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地方志点评(瞭望)(1)

乡镇地方志点评(瞭望)(2)

内容梗概:这是一部记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真意的作品——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来到渝东南的龙潭古镇上。一个18岁土家族女学生,被那首新鲜明亮的歌曲《山那边呦好地方》深深打动。她身着棉旗袍跟上队伍,头也不回地走出家乡,一边走一边用探询的目光打量身边的兵和官。她发现,这支队伍跋山涉水不畏艰险浴血奋战,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能走到好地方,而是要带领全中国的老百姓一起走到山那边的好地方!呵,好了不得呀!她打定主意,一辈子跟随这支伟大的队伍。尽管以后的旅程多有坎坷,但她不改初衷,执着前行……

李洪能 口述/孙燕平 整理

自传体回忆录

《山那边呦好地方》

3、第一次听说共产党

1947年夏天,我16岁,上高中二年级了。

当我发现教体育的陈勤老师不再来上课的时候,同学们早就议论开了,说陈先生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说男生部的墙报是他领着办的,那是赤化宣传;还说因为陈先生是共产党所以才被国民党逮捕了,等等等等。

我喜欢陈先生,喜欢先生上课认真的样子,喜欢听先生在球场上用英文喊:“shooting”(投篮)、“offside”(越位)、“outlet ”(球出线)……。可惜,这么好听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陈老师,共产党?

哦,除了国民党,原来天底下还有一个党,叫共产党呀!可是,难道就因为陈先生是共产党就犯罪了吗?如果是的话,那国民党和共产党就是水火不相容了。

国民党哪个不晓得?青天白日的旗子;用盐巴拉到选票的镇长;天天上门催收印花税、人头税、壮丁税、杀猪税……的保长,老百姓私底下说:“啥子国民党,咯老子叫他‘刮民党’呦。”

“共产党”,我第一次听说,她到底什么样儿?我坐在龙潭河边,呆呆地看着河对面,对面的山像被雷公劈过一样,白皑皑的寸草不生。

太阳照着白岩,笔直笔直的峭壁上跳跃着红颜色、蓝颜色、黄颜色……突然,突然我脑子里翻出三个字——“红胡子”。嗯,爸爸说他的结发妻子、姐姐的亲妈,就是当年跑 “红胡子”小产死在半路上的。提起这一段,爸爸总是咂着嘴:“看都看出来了,那是个男娃儿,可惜喽可惜喽。”

不,不不,“红胡子”和共产党肯定不是一回事!人家说“红胡子”红眉毛、绿眼睛,好吓人。可陈先生和和气气、文文雅雅的……

“嗵”一颗石子打到河里,溅了我满脸水花。

我回头看,是子奇!

“李洪能,想谁呢?”子奇笑嘻嘻地。

“瞎说八道。”我用手背抹着脸:“吓死我了。”

“我今天倒真要吓你一下!”子奇说一半留一半。

“什么意思?”我把手上的水甩到她脸上。

“我—要—走—啦。”子奇张开小嘴。

“骗人!”我停下手,看着她。

子奇没有骗我,她真的走了,到重庆去考女子师范学院了。

暑假过后再回学校,好没意思呀。原来上晚自习,都是和子奇挤在一起,张家和尚李家道场地摆一场“龙门阵”。现在,没有人吹壳子了,只好打开书本捱时间。

嗯?旁边好像坐下一个人来?我扭过头,怎么会呢?是林子慧?好了不得,她可是我们班的状元呀,共产党陈先生就愿意和她这样的学生聊天。

子慧是子奇的堂妹,很斯文,没有子奇那么多的话。此刻,她静静地念书,一双晶莹的大眼睛出神地盯着书本。我照她那样子,把书端起来,竟也看进去了。

下自习,跟着子慧回宿舍。

一路上,子慧和我说着心里话。我这才晓得,原来她没有嫌我学习不好啊。

子慧告诉我她家靠出租房屋生活,近几年因为母亲抽大烟,钱越攒越少。所以她要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乡镇地方志点评(瞭望)(3)

1947年,酉阳县举行中学生运动会,图为龙潭中学的女运动员入场。(前排右数第二人是我)

对呀!走出去,上大学,自己养活自己!子慧让我看见了一条路,也许只有这条路能帮助我,帮助我躲过最害怕听见的那个名字。

——我四岁时,姑姑到我家给姑夫八岁的侄儿提亲。因为我家发达多亏姑夫帮衬,所以爸爸想都没想就把姐姐许了。但姑姑嘴一撇,说姐姐身板儿不好,还比那男娃儿大三岁。扯来扯去,直到把我这个“除了狗屎不吃什么都吃的胖丫头”扯出来,姑姑才笑吟吟地走了。

姑姑走了,妈妈对我说:“洪能,你有婆家了,二姑姑就是你婆婆。”

我不懂什么是婆家,但二姑姑我认得,她家和姑姑家一起做生意。

再大些,只要妈妈看见二姑姑的儿子从街上过就招呼我:“洪能啊,快去里屋,常祥容来了。”

常祥容,我从心眼儿里讨厌这个名字,这个名字让我觉得我不是“女孩子”了,它让我脸红,让我害臊,让我不自在,还让我想起坏了婶婶的那个“拐手裁缝”。

——我六岁那年的腊月,爸爸请来一个“跑跑裁缝”给全家人做新衣服,那裁缝干瘦干瘦,左手向里拐,家里人背着叫他“拐手”。

出事儿的那天早上,我跟着爸爸妈妈去舂米,舂米回来刚进家,姐姐就迎上来:“伯娘,那个拐手趴在我婶婶身上……”妈妈摘下毛线帽,瞥爸爸一眼,不让姐姐再说下去。

妈妈不吭气儿,只每天用眼睛瞟婶婶的肚子。慢慢地,婶婶果然变了,腰粗了,话软了,屋子也难得出了。

这样过了几个月,婶婶细细长长的眼睛突然又活络起来,又开始向爸爸要这个要那个。妈妈仔细打量,咦,弟妹的肚子怎么说瘪就瘪了呢?

妈妈不相信自己看走了眼,拉着爸爸掏厕所、翘地板……终于,在婶婶房间的地板底下抱出来一个死婴,是个男娃。

爸爸一屁股坐到板凳上,闭上眼睛。

秋天,一顶黑色轿子停在我家后门。婶婶什么也没拿,穿一件月白布大襟褂子坐了上去。黑暗中,妈妈朝着她去的方向扔出几只破瓦罐,算作送行。

“常祥容”,这个名字像“拐手”一样阴森。别说是嫁,想起来就浑身不自在。可是,不嫁怎么办?毁婚约的事情在龙潭从来没有过,况且两家是亲戚,姑姑家对我家还有提携之恩……

乡镇地方志点评(瞭望)(4)

我(左)和高中同学的合影

嗯,是子慧帮我解开了这道难题。对呀,我也考大学,考出去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然后,就永远也不回龙潭了!

我安下心来念书,紧追慢赶。到高三,除了数学还有些云里雾里,文科成绩明显提高,作文也有了些味道:“……黄天蔽日,民不聊生,种田的吃不饱饭,缝衣的穿不上袄,做生意的提心吊胆,大学毕业生去拉黄包车……哦,上帝呀,快来救救我们吧!”

作文簿发下来,先生在文章后面工工整整地批着:“上帝在哪里?”

待续:4、“山那边呦好地方”

乡镇地方志点评(瞭望)(5)

李洪能

【作者简介】妈妈李洪能,土家族,1931年生于四川(今重庆)酉阳龙潭镇。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转业。历任军大川南分校学员,文化教员,海军航空兵第一师政治部工作员,上海外贸局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会副主席,海军航空兵莱阳场站幼儿园园长,交通部疗养院干部。

乡镇地方志点评(瞭望)(6)

孙燕平

【作者简介】女儿孙燕平,1953年生于北京,1969年入伍,在海军航空兵第十师司令部当打字员。1972年调海军航空兵胶县(现胶州市)场站卫生队任卫生员,1976年提干当医生。1982年调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1996年在天津254医院做临床心理工作,曾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创作的歌词《大山里的兵》获总政“优秀新作奖”,2009年退休。

乡镇地方志点评(瞭望)(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