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流行语叫做“慢慢地生活,快快地死”前者指放慢生活的节奏,后者指减少痛苦承受的时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称勘破人生享受生活的理想那原是在餐桌上的一句闲言,哪知一言激起千尺浪,举桌哗然:,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春风不度玉门关原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春风不度玉门关原诗(春风不改旧时波)

春风不度玉门关原诗

有一句流行语叫做“慢慢地生活,快快地死”。前者指放慢生活的节奏,后者指减少痛苦承受的时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称勘破人生享受生活的理想。那原是在餐桌上的一句闲言,哪知一言激起千尺浪,举桌哗然:

生活能慢起来么?

能。我想。

丽江给我的印象就是“慢”。

虽然流经小镇的溪水湍急地奔腾而下,然而那里的生活显然是缓慢悠闲的,那慢吞吞的节奏让你恍惚出另一种生活方式,似乎连心跳都渐渐地慢了下来。休闲之人懒懒地赖上十天半月,便将心灵的尘埃洗涤干净,浑身上下重又充满了活力,然后返家,再次跌入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打磨。

其实,丽江的慢节奏我们也曾经有过,失落也没有太久远,在不太遥远的过去,运河流域就是这样的生命节奏。

有水才有生命,有河才有最早的农居。好脾气的运河像一位温文尔雅的书生,除了春天的桃花水发点小脾气,夏秋之交借着远来的台风动动怒,大多数的年份赐予两岸风调雨顺的日子。一水养活两岸人,农民靠运河种地,商人靠运河运货,沿途珍珠似地串起了苏杭之间的商贸发展,清粼粼的运河铸就了千余年的水上繁华。

而我就落生在河岸的一角,童年的倒影落进运河的水波里,拎水,淘米,洗发都离不开波清水净的古运河,曾看过许多鞭炮中的迎亲船,见过很多穿红着绿的新娘子被抱上船;到了初夏,还有如雪山似的堆满船舱的运茧船、甘蔗船,秋天金灿灿的卖粮船……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随着两岸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统统被排入运河,终于看不到清水鱼影了,慢慢地水质变黑变臭,最后黑得像浇马路的柏油一样,臭味难以形容。我也背离了故土进了城。每次坐船回乡就像是一次受难。曾有一群朋友说要去我老家玩,不想坐上船在臭味中熏了两个小时,发誓说这么臭的河这辈子再也不坐船了。水要永远臭下去么?于是就有了从民间到政府呼吁:整治!环保!

整治,环保,二十年过去了,今天的运河已不再有味,今天的武林门仍然有个码头,游人可以乘坐水上巴士,像赛纳河的豪华游似的,那节奏是非常非常地慢,船舱里是两两相对的“咖啡座”,一杯茶,几碟小零食,一盘水果,三四位好友,有一搭没一搭地扯着天南海北,一边听着水浪拍打船舷啪啪的伴奏。初起两岸是拔地而起的高楼,慢慢地楼宇矮了下去,黛瓦粉墙,商铺,酒店……远远地眺望河岸的景致像拉洋片似的缓慢地移动,沿岸柳树掩映,柔软的柳枝如少女的秀发,一如从前在河里洗涤长发的运河女子;柳林中偶露一二枝桃花,却如插在少女发际的鲜艳的红花。仔细看,绿柳中会有“白云”点点,不时惊起鸥鹭一片。到了拱宸桥河段渐渐地呈现出一种慢吞吞甚至有点懒洋洋的节奏,这是一种让人发呆的节奏,更是令人遐思的河景,在依稀恍惚之中灵魂出窍了,不期遇上了大学士苏东坡,碰见了优哉游哉的郁达夫、丰子恺,在小酒馆里抿一口黄酒,夹一颗花生米,还有酥酥的东坡肉,昏黄的灯影里隐隐传来琴声悠扬……

环境果然悠闲了下来。

上了岸,在小河直街走着,在香积寺周边晃着,沿着运河的游步道幽幽地散步,看看河景,喝喝茶,吃吃饭,不知不觉中心绪松弛了下来。

不久前遇到一位国家级老中医,70出头了,一天的看诊量50人。按规定,一周只上三个半天班,半天只看30个号。可是全省各地冲着他来的总是比规定的多。怎么办呢,他说我每天首先得放松自己的心情,早起洗漱后打40分钟坐,念7遍《心经》,心绪安宁了去上班。看完30个号已到中午12点,赶紧吃个盒饭,留下时间闭目养神,再念3遍《心经》,接着看上午未完的病人。他是有“功德”之人,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放慢自己的心情,把一颗心放在净室里修炼。

慢慢地生活是一种修为,修炼重在修心。我想,无论生活怎么变化,我们首先要正视自己的心灵,把心放对了位置,慢慢地生活、健康地生活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