

金城是20世纪80年代在哈尔滨成长起来的连环画与漫画家,见到记者后,金城十分开心并向家乡媒体追忆起了39年前在哈尔滨生活的日子,他说:“哈尔滨是我生命中的福地,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2)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3)

金城原名邵迟,出生于黑龙江省望奎县。20世纪80年代初期,邵迟为《连环画报》创作连环画《明姑娘》来到哈尔滨采风速写,在他的画中有哈尔滨火车站别致新颖的汽车站台、霁虹桥、老道外的大杂院、中华巴洛克的建筑群、松花江边的长椅,还有美丽的哈尔滨姑娘。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4)

连环画《明姑娘》有咱哈尔滨姑娘的影子

1983年5月,连环画《明姑娘》登上《连环画报》的封面和头条,颇具现代感的人物塑造以及独特的画风,给改革开放初期的美术界留下深刻印象。这部连环画作品由少多改编、金城(发表时署名邵迟)绘画,当时第48页还被绘制成彩色,当作这一期《连环画报》的封面,可见《连环画报》编辑部对《明姑娘》的重视程度。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5)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6)

连环画《明姑娘》以生动的视觉语言,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尤其是盲女孩明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连环画中,明姑娘通过丰富的表情展现出来的内心世界打动了无数读者,其优美的身体语言勾勒出青春的魅力,让许多专业画师和业余美术爱好者争相临摹与借鉴。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7)

电影《明姑娘》剧照

1983年北影厂导演董克娜看到金城的连环画《明姑娘》后,产生了再度创作的想法,决定将《明姑娘》搬上银幕。

据参与电影《明姑娘》地接拍摄的赵光远介绍,她采取与连环画同步的做法,将外景地全部搬到哈尔滨。电影中的江边街景、公园长椅、男女主人公散步的霁虹桥都借鉴了连环画的构图和画面。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8)

电影《明姑娘》剧照

电影《明姑娘》的热映无疑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做了影响巨大的推广。在电影中,张瑜饰演明姑娘,参演的演员还有张国民、陶玉玲、谢芳等。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当时,主创人员人手一本登有金城画的《明姑娘》的《连环画报》。”

如今,那刊登《明姑娘》的绿色封面杂志《连环画报》,已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电影里出现的松花江边、道外“四百”、老鼎丰还有很多早已消失的老建筑,也让哈尔滨人倍感亲切。

金城的求艺经历既曲折特殊,又脉络清晰。作为连环画领域较晚期作者之一,金城自觉担当起连环画与动漫接轨的重任,在充分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努力借鉴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大胆进行融合创新。

离开哈尔滨后,金城曾在北京和广州创业,先后创办了《漫友》《漫画世界》《漫画SHOW》《漫画BAR!》《新蕾》等多种动漫及文学期刊,并发起创立“金龙奖”,发掘推出一批批的本土漫画新生力量,成为中国动漫行业的引领者与推动者。

近年来,金城重拾画笔从行业推手回归到了艺术创作,无论是讲述梁思成与林徽因凄美动人爱情故事的连环画《人间四月天》,还是展现马克思生平的连环画《马克思与燕妮》,都让人印象深刻。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9)

《我的人间四月天》选页

正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接受采访时所说:“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金城三个月足未出户,创作出《极简少女》系列作品。简约时尚的人物造型,惜墨如金的画面留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空间。同样是从传统线描而来,金城的线条不仅仅写意,同时承载了塑型的使命,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他巧妙借鉴当下潮流文化,将作品进行‘动态化’制作,突破了传统纸本绘画的局限,让人重新认识‘线’的生命与活力,形成东西方审美中相得益彰的融合效果。”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10)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11)

《极简少女》系列作品

结束采访时,金城激动地说:“回望来时路,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的摇篮,是我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有机会我还要回来进行美术创作。”

哈尔滨师大艺术产业园书画(哈尔滨是我美术艺术成长的摇篮)(12)

筹备展览中的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