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 赵瑛)白洋淀属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流域面积31200平方公里,是雄安新区所隶属的流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白洋淀生态环境最新情况(协同五年谱新篇)(1)

荷花在淀中摇曳。中国青年网记者 赵瑛摄

丛丛荷花碧水中绽放,簇簇芦苇微风中摇曳……夏日的白洋淀栈道上,游人如织。两年来,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白洋淀水质改善效果明显,正逐步实现着城淀共生共荣的绿色发展目标。

“2017年的时候,白洋淀周边农村还是垃圾遍地的情况。”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程钢回忆着。在整治之前,白洋淀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的问题比较突出。淀内的5个水区半水区乡镇,78个傍水、纯水村里生活着近20万人口,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散乱排放,严重影响了水质。

白洋淀生态环境最新情况(协同五年谱新篇)(2)

游客在白洋淀栈道上漫步。中国青年网记者 赵瑛摄

本着设立伊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雄安新区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作为头等大事。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从保障适宜的水量和保持良好的水质两方面出发逐步修复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开展包括纳污坑塘排查整治专项攻坚行动、河道内垃圾清理专项攻坚行动、淀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攻坚行动、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攻坚行动、开展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专项攻坚行动在内的多项行动。

白洋淀生态环境最新情况(协同五年谱新篇)(3)

游客在问源亭中休憩。中国青年网记者 赵瑛摄

据程钢介绍,经过治理后的白洋淀水面水量得到恢复,水质持续改善。2019年6月,2个国考点位均达标,其中湖心区水质为Ⅳ类,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水质好转(去年同期为Ⅴ类);南刘庄水质为Ⅳ类,比上月、去年同期水质好转(上月及去年同期均为Ⅴ类)。

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2019年春季候鸟迁徙期,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白洋淀生态巡护中,观测拍摄到13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这是近几年来观测拍摄数量最多的一次。同时拍摄到55只河北省省级保护鸟类小白鹭以及黑翅长脚鹬和凤头麦鸡等野生鸟类在觅食。

“蓝天常驻、绿草丛生、水清鱼欢”一幅生态画卷正在雄安大地上描绘得越来越美。

来源:中国青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