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2)

《乌鸦喝水》想必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听过,它是《伊索寓言》中一个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要运用智慧、认真思考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的道理。就是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经过国际部学子的创新思考和艺术加工,却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和展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8月17日,第五届iSTART国际儿童艺术节在麓湖·A4美术馆开幕。本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共100多家学校及教育机构参加,呈现了数千名小朋友天马行空的作品。作为成都七中国际部办学20周年的献礼,成都七中国际部学生代表作为策展人和参与者,策划并组织了本次艺术展的分展场——“再见学校,你好学校”儿童主题展。并且,他们也是高中阶段唯一学生代表

主题“再见学校,你好学校”可以理解成为一种针对“学校”的重启状态,即为与现实学校的告别,并迎接新的学校模式。同时它也有更多元化的开放解读:比如你可能喜欢你现在的学校,你不希望再见,而希望把学校变得更加“可爱”;或者你对学校深感失望,希望用幽默的方式调侃现有的状态。

结合这样的思考,国际部学子用“乌鸦喝水”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3)

关于“乌鸦喝水”概述

本次展览国际部共10余名学子积极参与,他们用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分析的方式最真实的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对教育的新思考。

前期调查问卷共三个部分,调查内容则是关于学习、学校、父母等9个方面的40个问题。最开头放置了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象征现代少年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第二部分是问卷题目,探寻每个同学在学校生活的不同方面的看法以及学校生活的不同部分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第三部分是一道完全的开放性试题,同学们根据自己想法回答。

最终,同学们收集到来自成都重庆等地的问卷近1000份,在国际部外教Benjamin的帮助指导下,将问卷数据中反应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展览的主题就这样初步诞生。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4)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5)

比起作为参观者站在作品前静静观赏,也许作为创造者见证作品被一点点创造出来的过程才更让人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当然,背后的故事也是值得让人回味的。

从争吵到协作﹃乌鸦喝水﹄项目一度搁浅

在美术馆二楼一角,由成都七中国际部创作的“乌鸦喝水”作品立于眼前。和周围斑斓色彩不同,该幅作品只有黑白两色,墙面上,是学生手写的数据加上对学校和家长教育的观点。

成都七中国际部毕业生,同时也是国际部校友会负责人贾东是该项目的指导老师,他笑称自己只是这个项目的旁观者和后勤服务者。 “墙上的数据,全是这批学生从1000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指着墙面,贾东回忆,去年11月他们决定做一场让学生自己操刀的艺术展。大概从今年1月左右,25名学生加入进来。主题很简单,用艺术形式呈现自己心中完美的学校。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6)

什么是完美学校?学生希望用问卷调查数据加上观点这种形式来艺术化表达自己的观点。选取了问题,这群学生在成都等地发起了调查问卷。

一天,国际部高一年级的戴华润同学刷到一条关于“乌鸦喝水”的视频,“我们都学过这篇课文,却从来没有产生过怀疑。但实际上,你一做试验,就发现即使填满石头,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 这一点让戴华润印象深刻。他决定给这场展览取名“乌鸦喝水”,“拒绝填鸭式教育,要有自己的思辨能力。”成为他们想要表达的核心。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7)

创作过程中

在展览筹备推进过程中,孩子们的争吵随之而来。“为什么你不听我的意见?”“分配好的事情,你怎么不做?”“我凭什么听你的?”……争吵让项目一度搁浅。其间,有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选择退出,最后依然有10人选择坚持下去。留下来的人开始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妥协、协作、理解、退让……10名少年继续前行。

1000份问卷调查需要做数据分析,高一年级的何冠邑同学一个人揽过这项任务。不会数据分析,在国际部外教老师Benjamin的帮助下,临时学起来。中途他去山西支教,因为没有网络,每天一大早,他走路去很远的地方找网吧,把需要分析的信息拷贝到自己的电脑,再回去利用晚上空闲时间给分析解读出来。第二天一早,他再把分析好的数据在网吧传输给项目负责人,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因为数据分析还涉及问卷问题的关联度,十分复杂。所有数据前后改了30次以上。”中途,贾东要约何冠邑出来修改数据,何冠邑总会先给他一张时间表,上面密密麻麻注明自己的日程安排,“1到15日,托福学习,15到17号数学建模。我们只能14号约。”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8)

数据表

同样坚持的还有负责项目文案工作的高嘉桧。父母一直斥责她因为这项业余事情,而耽误学习时间。高嘉桧一边和父母解释,一边坚持做项目,这样的拉锯持续到项目开展。事实上,高嘉桧同学们在时间管理与自我规划上有非常清晰的目标,不仅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在学术上也没有落下,暑假期间还申请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夏校,提前为大学申请做好准备。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9)

高嘉桧同学

林子(国际部2019届毕业生)给展览设计了两只乌鸦的形象,而这两只乌鸦的原型来自于国际部“戴华润”和“余锦润”这两个反传统的学霸。他们一个看起来随性自由,四处嚷嚷自己考试又考砸了,却每次都拿年级第一;另一个则是表面的乖乖女,背面则是非常有自我主见。在学生心里,这两位学霸是他们最想成为样子,是他们的乌鸦图腾。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0)

知难而上在项目中成就自己和他人

8月17日,“再见学校,你好学校”儿童艺术展终于开展。高嘉桧的母亲在女儿的展品前驻足很久,“我十分在意所处同学群体风气……”“1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看完墙上的观点,母亲一下理解女儿为什么要坚持做这件事,“他们需要一个为自己发声的出口。”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1)

贾东记得,展览最后冲刺的一周,这群学生一笔一画地在展馆墙壁上画图的认真样子。接近大半年时间,因为这场展览,这群学生有了新的认知和成长。在一篇总结里,一名学生这样写道:“‘乌鸦喝水’带给我们的是焦虑、负担与绝望。我们互相质疑过,闹过,吵过,因为这个项目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团队协作,领导力,韧性,抗压能力等。”戴华润在一次会议中说到“我们做这件事情不是因为它简单,恰恰是因为它很难。”而最终,快乐、美好、喜悦、骄傲,成为项目完工后的真实写照。

对这群高中生坦言,在这个项目中真正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付出不仅成就自己,更是成就了他人。他们希望通过这次“乌鸦喝水”的展览,让观众对学校和当代高中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他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和他们一起,去真正做一个有思想和敢于突破现状的人。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2)

从左至右依次为:高嘉桧,戴华润,何冠邑同学

售卖周边支持公益,为他们点赞!

当然,策划展览只是一个开始,作为国际部学子的他们还有更大的野心——为了影响到更多的人,同学们还设计制作了“乌鸦喝水”的周边产品并将推广售卖,而得来的资金将用于公益项目。

并且,他们还准备把本次展览所整理出来的2万字中文文献翻译成英文版本,这对英语能力又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3)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4)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5)

学生设计的“乌鸦喝水”主题文件袋

学生感言

“作为高中生,我们经历着成长的喜悦与阵痛,但这些喜怒哀乐都是在学校里的。这次以《乌鸦喝水》为主题的展览,是想让社会对于学校以及当代的高中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传达出同学们对于学校更独具一格的表达,我们希望真正去做一个有思想敢于突破现状的人。”

“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乌鸦是喝不到水的。我们需要勇于改变,不被学校权威束缚,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在这一届的iSTART中,作为成都七中国际部学子的我们很幸运地参与了进来。然而最初我们自己都没有料到的,是它给我们一个最大的机会:自己策展的自由;同时也是人生中第一次觉得把命运抓在了自己和队友的手上。作为高中生,我们所经历成长的喜悦与阵痛,都在学校里进行。这样的双重身份,使得我们能够作为领导者与创造者,向大众精确地传达出我们眼中的学校,让其他人了解我们眼中的世界。”

原来,乌鸦喝水靠石子并不总是正确的。世界是多元的,很多时候,答案从来并不仅有一个。培养孩子多角度思维,让他们敢于质疑,亲自动手探索、验证未知的一切,比单纯教会他们知识有用得多。

在互相磨合中学会团结协作,信任支持,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并将收获的成果用于反哺社会支持公益,这正是对国际部一直倡导的独立、创新、感恩、协作、坚毅的最好实践证明。

文章综合整理自 麓湖A4美术馆, 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

乌鸦喝水简短介绍(重新定义乌鸦喝水)(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