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法网事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案情回顾

李女士在某公司门店充值3000元为孩子办理了一张游泳卡,消费总次数为30次。

李女士在进行第12次消费的时候,发现游泳馆门面已经关闭,门上张贴的通知显示,该店已与加盟公司解除品牌加盟合同,不再是加盟品牌门店。

李女士多次电话联系游泳馆工作人员,要求办理退费事宜。工作人员以李女士办理的会员卡系银卡,现已过一年的有效期为由,拒绝退款

李女士认为其办理的会员卡无使用期限限制。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李女士诉至法院。

会员卡充值退费标准(会员卡充值当心格式条款)(1)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双方未签订书面协议,游泳馆关于“银卡有效期为一年,过期作废”条款系记载于其张贴在店面的价目表中,且位置不醒目。

该条款明显对消费者不利,但经营者未以明示或其他合理、适当的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

该条款不属于双方合意内容,对消费者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庭后调解过程中,被告认识到自己作为商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当场给李女士退款。


一、格式条款是什么?

格式条款是商业活动中,商家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格式条款的问题主要在于“霸王条款”,也就是不公平、不平等的格式条款。通常是指合同相对人单方制作,未经协商,且免除或减轻己方责任,或者加重对方责任,而另一方在交易中不得不接受的条款。

“霸王条款”除了以格式条款形式出现以外,还通常以通知、声明、店内公告等形式存在。

二、格式条款的主要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第四十条,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三、哪些格式条款无效?

考察格式条款的效力首先应当审查条款是否订入合同。本案中,格式条款根本没有订入合同,对消费者没有约束力。而对于合同条款之一的格式合同,则需审查条款对合同相对方是否产生效力。

部分法律直接否定了某一类具体条款的效力,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管辖协议,且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的,消费者可以主张管辖协议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等方式约定消费者支付价款后合同不成立,格式条款等含有该内容的,其内容无效。以上条款在适用时标准比较清晰。

最高人民法院曾公布过一批关于格式条款效力认定的案例,比如格式条款只强调一方权益,损害另一方权益,违背公平原则的,条款无效;格式条款把本该由己方承担的责任推向相对方,加重相对方责任的,该条款无效。

商家在订立合同时,未向消费者告知某项服务设定了使用限制期限,在合同履行中又以该项服务超出有效期为由限制或停止对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属于违约;在预付式消费模式中,如果条款载明“若消费者单方终止消费,则经营者对已经收费但尚未提供商品或服务部分的价款不予退还”的,该条款无效;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限定被保险人患病时的治疗方式,违背医疗规律及保险合同签订目的,条款无效。

法官提示

以上是关于格式条款的一般规定及裁判规则,如果消费者遇到本案中李女士的情形,或者商家以其他种种理由,拒绝消费者持卡消费的,消费者一定要据理力争,必要时可以拨打消费者保护热线进行投诉或到人民法院起诉

那大家在办理充值会员卡时

应当注意哪些情形呢?

京小槌给你支支招吧~


第一、谨慎选择商家。商家的营业年限、品牌实力、服务质量、便利程度等都应当是考虑因素。如果消费者对商家的信誉度不放心,也可以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或者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一下商家有没有相关的涉诉案件、有没有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第二、根据自身的需求及消费水平合理购买额度,避免盲目消费。

第三、特别关注格式条款,尤其是使用期限、余额退款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