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曾先森想聊聊,邱礼涛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1)

这几天,和刘德华同岁的邱礼涛导演的新电影《拆弹专家2》,口碑和票房节节升高,成为2020年这一艰苦的一年里,港片最后的荣光。

目前,影片上映6天了,豆瓣分数还停留在8.0,没有意外的话,这就是今年最好的香港电影,没有之二了。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2)

1

从1987年《靓妹正传》算起,33年来邱礼涛以导演、摄影、编剧、演员等不同身份累计参与了137部影视作品的创作,涵盖爱情、恐怖、警匪、悬疑、纪录片等多个题材类型。足以见得他是一个多面手。上世纪八十年代,邱礼涛在香港浸会学院修读电影,后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并自创杂志。参与导演摄影编剧监制的电影有近百部。

邱礼涛是香港导演里的异数,他的代表作《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伊波拉病毒》以及《性工作者十日谈》,题材惊世骇俗,被影迷捧为Cult佳作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3)

不但如此,这些影片也成了他的个性标签,别人模仿不了,也不想涉及,这已然是邱礼涛的风格。

最近看完《拆弹专家2》,深感邱礼涛的愤怒,能保持到现在,曾先森很惊讶。

这份愤怒,从《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就已然开始,那一年邱礼涛不过31岁。他却偏偏喜好导演低成本影片。正因为如此,在香港其他别的导演总会想尽一切法子取悦观众,他却毫不客气地让观众在强烈得令人作呕的残暴与让观众背脊发凉血腥里,做出反思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4)

2

邱礼涛可能是目前影坛最癫狂的导演,是华语影坛cult片的大师。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5)

在邱礼涛电影里,人物不疯魔不成魔的癫狂气质,满腔热血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不管不顾,是我们常见的场面。于是,在《拆弹专家2》反映出来的是,刘德华饰演的末路英雄艰难的希望和死去时的悲壮。

当年《纽约时报》批评香港电影的这句“尽是过火,尽皆癫狂”成了邱礼涛电影最好的注解。

生活中的邱礼涛,还热爱大陆摇滚乐,在90年代初大陆人都还懵懵懂懂的时候邱礼涛听到了崔健、黑豹、唐朝的音乐。1994年是中国摇滚乐的巅峰,魔岩三杰的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嘉宾演出的唐朝乐队在香港红堪开唱。邱礼涛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魔岩三杰 唐朝: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至今这部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比邱礼涛目前拍过的所有电影分数都高。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6)

这除了证明他是真的爱摇滚,还多少能证明他真的很适合拍偏写实的东西。

那应该是他骨子里的热血的东西。写实的邱礼涛,成了最疯魔的那个香港导演。他的真实,总能触及到边缘人物的神经末梢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7)

李修贤的《重案实录之水箱藏尸》《屯门色魔之人皮兽》。在他的镜头下,变态杀人狂,色情,鬼片通通成了拿手好戏。看邱礼涛的电影里没有再强化,只是如实描述。

那沾着鲜血的人头,那强奸了女人的男人,那死了的颤抖的鬼魂,其实都是真实的,但别人并不想直白的拍出来,他想也能做到。

或许,也因为如此,邱礼涛拍的犯罪电影才有了独树一帜的风格,那些边缘人物的罪与罚,切肤之痛,难受和煎熬,才有了真实的疼痛

3

邱礼涛只有一个,一个小众电影的导演,他似乎永远都触碰不了主流电影的肯定。

当然了,去年的《扫毒2》和今年的这部《拆弹专家2》有着同样的缺点,剧本不够精巧和细致。这或许和邱礼涛个人的性格有关,我们永远不能指望出邱礼涛能拍出像《无双》这样理性的东西出来。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8)

这些真的和导演本人性格有关。

《拆弹专家2》很好,但它不够细致,框架节奏和剧情铺陈缺乏更多的弹性。但邱礼涛身上的癫狂和热血,却是别人无法模仿的。

4

入行35年,执导87部电影,邱礼涛是香港产量最多的电影导演。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9)

一岁时,患过小儿麻痹,从此导致右脚行动不便,走路有点跛。

大学暑假时,他去亚视实习,结果第二天就被打电话告知“不用来了”。电视台不想用一个跛脚的年轻人。

多年以后,我们看到了《人肉叉烧包》控诉了警方办案的无能

《的士判官》直击那些人性里的冷漠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10)

《伊波拉病毒》塑造的彻底反社会人格

拆弹专家邱礼涛(从人肉叉烧包)(11)

一直到《拆弹专家2》里我们看到的是,刘德华在表彰会上拉出那条控诉的横幅。多年后,这个内向自卑的导演,用这些电影掷地有声的控诉着那些他忍受过的不公歧视冷眼嘲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