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朵朵白如雪

文/杨丽丽

棉花朵朵音乐(棉花朵朵白如雪)(1)

棉花在我们老家方言里被喊做“娘花”,我想多半是因为棉花的白,棉花的柔,棉花的软如母爱般的无私和温暖。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田地里的棉花也开成了一片雪白。远远望去,那棉花一朵压着一朵,如云朵,似雪花,成片成片的绵延而去,在蓝天阳光的映照下白的耀眼夺目,母亲站在地头满脸堆笑:“今年的棉花开的真好,又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棉花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从春天的播种到夏天的掐枝打顶再到现在的雪白灿烂,母亲是在照料着棉花,也是在照料着一个孩子,更是在照料着自己心中的希望。

母亲关心着棉花,也关心着天气。从一粒棉籽的泡发到一株棉苗的落地,母亲循环往复着弯腰低头的动作,而到了棉花的生长旺季,母亲还要一遍遍的松土、一遍遍的除草,一遍遍的整枝,还要给棉花除虫。大热的夏天,为了防止棉花被病虫害的侵袭,母亲瘦弱的身躯背起十几公斤重的打药桶,在棉田里来来回回的穿梭。药桶压弯了脊背,带子勒出了红印,汗珠如雨般从母亲头上滚落,但是母亲不能休息,母亲刚刚看完天气预报,就是要趁着大雨来临前撒好农药,不然如约而至的大雨会冲刷掉农药的药性。

棉花朵朵音乐(棉花朵朵白如雪)(2)

棉花开了,母亲笑了,此刻所有的辛酸和劳累都被眼前盛开的棉花冲淡了,母亲捧着白云一般的棉花眉眼里多了喜悦,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又可以给孩子们做几床新棉被了,外孙子的棉衣棉裤也该重做了,还要给家里絮一床软软的新床垫。

母亲敬畏土地,敬畏能给她带来温饱的每一粒粮食,棉花的经济实用更是深得母亲的喜爱。母亲说:“棉花多少都要种点,不为了卖钱,就为了冬天能给孩子们添一身新的棉衣裤,十层单不如一层棉,有了棉花才能过冬啊。”小时候我们姐弟几个的棉衣棉裤还有棉鞋,都是母亲用打下的棉花给我们一针一线做起来的,那柔软的棉絮在母亲手里翻来覆去,一会儿就成了一件小棉袄,一会又成了一双小棉鞋。棉花的柔软贴心,让我们姐弟几个在寒冷的冬天始终被温暖包围着。直到现在我脑海里还能回忆起母亲一边给我们做着棉衣裤一边教我们背诵关于棉花儿歌的场景。那首关于棉花的儿歌也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棉花、棉花真奇怪,两季能开两种花,一季花开香喷喷,一季花开软绵绵,软的花儿能纺线,软的花儿能做衣,小宝宝,真幸福,穿着棉衣过寒冬。”

后来我外出求学,我的行囊里就有母亲给我做的一床新棉被,母亲说:“棉花的暖是最贴心的,什么被子也没有棉花被的温暖踏实。”我结婚时母亲按照家乡习俗给我陪嫁了八床新棉被,都是新下来的棉花,被子都膨萱萱的软和,那锦缎的被面上绣着喜鹊登枝,绣着龙凤呈祥,绣着百年好合......在阳光的映照下洋溢着温暖的色彩,煞是亮眼。我知道母亲从我结婚的头一年就开始盘算了,她虽然不说,但是那多种出来的几分棉花地就暴露了母亲心里的“小九九”。我知道母亲的心里装着她的棉花,但更装着她的孩子。

“花开不为人赞美,花放不求谁闻香。只是献花送温暖,只是用花作衣裳。”我想这首诗应该不仅赞美了棉花的品格之美,也应该赞美了如棉花一般品质的母爱。

壹点号 春燕杨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