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早期的宁波帮,马径张氏一族是绕不开的话题。
一句流传百年的民谣“童姚马径张,银子好打墙”,足见其当年的声望。就连马径村的来源,也是因为张氏先祖靠马政起家,因此采用“马径”(“马政”的谐音)一名。从宗谱记录上看,张氏家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明代。
01.
张氏名人盛多
张氏家族“亦儒亦官、亦农亦商”,是宁波历史上比较悠久且传承至今的大家族,百余年来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
最出名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闻名遐迩的兄弟外交官——张斯桂与张斯栒。
张斯桂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是从宁波走向世界的先驱。他从一个传统的秀才转变为中国第一位轮船船长、清朝首个驻日使团的副士。
他为丁韪良的译著《万国公法》所作的序文,对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了精辟的阐述,准确生动地概述了世界强国各据一方的情形与特质,使复杂的世界格局一目了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他致力于海防的打造,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海防劲旅——船政舰队。他创办船政学堂,其办学模式还被中国海军军校延用近百年。后人所熟知的刘步蟾、林永升、邓世昌、严复等杰出人才,均出自于此。
弟弟张斯栒也是最早走向世界的宁波人之一,先后在英、法、德、美、俄等国工作二十余年,是晚清出使国家最多、工作时间最长的外交官。
杭城赫赫有名的“张同泰国药号”,也是出自张氏家族。
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创始人张锦在新宫桥河下开设茂昌药号,由于经营有方,五年后,他盘进“沈同泰国药号”,并易名“张同泰国药号”。他深知药材的好坏与用药量的精准,事关病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此他务求药材道地,确保童叟无欺。
历经几代人的诚信经营,张同泰成为杭城六大国药铺之一,在杭嘉湖一带享有盛名。
老杭州人给病人煎药后,需把药渣倒到地上以去除病人晦气,这个习俗的来源就是“张同泰国药号”。这是药号为了让大家鉴别药材的地道与否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去秽祈福的药文化。
“张同泰”第五代传人张鲁庵,还是西泠印社早期代表人物,善制印泥“鲁庵印泥”,收藏历代名家印章印谱,被誉为“海内第一家”。
此外,还有上海钱业中的宁波帮领袖张斯臧,著名中医学家张生甫(斯藻),复泰五金号业主张斯征,民国女诗人、天台宗高僧张汝钊等。
02.
张氏祠堂的重修
每到祭祖日,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张氏后人便会赶赴位于马径村的张氏祠堂,其中不少已是耄耋之年。因为这里不仅是张氏一族的“根基”所在,更藏着张氏一族能发展壮大的秘密。
前几年,张氏族人集体出资,历经多年修缮,如今全新的张氏祠堂重焕光彩。
祠堂坐北朝南,由前进、左右厢楼、戏台和大厅主体建筑所组成,建筑布局规正、传统,做工精细,地方特色鲜明,是江北地区晚清宗祠的典型之一。
祠堂大门口,门神秦叔宝、尉迟恭威武雄壮,手持刀戈,背插彩旗,威风凛凛,仿佛能让所有魑魅魍魉都退避三舍。
位于祠堂中心的戏台比其他各地的古戏台高大,台口宽度4.82米、深度6.4米、高1.57米,戏台由高达6米的石柱承托歇山翘角的亭顶,石柱上刻着“韵事悠悠到此别开图画景,江山古矣祗今犹奏管弦声”的对联,依稀可见当年的场面。
张氏一族为何能久盛不衰?在张氏祠堂,古朴的家风家训处处可见:“克勤克俭保世滋大,是彝是训进德无疆”“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孝友家风绳其祖武,诗书夙好诒厥孙谋”……
张氏家训共有八条,分别为:敦孝友、端品行、课诵读、勤耕种、择交友、慎嫁娶、严丧祭和戒奢华。
这些家训规范人的行为,沉淀人的心性,浸染人的灵魂,是张氏一族得以发展的精神内核。在这样的训诫下,张氏后人也由此延伸发展出诸多新的思想和家训,比如“自我改革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张斯桂,“外交口碑,献身于国”的张斯栒,“诚信为本,义中求利”的张斯臧,“过人之才,经商成者”的张锦……
其中,“悉遵古法务尽其良,货真价实存心利济”的祖训,还作为对联依旧挂在张同泰大堂最显眼处。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依旧是后人为人处事的立身之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愿这些思想能随着祠堂的重修,继续警示着后人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