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38年,发生在武汉的“4.29空战”中,空军战士陈怀民做出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举动,在飞机的油箱燃烧和自身身受重伤的情况下,毅然地将飞机撞向日寇的飞机,成为世界空战史中的敢于与敌机对撞的“第一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战斗发生以前,他就已经下了必死之决心,不成功便成仁。“4.29空战”后,他留在世间和后人的就只有一句“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1)

如今,英雄已逝70载,芳名仍在世间留。我国自古就不缺敢于与敌奋战到底的民族英雄,于谦、史可法、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和王铭章等都是为民族而愿牺牲自己者。

中日甲午战争后,我国还出现了一个“猛人”。当时,他非常愤慨战争的失败,积极地准备着军队,又要将战火引到日本本土去。奈何李鸿章等位高权贵者极力阻拦,计划最终泡汤,他也在此后不久被贬职,错过了成为民族英雄的机遇。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甲午之败带来的民愤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及其朝廷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很快就意识到,唯有加强技术方面的革新,才足以用新型武器去抵御大枪大炮。此后不久,便出现了“求富”、“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算是对洋务运动的一次检验。经过对中国进行深入考察后,日本官方认为,当时中国的海上军力虽称“亚洲最强”,但也只不过是“纸老虎”。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2)

所以,他们在1894年公然地挑动中日战争,不仅在海上消灭北洋舰队,还想要将战火引入国内,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战斗过程中,北洋水师的装备的确压过日军一筹,但管理并不好,一些炮弹也无法跟上。不久后,便出现局部被围或是粮弹不济的状况,被日军的小股海军围歼。

郑世昌、刘步婵等看着局势越来越不利,勇敢地将自己的船只撞向日军,以守住中华民族最后的尊严。而与战斗部队不同的是,作为北洋水师最高领导人的李鸿章却选择袖手旁观,希望在战斗中“保存实力”。如果当时他判前几支舰队去增援,战争的结果也不会是中方失败。

失败后,作为亚洲最大国家的清帝国屈辱地同日本人签订了《马关条约》,同时赔付2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十几年的全国收入。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3)

其实,在战斗爆发之前,一位被称之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官员就积极地准备着,欲要借助海军打到日本本土去。奈何许多北洋水师高官的反对,慈禧太后也否决了这一计划。

二、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这位“野心不小”的四川人就是宋育仁。1857年,正值太平天国兴起之际,他在四川富顺出生,经过个人的努力,于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进士,随后被调到四川地区任职。

1894年初,应清政府的调遣,他随着公使龚照瑗一同到欧洲去考察,深入研究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眼界得到很大的开阔。

回国不久,他仔细地对比当时清朝和欧洲各国的差距,将所见到的一切收录到《采风录》,其带来的影响很深,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书籍之一。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4)

也因为思想上产生变化,他被认为是我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家和四川历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维新运动兴起之时,他就是四川地区的积极倡导者。

三、大胆的攻日计划

甲午战争爆发之初,宋育仁正在英国伦敦担任中国驻比利时、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四国公使参赞。

不久后,公使龚照瑗因公事而回国述职,他暂时顶替公使职务,代行公使的外交职权。中日之间的战争刚爆发,他就直接向朝廷上书,认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即想耗死日本。

但“抗日援朝”的清朝陆军的实力并不强,很快就在平壤之战中溃败,接着黄海海战也失利,海陆两军一时之间陷入被动的局面。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5)

此时,他突然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希望用出奇兵的方式扭转战局。情况紧急,他马上和杨宜治、王丰镐等商量自己的想法。

他们计划给朝廷建议,让朝廷购买阿根廷和智利两国从英国处买进的船只与舰艇,数量为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同时从澳大利亚处招募雇佣军2000人,组成一个水水师旅。

随后,用保护商团的的名义,直接从菲律宾抵达长崎和东京,乘日本内部空虚的时机,将战火引入日本本土。

这一计划看似异想天开,实则有很高的可行性。当时,澳大利亚还是英国的属地,对外的商旅都有招募水师保护的权力。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6)

所以,一旦计划顺利进行,日本的海上和处在朝鲜半岛的陆军将会出现后月起火的状况,从而帮助清军赢得正面的战争。

《借筹记》就非常详细地记载这一计划,细小到每一个环节,认为“中倭战起,澳洲距南洋最近…大事必成!”。

宋育仁等做着两手准备,一是将计划呈报给朝廷审批;二是与握有地方实权的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紧密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同时,他还向夹甫士(美国退役海军少将)、格林密尔(时任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等人商量,想要从格林密尔处界洲200万英镑的资金和100万英镑的战款用于购买船只。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7)

经过多方努力,船只、枪支弹药均已备齐,指挥人员和战斗人员也都招募完毕,北洋水师提督琅威里成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官。此后,一切只等待朝廷的回复和命令。

四、雄心壮志被扼杀

“炮械毕集”和“一切等待出发”之际,回国述职的公使龚照瑗正好返回。当时,清朝还没有通过正式的渠道得知宋育仁在欧洲的活动,龚照瑗看到他做的一切后,就表示坚决反对,用“妄为生事”为名向清朝廷报告。

当时战斗已快接近尾声,清朝廷表现出无尽的无奈和有媾和的打算。作为北洋水师最高长官,李鸿章坚决反对他们的这一做法。

最后,慈禧太后听取了李鸿章和龚照瑗等人的意见,以“妄生事端”的名义命令宋育仁等人停止正在做的一切,并将宋育仁紧急召回国内。

慈禧为何杀东京(如果不是慈禧回绝)(8)

1895年3月,清朝委曲求全地同日本签署卖国条约,宋育仁的计划也由此而胎死腹中。

事已至此,他只能感叹不已。在回国的途中,由于愤怒而一口气写成《借筹记》,将所有的不甘都记录给后人看。

结语

主张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中,人杨锐、刘光第都是四川人,同时也是他的同道好友。被朝廷召回后,他很快就被贬职,之后又参与了兴起一时的维新变法,然后看着辛亥革命将清朝推翻。

1914年,收到北洋军阀的邀请,他前往京城担任国史馆纂修,并主持其日常事务。晚年,离开京城到成都的东郊狮子山隐居,一心修撰书籍,《四川通志》、《富顺县志》等都在这一时期问世。1931年12月5日,他在隐居之地去世。纵观他的一生,虽然还思念着清朝,但也是特殊时期的先进人士,值得后人缅怀。

参考资料

《清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