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成紧俏货(自行车变身高大上)(1)

文|郭鹏 编辑|刘狄

今年春天,90后北京姑娘璐璐花19800元,买了一辆崔克公路自行车。

她是幸运的,只等了2天就拿到了新车。

而现在,她的朋友拿着两万多块钱,却很难在北京买到同款车子。

财经新地产在崔克网店发现,大多数车型均显示没货。询问店家时对方表示,不确定什么时候会有货。

在小红书上,骑行已经与露营、飞盘等成为时下最热的网红活动,他们还有一个新的名字——新城市运动。

据京东研究院发布的《户外运动消费成为市场新宠》显示:今年以来,公路车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02.7%,山地车消费金额同比增长98.7%。

可就在不久前,自行车行业组织的领导与车企开会,强调要保供应保稳定时,车企代表们却表示,目前企业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断货只是部分品牌的一些中高端产品,代表不了行业全部,行业总体还是一个较困难的局面。

这两年,自行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高端化趋势,一两万元的车供不应求,1千元以下的车却卖不动。

自行车成紧俏货(自行车变身高大上)(2)

长安街上 自行车堵车了

璐璐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也是一名跑步爱好者,会去参加马拉松和铁人三项比赛。

今年3月份,除了花费近2万元,把自己原来价值三千多元的美利达公路车,升级成了两万元的崔克公路车,她还购买了头盔、护目镜、锁鞋、骑行服等,这些装备总花费近万元。

据她观察,目前北京骑车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我最爱骑长安街,有一次我们骑到首钢大桥,桥上的骑自行车的人,都堵起来,骑不动了。”璐璐说。

在谈到自己换车的原因时,璐璐表示,当时有周围的朋友先换了车,那会儿她撺掇自己也换一辆车。“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跟一个车队参加了活动,发现自己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觉得换个车可以骑得更快,跟得上队伍,也可以玩的更久些。”

现在,璐璐一般会和3、4个朋友一起骑行。她觉得骑车最好的地方是,能在短时间内,走更长的距离。

天津的王女士,是一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士。今年为了竞速骑行,她花3万多元买了辆公路车;又为了休闲用途,又花了1.6万元,买了辆英国品牌Brompton的自行车。

“疫情期间社交圈子受限,想找个健康的方式进行社交。然后就买了自行车,既可以作为跑步的交叉训练,又可以拓宽自己的生活半径。”王女士表示。

社交属性占据主导

雪灵(网名)是北京糖粉自行车俱乐部的创始人。据他观察,今年新加入俱乐部的人群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疫情导致的无法自由出行,所以买了辆车开始骑行;第二类是受到小红书的影响,他们看到有人晒骑行照片,俊男美女比较多,然后自己也开始骑行;第三类是受到朋友影响,他们看到朋友圈里晒图,被朋友带入到骑行运动中。

大行自行车北京朝阳大悦城专卖店李店长表示,现在人们买高价车的理由中,也有一定的社交因素。“如果你买不到那个级别的车,那个圈子你就进不去。购买相同类型车子的人,比如公路、山地、折叠,就会在小红书上组织一些活动。参加活动时,车友之间也会有一些比较,例如车型的稀有度,改装配件等方面。如果拥有一些比较好的配件,他们就会比较有优越感。”

在价位相对较低的折叠自行车市场,也出现了高端产品火爆的情况。

李店长介绍,大行自行车的主要销售区间价位是3000-5000元,3000元以上的车销量占到了80%,消费者对3000元以下的车型询问的较少。

“我们的客户多数是上班族白领,外加一些健身人群。他们既想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又想周末骑着出去玩,有着通勤、健身、社交等多用途需求。他们不想买特别专业的车,比如公路、山地之类。虽然这类车,他们也买得起,但考虑后续存放方便问题,他们不会买特别大的车,而是选择购买折叠车里的高端款。”李店长说。

销量暴涨始于去年

这次受人关注的自行车缺货现象主要集中于高端市场。需求暴增也不是今年才出现,而是始于2021年。

财经新地产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疫情爆发后,自行车市场就逐渐火热起来,进入快速积累阶段。而到了今年开春以后,天气转暖,数量庞大的骑行人群迅速活跃起来,这才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前面提到的北京糖粉自行车俱乐部成立于2017年,其成员大多来自于朋友推荐。在创立之初,雪灵也有过拉人加入俱乐部的经历。但从去年开始,加入的车友明显增多,在尽量控制总人数的情况下,今年俱乐部还是增加了40多位新人。

据大行自行车店的李店长回忆,从去年年初开始,大家发现疫情有常态化的趋势,因此需要解决出行不便的问题,开始考虑转变出行方式。市场上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开始增长,他的店的销量也比疫情前增长了3-4成左右。

“去年儿童节的时候,由于孩子都在放假没法上学,迪卡侬的童车所有的货都卖完了,甚至样车都被买走了。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情,现在的情况会有所好转,但热销款依旧是没货的状态。”李店长说。

自行车运动生活方式品牌RE而意CEO罗园解释到,以公路车为代表的亚洲高端自行车市场近十年都在保持一个接近10%的高速增长。疫情让大家向往户外运动,起到了助推作用,让需求出现了暴增。

变速器成断供主因

高端自行车的一车难求,让人重新认识了这个曾经熟悉的领域。和汽车产业一样,一辆高档自行车的供应链遍及全球,自行车品牌只负责生产车架,其余零件均需要其他厂商配合,才能完成一辆车的组装。

自行车成紧俏货(自行车变身高大上)(3)

“高档自行车是一个成熟的产业链,需要全球协作,才能完成一辆车的生产制作。疫情让全球流通不畅,又有了需求的暴增,才让这次国内市场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罗园说。

罗园表示,这次产能不足根源在于变速器供应不足。高端自行车使用的变速器,供应商主要有三家,分别为禧玛诺、速联和CP。之前变速器产能是和销量匹配的,需求可以暴增,但产能升级不是那么简单。

“大多数中高端和高端自行车厂商,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买不到禧玛诺和CP的变速器。这有点像电脑,做CPU的企业就是英特尔和AMD。尤其做中高端、高端的车,必须采购这两家的变速器,整车才能有溢价。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是今年下的订单,变速器供应商的最早交货时间是2023年和2024年。大行可以生产车架,但是最重要的零部件没有了,所以就出现现在一车难求的情况了。”李店长说。

罗园表示,这次Brompton突然爆火,一个很大原因是供应充足。因为Brompton不依赖于禧玛诺变速器,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折叠和时尚,不是运动性能,所以它扩充了一条生产线,保证了供应。

国内厂商没有分到蛋糕

疫情带来的高端自行车供不应求,但没有给国内厂商带来福利。目前国内自行车品牌中,唯二的自行车整车品牌是凤凰和永久,其业绩没有大幅度增长,而零件生产工厂又面临着订单不足的困境。

2020年以来,上海凤凰的收入达到了13.76亿和20.58亿,净利润为0.6亿和1.04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上海凤凰营收为4.14亿元,同比下降23.4%,净利润为2440万元,同比增长14.7%,扣非净利润为1776万元,同比下降9.75%。

自行车成紧俏货(自行车变身高大上)(4)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制图:财经新地产

永久的上市公司平台中路股份在2020年和2021年的营收都在7亿元水平,2021年的营收7.2亿元反而比2020年的7.3亿元要低。

净利润方面也是如此,2021年净利润3712万元,低于2020年的9613万元,2021年更是扣非净亏损状态,亏损额度为1289万元。

自行车成紧俏货(自行车变身高大上)(5)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制图:财经新地产

李店长表示,如果说是纯代步工具的用途,消费者会选择电动车,不会买国内品牌的低端车。现在买车的人是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会买品质还行,并且外观颜值在线的车。“这就造成了一两万的车眼睛都不眨就买了,几百块的车没人理的情况。大行的车也是如此,低于1000元的车销量不是很好。”

罗园表示,虽然中国是自行车制造大国,全球80%的自行车车架是由中国厂商代工生产的。但在她和自行车制造商的交流中听到,受到疫情封控影响,目前欧洲自行车公司正在把国内的订单转移到其他地区,国内厂商突然就没有订单了。

李店长也表示,目前信息比较灵通的南方自行车厂商,原本主营自行车外贸业务,但由于现在在国外销量不好,未来将会转为在国内售卖这类自行车,这也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情况。

“这个行业里还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会游走于工厂和车店中间,他们会从工厂手中收购零件库存,然后卖给车店或在网上卖掉。”李店长介绍,疫情前,他们的生意很好,但是现在日子过得并不好了。因为各家都没有库存,他们收不上来,另外收上来没有利润空间。

行业热度增长放缓

消费者的感受是一车难求,而从企业经营角度看,他们的判断是全球整体自行车热度增长正在趋缓。

禧玛诺在7月26日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禧玛诺营收达809.09亿日元,同比增长24.7%;净利润685.58亿日元,同比增长了22.4%;销售额3036.86亿日元,同比增长了14.7%。

其中,自行车部门销售额达到2492.03 亿日元,同比增长17.2%。而在2021年同期,禧玛诺自行车部门销售额增幅为73.4%。

禧玛诺表示,尽管全球来看,消费者对自行车的兴趣有所降温,但现在对自行车的需求仍然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就自行车库存而言,由于强劲的需求持续存在,高端自行车的库存仍然处于低水平,入门级自行车的库存处于高水平。亚洲市场,对自行车的强烈兴趣有所降温。

捷安特的半年收入情况也表明,今年的业绩没有保持疫情带来的高增长。据捷安特公布的半年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为330亿新台币,同比增长7.6%,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419.9亿新台币,同比增幅达27.2%,是201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今年上半年,捷安特的营收为450亿新台币,增幅7.17%,比去年大幅回落,甚至低于2020年的同期数据。

自行车成紧俏货(自行车变身高大上)(6)

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制图:财经新地产

“疫情确实救了一大批自行车店,还有自行车工厂,工厂也存了一大批货卖不出去。我估计自行车热明年应该差不多熄火了。自行车是一个耐用消费品,在不丢的前提下,这个车可能会用3-5年,如果往长的算的话,甚至可能会在5-10年。”李店长预计道。

除特别标注外,文中所涉及“元”均为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