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人口是增长了吗(踢爆石家庄人口流失真相)(1)

/回洁钰 出品人/张晓阳 本文仅代表「回看」观点

文章开头,先讲个故事。

去年9月,一位地产圈子的朋友请客吃饭。饭间,他跟我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他辞职了,原因很简单:

背锅。

去年上半年,某项目开盘直接开砸,区域公司问责,他的领导找到他,话里话外给暗示:你把锅背起来。刚开始,他认为不公平,打算争辩两句,但后来想想,在集团和区域,他都没靠山,「社招」进来的,唯一能说上话的,只有面前这位等他主动背锅的领导,此时不把锅背过来,即便是闹翻天,最后还是走人的结局。他想了十分钟,别无出路,便同意了。

后来,这位领导帮他运作了比较丰厚的补偿条件,给了一点安慰,然后好聚好散。

然后是第二件事,他决定离开石家庄。

说实话,这个决定我一点都不意外。早在三年前,他就通过「海河英才计划」,把户口转到了天津。去年,趁着天津房价跌进低谷,他又买了房。户口和房子都有了,举家搬过去是迟早的事情。这次趁着工作调整,他打算直接落脚过去,先把妻儿老小的户口也随迁过去,然后在当地找下一个工作机会。石家庄和天津的地产圈子比较近,关系七转八转也就过去了。况且,孩子已经十岁,要考虑高考的问题了。虽然我劝过他很多次,天津的高考优势,在未来十年可能会缩水。然而,这种拿预测当依据的劝说,和实打实的户口和房子摆在一起,实在是苍白无力。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在朋友圈偶然看到他的消息,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天津的皮皮虾、螃蟹海货摆一桌,很有烟火气的年味。我跟他在这条朋友圈下面聊了几句,才知道,9月那顿饭前,他就已经在天津常住。显然,在前几天石家庄公布的常住人口数量中,那1120万人里面已经没有了他们一家,减少掉的3.68万人里,肯定包含了他们。

顺便说一句,前两年我在北京闯荡,算起来,那两年我也不算石家庄的常住人口。今年把事业重心放回石家庄,我肯定要回到这1120万人的行列里面来。而在北京的地产圈子里,我遇到了好几位来自石家庄的朋友。他们离开石家庄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聊天过程中,话里话外对开放、包容的石家庄充满怀念,可怀念再多有啥用?

机会不留人,人往高处走,走到哪里去,去了就难回头。

这几天,我在对前段时间通过「回看年度发布会」发布的城市价值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没抽出空来,写一写这次「有统计以来历史首次」的石家庄常住人口减少的事情,但网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和争议非常多。事实上,大家要先搞清楚一件事:

这次公布的1120万人,实际上是通过「样本调查」的方式统计出来的。

全国每十年搞一次人口普查,要动员各层行政力量,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搞一年,中间的环节也非常复杂。你可以去搜一下,去年搞人口普查的时候,石家庄上到市一级,下到乡镇街道办,动员大会是频繁地开、反复地开。这么大阵仗,也就只能十年搞一次,每年搞一次是真搞不动。

石家庄人口是增长了吗(踢爆石家庄人口流失真相)(2)

可每年石家庄在统计公报里,都会公布常住人口数据,其实是基于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经过样本调查,再打通公安系统的数据得出来的,调查的方法比较专业,我就不说了,估计你也不关心。但如果拿样本调查数和普查数来比较,并不是非常准确。

我说这话,不是要为石家庄常住人口减少这件事情「翻案」。恰恰相反,石家庄的人口在减少,这是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在其他数据上已经得到了佐证,更要命的是,石家庄人口减少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发生。

拿来佐证的数据有两项。第一项,是:

「主力人口」。

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简单理解,就是有独立劳动能力的人口,在人口普查里,具备独立劳动能力的人口被界定在15至59岁之间。我把十年来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放在一起,惊讶地发现:尽管十年来石家庄常住人口增加了107万人,但增加的主要是0至14岁,以及65岁以上的人。然而,

最重要、最关键的主力人口,竟然减少了16万人。

石家庄人口是增长了吗(踢爆石家庄人口流失真相)(3)

是的,你没看错,在人口大盘增长的同时,在家里可能是「顶梁柱」,在单位可能是「生力军」的这些人,却在减少。我把这种现象称为:

人口的「动脉失血」。

必须要说明一点:两次人口普查的口径不一样,2010年时有15至65岁的常住人口数量,可2020年时却分成了15至59岁,以及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我做了个加减法,把口径统一到了15至65岁上,两者对比,十年来减少了16万人。

你可能会说,兴许是60至65岁减少得多,15至60岁没减少呢?可看看绝对值,怎么可能其他年龄段在增加,单单这一段一下子就减少这么多?又没有什么天灾人祸。这种自我安慰不成立。

主力人口的减少,意味着这座城市的「推进器」有点熄火,必须引起重视。回到文章开头那个故事,一个问题摆在石家庄的面前:

我们该靠什么,来留住那些年富力强、热血未冷、闯荡不息的人?

文章篇幅所限,这个问题不在这里讨论了,开专文说都能写上几万字打不住。

如果说主力人口的减少是我们正在丢失当下,那么「潜力人口」的减少,则意味着我们在丢失未来。

以前,我们给开发商做城市研判,在给这座城市找价值支撑点时,总是感觉乏善可陈,但有一项指标,我们觉得相当拿得出手,那就是「小学生」的数量。到2019年,这项指标的各项绝对值都是在增长,很稳健。这也是造成石家庄常住人口在各年龄段的增减上维持住「哑铃状」格局(两头大、中间小,我在报告里概括为「既老且小」)的压舱石。

然而,这种美好的局面,在2020年打破了。

事实上,自2020年,石家庄小学的招生数和在校数,都出现了下降,只有毕业生数量在增长。到了2021年,这种情况依然在延续。而且,如果我们把小学的招生、在校和毕业数量加在一起,综合为小学生总量,并且冠以「潜力人口」(意为劳动力的后备力量)这个概念,就惊讶地发现,自2020年开始,这项指标:

也是「有统计以来历史首次」首次减少。

石家庄人口是增长了吗(踢爆石家庄人口流失真相)(4)

更要命的是,潜力人口的流失速度在加快,2020年少了0.7万,2021年少了1.8万。

以后再有开发商问石家庄城市价值支撑点,我都有点无话可说了。

小学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高考压力看起来还遥远,可就像本文开头那个故事,未雨绸缪的人已经留好了后路,条件允许时,便从高考炼狱里逃出生天。

对此,实在没什么好指摘的。看看全国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连一线城市都在发下身段,高考优势显然是杀伤力极大、辨识度极强的武器,还是那句话:

人往「高」处走。

或许此时,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当下的石家庄决策层在争分夺秒地大干快上。在人口这盘大棋上,我们正在露出颓象,再不在城市吸引力上大做文章,今天的失血就会变成明天的「血崩」。

当下的我们,正在给这座城市「搏命」。

以上,是为我的正文。

后面加快更新吧,关于人口,关于石家庄和万亿城市之间到底差在哪儿,关于石家庄楼市整顿进入深水区,以及背后的战略格局之变,能写的太多了,素材都准备好了,就是没空动笔。持续关注小回和回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