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路是跨黄浦区和徐汇区的一条街道,该路东西走向,东起重庆南路,西至襄阳南路。全长1690米,宽14米到15米。

南昌路包括租界时代的陶而斐司路(Route Dollfus)和环龙路(Route Vallon)。陶而斐司路为今南昌路东端重庆南路与雁荡路之间的一小段,190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最初的名称为军官路(Rue des Officies),1920年以法国军官陶而斐司改名为陶而斐司路。

环龙路为今雁荡路以西的南昌路大部分路段,191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以法国飞行员环龙(Rene Vallon)命名。1914年,陶而斐司路和环龙路都被划入上海法租界。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将两条路统一以江西省会南昌改名为南昌路。

南昌路上的主要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有:科学会堂(原法国总会,后为法童公学),大同幼稚园旧址,吴东迈旧居,林风眠旧居,法国体育总会,陈群寓所,杨虎城寓所,李一氓旧居,赵丹旧居,雷文(FRANK JAY RAVEN)住宅,钱君匋旧居,陈铭枢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旧址 ,杨杏佛旧居,叶楚伦旧居,上海别墅(江青、唐纳旧居),何克明旧居,南昌路136弄(巴金,徐志摩和陆小曼,傅雷,魏鹤龄,应云卫,白杨旧居),南昌路148弄志丰里(沈尹默,钮永建,吴稚晖,巴金旧居),郭沫若旧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旧址,吴蕴初故居,南昌别业,王晓籁旧居,王延松旧居等。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

南昌路2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

南昌路2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

南昌路2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

南昌路24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23 南昌路24弄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24弄

南昌路24弄又称为“四合里”,1912年建造的新式里弄,砖木三层结构。其中14号解放前曾为普济医院。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

南昌路38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24 南昌路38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38号

南昌路38号信义会。16世纪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运动中直接产生的新教宗派,又称路德会,大多数设在德国及北欧诸国。来中国的信义宗因国籍不同而差会名称各异,中文都称信义会。在华传教区主要在鄂、湘、豫。在上海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传入的北美信义会(简称E.L.A)和挪威路德会(简称N.M.S)合成一个信义会,该会在南昌路38号有1所礼拜堂。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

南昌路4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8-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63 法国总会俱乐部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法国总会(老);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科学会堂(一号楼)

地址:南昌路47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混合结构;建造年代:1917年;保护类别:二类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

南昌路47号

1917年,法国总会购入今南昌路地段,随后兴建总会会所。建筑由法籍建筑师万茨·舍伦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是上海最大的单体法式别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

南昌路47号

1926年,法国总会另于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建造新屋,原会所则改捐为法国学堂。主要接收法国侨民为主的外籍侨民子女,故建筑又名法童学校。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

南昌路47号

1949年5月后,上海市文化局迁入此处办公。1954年,任鸿隽向国家提议,将这里改建成科学家的活动场所。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亲自落实此事。1958年1月18日,文化局迁出,此处更名为科学会堂,并由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亲自题写了科学会堂的名称。同时,新成立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搬入科学会堂,并一直在此办公至今。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

南昌路47号

2009年,由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拍摄的电影《建国大业》在此取景,蒋中正的总统办公室、蒋中正和毛泽东会面场所等场景均在此拍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

南昌路48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35190000018 大同幼稚园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48号

保护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2)

南昌路48号

1930年3月,上海戈登路武定路口(今江宁路441号)的石库门里,秘密开出了中共创办的第一个幼稚园大同幼稚园。收养的孩童,多是烈士遗孤或党的领导人子女。而幼稚园的负责人正是名为牧师、实为特工的董健吾。

当时,大同幼稚园的工作人员,大多和地下党有关。1931年初,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生的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也经过百般周折,被护送至此。后来,因为石库门过于狭小,且离当时的英国巡捕房太近,董健吾又将幼稚园搬到了陶尔菲斯路341号,即今天的南昌路48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3)

1931年大同幼稚园部分保育员与幼儿

1931年4月,幼稚园的5个保育员带着19个孩子,在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的草坪上拍了一张照。一排左五为蔡和森之女蔡转,左六为彭湃之子彭阿森,左七为恽代英之子恽希仲。二排左一为毛岸英,左三为杨殷之子,右一为毛岸青,右二为毛岸龙,三排左二抱在手中者为李立三之女李力。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4)

南昌路48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5)

国立音乐院校们

这里还被认为极有可能是萧友梅创办的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的最初校址。1927年11月27日,国立音乐院在陶尔斐斯路56号成立。创办人萧友梅来到上海后,曾居住于陶尔斐斯路11(或12)号。这里不仅是法租界、前教育委员会所在地,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旅沪俄侨的主要聚集地。萧友梅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陶尔斐斯路作为建院校址。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6)

南昌路49~5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44 南昌路49~55号住宅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49~55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7)

南昌路50弄2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97 吴东迈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50弄2号

南昌路50弄2号三楼是著名书画家吴东迈及其子吴长邺旧居。吴东迈(1886—1963),又名吴迈,浙江安吉人,寓上海。吴昌硕第三子。曾任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56年起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其子吴长邺(1920-2009)也是著名书画家。吴长邺生前曾担任西泠印社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吴昌硕纪念馆馆长等职务。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8)

南昌路5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35200000029 林风眠旧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53号

保护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9)

南昌路53号

林风眠(1900-1991),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一代宗师。

林风眠生于广东梅州市梅江区,自幼喜爱绘画。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职。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学成回国。

南昌路53号是林风眠在大陆的最后居所,他从1952年起同法籍妻子阿丽丝及女儿蒂娜在此居住了25年。1955年妻子携女移居巴西,文革中他无奈将画作毁掉,还被关押四年多直至1972年释放。1977年在叶剑英元帅的关心下获准移居香港。1991年病逝于香港港安医院。

南昌路53号,还是顾仲彝(浙江余姚,1903~1965,戏剧家。上海市实验戏剧学校首任校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旧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0)

南昌路56号

南昌路56号,是农工党、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丘哲的旧居。

丘哲(1885~1959),广东梅县人,生于福建漳州。农工民主党、民主同盟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解放后曾任广东省副省长等职。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1)

南昌路57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5-IV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法国体育总会/卢湾区业余体育学校;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

地址:南昌路57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31年;保护类别:二类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2)

南昌路57号

1904年上海的法国侨民在法租界建立起侨民的俱乐部,后来法租界的公董局就出资,在雁荡路上买地,于1931年建了这个总会,由法国人赉安设计,供法国侨民体育健身。

1952年9月,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市体育会(筹)接管法国体育总会,并在原址(南昌路57号)筹建上海市体育训练班,集训男女篮球运动员。后来这里曾经是卢湾区业余体育学校。现在是上海科技发展展示馆。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3)

1916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环龙路63号寓所与朱执信(前左二)、陈炯明(前左四)、胡汉民(前左六)等合影。

环龙路63号(今南昌路59号)曾经是孙中山先生1916年至1918年在上海的寓所(后来迁居香山路7号)。也是他与宋庆龄新婚后在上海第一个家。遗憾的是这处“孙宅”如今已不复存在,原址盖起了上海科学会堂新楼。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4)

南昌路6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07 南昌路63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63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5)

南昌路63号

该建筑建于1915年。中国营业公司开发承建。安妮女王式建筑风格。该花园住宅据说曾经是法国巡捕房头目的住宅。1942年为国民党要员陈群的住所(原环龙路201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6)

南昌路63号

陈群(1890~1945),福建长汀人,早年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东洋大学,分获法学士、文学士学位。曾任汪伪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是国民党元老。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陈群畏罪自杀。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7)

南昌路6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08 南昌路65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65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8)

南昌路65号

南昌路65号(原环龙路69号)1914-1920年始建,1922年扩建了车库。安妮女王式建筑风格。原业主H.Fyer梅耶先生为1912年份法租界临时委员会董事。杨虎城(1893-1949,著名爱国将领)曾经居住于此。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29)

南昌路67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0)

南昌路6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09 南昌路67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67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1)

南昌路68号

南昌路68号,是新四军驻沪办旧址,也是新四军在上海的秘密据点,同时也是李一氓旧居。李一氓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长期在上海活动,李一氓对上海情况十分熟悉。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一氓被任命为新四军秘书长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秘书长。新四军驻沪办旧址现为居民住宅。

李一氓(1903~1990),四川彭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一氓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后在中央特科工作。参加过长征,并先后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抗战胜利后,李一氓先后任苏北区党委书记、华中分局宣传部长、大连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出任驻缅甸大使,国务院外事办副主任,中联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常委,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组组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等职务。

上世纪70年代,著名京剧演员齐淑芳(《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扮演者)曾经居住于南昌路68号,80年代移居美国。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2)

南昌路69弄锡荣别墅

南昌路69弄(1-5)锡荣别墅,为杨顺铨(青帮骨干,曾任旧“上海市渔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开发的自宅与出租房屋里弄,建于1931年。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3)

南昌路69弄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12 赵丹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69弄3号

南昌路69弄3号是赵丹与叶璐茜1936年结婚时的旧居。这座三层楼房子是叶露茜的父亲叶舒屏(在上海开业的西医),留给叶璐茜的母亲韦慧钿(广东珠海富家女)的遗产。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4)

赵丹与叶露茜,唐纳与蓝苹,顾而已与杜小鹃合影(前排中间为证婚人沈钧儒)

1936年,经金山介绍,赵丹与叶露茜结婚(与另外两对明星夫妇唐纳与蓝苹、顾而已与杜小鹃在杭州举办了集体婚礼)。1944年叶璐茜得知赵丹惨死狱中后(谣传)与杜宣结婚。1946年赵丹与黄宗英结婚。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5)

南昌路74弄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63 南昌路74弄4号住宅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74弄4号

南昌路74弄福寿坊4号曾经是新知书店。新知书店,1935年8月成立,创办人有钱俊瑞、徐雪寒、薛暮桥、姜君辰、孙晓村、张锡昌、骆耕漠、朱楚辛、石西民、孙克定等。钱俊瑞为理事长,徐雪寒和华应申负责日常业务工作,姜君辰主持编辑工作。最初设址在华龙路(今雁荡路)元昌里,后迁到爱多亚路(今延安中路)成都南路转角处,以后又迁至环龙路(今南昌路)福寿坊4号。抗日战争爆发后,书店迁往武汉。抗日战争胜利后,新知书店迁回上海。先设址在蒲石路(今长乐路)378号,后顶下北四川路8号店址。1947年11月,新知书店主动停业,另在北四川路1999弄108号成立秘密的上海办事处,并开始向香港转移。1948年4月新知书店在香港轩鲤诗道开设门市部。10月26日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在香港全面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6)

南昌路79号甲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14 南昌路79号甲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79号甲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7)

南昌路79号甲

该建筑始建于1911年,原为大名鼎鼎的美国地产商雷文(FRANK JAY RAVEN)开发的自住宅(原环龙路75号)。雷文,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1904年来上海,进工部局任工务监督,1907年组建中国营业公司任经理,1926年任普益地产公司、蕾文企业集团、美亚保险公司和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1931年至1933年担任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35年因过度投机而破产。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8)

南昌路79号乙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15 南昌路79号乙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79号乙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39)

南昌路79号乙

西班牙风格住宅。半圆形入口非常具有特色,上覆红色筒瓦屋面,老式木门两侧为螺旋式麻花柱,顶部为半圆形假券。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0)

南昌路83弄3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200000272 钱君匋旧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83弄3号

钱君匋(1907---1998)浙江桐乡人,著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书籍修帧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君匋艺术院院长。八十年代,其将毕生所藏书画文物数千件悉数捐给家乡,艺德之高,世人所仰。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1)

南昌路83弄10号

南昌路83弄10号,为陈铭枢(广西,1889~1965)旧居。

陈铭枢,北伐将领,抗日名将。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2)

南昌路98号

南昌路98号,为黄伯樵(江苏太仓,1890~1948)旧居。

黄伯樵,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电工机械科第一届优等毕业生。留学柏林工科大学,回国後任京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上海市公用局局长等职,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之一。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3)

南昌路100弄2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25190000006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00弄2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4)

南昌路100弄2号

陈独秀(安徽怀宁,1879~1942)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2月改名《新青年》),编辑部就设在他的寓所内——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1920年,陈独秀在寓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由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在陈独秀寓所秘密成立。11月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工作有创办《共产党》月刊、《劳动界》,开办外国语学社,建立新青年社、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等,尤其是担负中共发起组的任务,与各地共产主义者建立联系,并参与筹备召开“中共一大”。

老渔阳里2号原是安徽都督柏文蔚(安徽寿县,1876~1947)的私房。这是一幢坐北朝南双开间的老式两层石库门楼房。陈独秀租下后,楼下客堂会客,室内挂有小黑板,上面写着“会客谈话以十五分钟为限”。旁边厢房是《新青年》编辑部。楼上厢房是陈独秀的卧室,统楼是他的书房,亭子间是当时《共产党》月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编辑室。

从1921年10月至1922年8月,陈独秀在寓所里两次被法租界巡捕房的巡捕逮捕。第一次是1921年10月,陈独秀在沪主持中共中央局的日常工作,由于报刊上刊登了有关消息,引起了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便派密探侦察。10月4日下午,法巡捕包围并搜查了陈独秀的寓所,将积存的《新青年》和其他印刷机器一并搜去,同时将陈独秀夫妇以及当时在场的其他3人一起拘捕,同月6日获准开释候审。第二次是陈独秀以中共中央局书记的名义发表了建立与发展党、团、工会组织及宣传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还公开发表演说,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引起法租界当局的更大恐惧,1922年8月5日上午11时,法租界巡捕又闯入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寓所,再次将他逮捕,并查抄了大量的书籍和文件,于同月18日判决罚款释放。两次被捕,上海、北京等各界名流和各大报刊都积极呼吁和积极开展大规模营救工作,法租界当局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才不得不被迫将陈独秀释放。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5)

南昌路100弄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85 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00弄5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6)

南昌路100弄5号

南昌路100弄5号,是陈其美(字英士,浙江湖州,1878~191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陈果夫、陈立夫之叔)旧居以及中华革命党上海总机关部旧址。

1914年7月,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陈其美任总务长。1915年冬,陈在环龙路(今南昌路)100弄5号秘密组建上海总机关部。陈其美曾与叶楚伧于此商办《民国日报》,作革命舆论宣传。在定计翦除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后,于12月5日发动肇和舰起义,陈其美等人以此为指挥部,当日夜因被人告密,总机关部被破坏,起义失败。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萨坡赛路(今淡水路)14号被暗杀。后来为纪念他,原萨坡赛路(今淡水路)南段(金陵路以南)曾被称为英士路。

这里还是韩国现代著名革命家申奎植(1897-1922)的寓所和绝食身亡之地。1922年,由于当时的韩国临时政府内讧,申奎植为唤醒同胞团结救国开始绝食,25天后于9月25日在此身亡,后葬于上海万国公墓,1993年8月5日,迁葬回国。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7)

南昌路100弄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90 杨杏佛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00弄7号

1925年,杨杏佛寓居于此。同年6月,在上海主办《民族日报》,9月参与组建中国济难会。1926年4月,于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东段)24号设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任总干事。同年,任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所主持的秘密电台遭破坏后被捕,经宋庆龄委托郑毓秀营救获释。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推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执委。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会长兼总干事。1933年6月18日,在亚尔培路331号(今陕西南路147号)中央研究院出版品国际交换处门前遭暗杀。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8)

南昌路100弄7-8号

南昌路100弄8号,为叶楚伦(江苏周庄,1887~1946,南社诗人,政治活动家。民国日报总编辑,江苏省政府主席)旧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49)

南昌路102弄园村(左侧)及100弄(右侧)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0)

南昌路102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1)

南昌路102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2)

南昌路102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3)

南昌路102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65 园村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02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4)

南昌路102弄10号

102弄10号曾是中共卢湾区委宣传部所在地,上世纪50年代姚文元(1931-2005,“四人帮”成员之一)曾在此工作。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5)

南昌路103-105号

南昌路93-97号,99弄(1-5),101-105号,荪顺里,建于1930年,新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砖混结构,三层坡顶。张桂生设计,王玉堂、王云堂开发,夏仁记营造厂建造。居住对象初为外国人(多为白俄居民)。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6)

南昌路107号、瑞金二路43-61号(单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11-V

地址:南昌路107号、瑞金二路43-61号(单号)

公寓住宅。夏云龙设计,裘谓记营造厂承建,1930年代初建成,砖混结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平面近似矩形,褐色面砖立面,浅色窗套、腰线和檐口,转角及西立面三层有凸阳台,铁艺栏杆。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7)

南昌路110弄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6-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64 上海别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上海别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别墅

地址:南昌路110弄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6年;保护类别:三类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8)

南昌路110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59)

南昌路110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0)

南昌路110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1)

南昌路110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2)

南昌路110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3)

南昌路110弄

上海别墅,砖木结构,1916年建。新式里弄建筑。外观简洁平整,具现代派样式风格,略有几何化装饰,体现出装饰艺术派特征。连续双坡硬山屋顶。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4)

南昌路110弄25号

南昌路110弄25号,是江青(山东诸城,1914~1991,电影演员。毛泽东夫人。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四人帮”成员之一)旧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5)

南昌路110弄25号

1935~1937年期间,江青(当时取名“蓝苹”)与唐纳(1914-1988,著名电影评论家、记者)居住在南昌路110弄25号2楼亭子间。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6)

1936年,赵丹与叶露茜、唐纳与蓝苹、顾而已与杜小鹃与证婚人沈钧儒等在杭州六和塔前合影

前文提到,1936年,三对明星——赵丹与叶露茜、唐纳与蓝苹、顾而已与杜小鹃在杭州举办集体婚礼,当时可谓轰动一时。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7)

南昌路110弄25号

江青,1931年5月与裴明伦结婚,7月离异后与俞启威(又名黄敬,1912-1958,曾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儿子俞正声)同居,并经俞介绍1933年2月加入共产党,俞同年4月被捕,她下旬前往上海,失去组织关系。1934年9月在上海被捕。1935年1月再与俞同居,同年3月进上海电影公司改名蓝苹。9月与唐纳同居。1936年4月与唐纳结婚,6月到天津找俞,1937年6月与章泯(1906-1975,著名的戏剧、电影导演和电影艺术教育家)同居。1937年7月赴延安,10月恢复党籍,1938年11月与毛泽东结婚。文革中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等职。1976年10月被政治局审查,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住地自杀身亡。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8)

南昌路112-122 号、124-134号、136弄1-16号、138-146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65 南昌路花园住宅群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群;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群

地址:南昌路112-122 号、124-134号、136弄1-16号、138-146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2-1936年;保护类别:三类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69)

南昌路112-122 号、124-134号、136弄1-16号、138-146号

南昌路124-134号,138-146号,136弄1-16号,原为花园别墅。砖木结构,1912-1936年建。新式里弄建筑。双坡瓦屋顶,南向设阳台。窗洞多做简化的古典样式窗套。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0)

南昌路127弄1~11号、129~145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1)

南昌路127弄1~11号、129~14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28 南昌路127弄1~11号、129~145号住宅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27弄1~11号、129~145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2)

南昌路127弄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200000284 何克明旧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27弄4号

南昌路127弄4号,是何克明(江苏南京,1894~1989,工艺美术大师。生于上海,回族)旧居。

何克明,灯彩高级工艺美术师,有“江南灯王”之称。13岁便开始了扎制灯彩的艺术生涯,20岁时在城隍庙一带已小有名气。制作的灯彩曾作为国礼,作品多次到国外展出。曾担任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区政协委员。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3)

南昌路136弄

南昌路136弄,建于1912-1936年。新式里弄住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4)

南昌路136弄

这里曾居住过巴金,徐志摩和陆小曼,傅雷,魏鹤龄,应云卫,白杨等文学艺术界名流。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5)

南昌路136弄1号

南昌路136弄1号,原为巴金舅父家,1932-1933年,巴金曾短暂居住在此。在这里他完成了第一篇小说《灭亡》和《春天里的秋天》、《砂丁》等作品的创作。现在这里住着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赵家耀先生。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6)

南昌路136弄11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359 徐志摩、陆小曼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36弄11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7)

南昌路136弄11号

南昌路136弄11号,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故居,1927-1928年他与陆小曼婚后就在此居住。为租下这栋三层花园别墅,陆小曼花了每月100大洋的租金。

三层楼的别墅已经分别由四户人家租用,围墙上高出一截的镂花铸铁栏杆上,撑着晾衣竹竿,上面挂满了衣物,窗户也早已变成了现代的塑钢窗。只有门口那块卢湾区旅委挂的“徐志摩曾在此居住”的旧居牌,证明着这栋房子曾拥有过的荣耀。

2012年,徐志摩的孙子徐善曾(美国耶鲁大学物理学博士)曾经到旧居参观,正是由住在1号的赵家耀先生陪同,并得到现房东的热情接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8)

南昌路136弄25号

南昌路136弄25号,是章衣萍(安徽绩溪,1902~1946,上海美专教授)1933年的寓所。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79)

南昌路136弄39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65 南昌路傅雷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36弄39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0)

南昌路136弄39号

南昌路136弄39号,是1931年傅雷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办公室主任期间居住的地方。

傅雷(1908-1966)上海南汇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27年冬赴法留学,1931年秋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受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办公室主任及讲授法文等。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朱梅馥结婚。1933年9月后傅雷辞去美专工作。1958年划为右派,他个性刚烈倔强,育有二子:钢琴家傅聪与人民教师傅敏。文革中傅雷夫妇在江苏路卧室双双上吊自杀。1979年平反。其骨灰几经周折,现被安葬在上海福寿园海港陵园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1)

南昌路136弄48号

南昌路136弄48号住过三位电影界名人。底楼住过早期著名电影演员魏鹤龄,2楼住过著名电影导演应云卫,3楼住过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2)

南昌路136弄48号

南昌路136弄48号底楼,是魏鹤龄旧居。

魏鹤龄(1907-1979年)天津人。1935年出演处女作《人之初》。40-60年代著名演员,代表作《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祝福》、《家》等。

南昌路136弄48号2楼,是应云卫旧居。

应云卫(1904 -1967年),祖籍浙江慈溪,出生于上海。我国早期著名电影导演和戏剧活动家。16岁因家贫辍学,进洋行当学徒,不久与程梦莲等组织化妆宣讲团。1921年冬参与组织上海戏剧协社,为负责人之一。1930年8月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上海从事左翼戏剧电影运动,1933年导演话剧《怒吼吧!中国》。1934年辞去洋行职务,加入电通影业公司,导演影片《桃李劫》、《梅萝香》等影片,组织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次年任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教务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过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电影局顾问、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委员、第二、三届理事、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并先后导演了《妇女春秋》、《再生凤凰》、《不能走那条路》、《宋士杰》、《追鱼》、《斗诗亭》、《周信芳舞台艺术》、《武松》等故事片和戏曲片。

1967年1月16日,应云卫在批斗游街途中被人推下车致死。

南昌路136弄48号3楼,是白杨旧居。

白杨(1920~1996),1934年,白杨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和中国舞台协会等剧社,开始了职业演员的生涯。1936年,白杨与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厂签订合同,主演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十字街头》。1938年,白杨与沈西苓、赵丹、魏鹤龄等电影工作者,来到重庆的中央电影摄影场拍摄了影片。1946年,抗战胜利,白杨回到上海,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领衔主演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8年,她去香港参加影片《山河泪》的拍摄工作。1949年,4月从香港返回北平,11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团结起来到明天》。1957年,她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捷克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祝福》一片获特别奖。1959年,主演剧情电影《春满人间》。1960年,出演战争题材电影《冬梅》。1989年,白杨领衔主演《洒向人间都是爱》,这是她一生中拍摄的唯一的一部电视剧,也是她扮演的最后一个人物形象。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1996年9月18日逝世,享年76岁。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3)

南昌路148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86 志丰里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48弄1-11号

建于1936年,新式里弄住宅。著名书法家沈尹默,中国民主革命家钮永建,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作家巴金等曾在志丰里居住。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4)

南昌路148弄1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57 沈尹默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48弄1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5)

南昌路148弄1号

南昌路148弄1号,是沈尹默(浙江湖州,1883~1971,北大校长、辅仁大学教授。书法家)旧居。

沈尹默,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平大学校长、辅仁大学教授,《新青年》杂志编委。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沈尹默先生是陈毅先生进城后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是周恩来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届上海市人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6)

南昌路148弄10号

南昌路148弄10号,是吴稚晖(江苏武进,1865~1953,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抗日战争前的旧居。

吴稚晖,国民党内著名的右派人物,是蒋介石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基本上脱离了政治活动的前台。1949年1月逃离大陆去台湾,1953年10月30日因病死于台北。

南昌路148弄5号,是钮永建(上海马桥,1870-1965,中国民主革命家)1926年的寓所,同时也是办事机关。钮永建是个老同盟会会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出生入死,辛亥革命后一度出任过松江军政府都督,北伐开始后,他作为北伐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又被任为国民党中央驻沪军事特派员,来到上海从事策应北伐军的活动。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7)

南昌路148弄11号

南昌路148弄11号,是巴金1932年初短暂旧居。巴金在此住了一个多星期,即和友人去闽南旅行。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8)

南昌路15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87 南昌路154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54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89)

南昌路166弄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88 南昌路166弄4号住宅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66弄4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0)

南昌路16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1)

南昌路16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2)

南昌路16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3)

南昌路16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4)

南昌路16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5)

南昌路16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6)

南昌路168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29 南昌路168弄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6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7)

南昌路176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90 南昌路176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76号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8)

南昌路17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99)

南昌路17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0)

南昌路178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1)

南昌路178弄

南昌路178弄7号,是郭沫若1923年11月从日本返沪后的居所。

郭沫若(1892—1978),出生于四川乐山,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北伐战争时期曾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副主任,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曾任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是职务最高的文人。

郭沫若的研究领域很广,在甲骨文、诗歌、史学、历史剧、翻译等方面均有著述,被誉为“六家一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作家、诗人)。尤其在文学方面,成就斐然。

郭沫若1923年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毕业,带着夫人安娜(日文名佐藤富子)和3个子女回国,住在上海南昌路180号,以卖文为生,一家五口过着艰难的生活,穷得连坐电车的钱都没有,次年4月被迫再去日本。当年11月中旬,郭沫若携家眷重返上海,又来到南昌路,租住了178弄7号,生活有了转机。1926年3月,经瞿秋白引荐去了广州,任广州大学文科学长,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2)

南昌路18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2519000000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80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13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建立中央派出机构——执行部。上海执行部管辖苏、皖、赣、浙4省和上海市党务。2月25日,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召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3月1日正式办公,初仅环龙路44号一幢办公楼。

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180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西式二层楼房,双坡顶。民国13年(1924年)2月至民国15年(1926年)1月,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

该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并与于右任、茅祖权分任组织、宣传、工农、青年妇女、调查等部部长。中共中央派出中央局成员毛泽东、罗章龙、王荷波3人参加上海执行部工作。毛泽东、恽代英、邵力子、何世桢分任各部秘书。毛泽东还代理文书科主任,罗章龙、邓中夏分别为组织部、工农部干事,会计科主任林焕廷。参加工作的共产党人还有施存统、沈泽民、向警予等。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3)

1924年5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成员合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民国14年(1925年)夏,国民党右派逐渐控制执行部,排挤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叶楚伧和戴季陶参加西山会议派活动。12月中旬,西山会议派伪中央强占部址。年末,国民党中央四次全会决定停止执行部行使职权。次年1月,国民党二大决定撤销执行部。

30年代,环龙路44号曾改建为耶稣教堂。解放后,楼上为居民住宅,底层先后为民办小学、街道加工场、卢湾区业余大学实验室等。后为上海天明电子公司办公地等。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4)

南昌路196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5)

南昌路196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6)

南昌路196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25 南昌路196弄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196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7)

南昌路203号

南昌路203号,是吴蕴初(上海嘉定,1891~1953,化工专家、化工实业家、氯碱工业的创始人)故居。如今是“上海市化学化工协会”所在地。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8)

南昌路203号

吴蕴初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他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09)

南昌路212、24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0)

南昌路212、24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1)

南昌路212、24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2)

南昌路212、24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3)

南昌路212、24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4)

南昌路212、244弄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HP-J-068-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26 环龙别业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环龙别业;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南昌别业

地址:南昌路212、244弄

南昌路212弄南昌别业, 新式里弄,建于1925年。

南昌路244弄,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王汉伦(江苏苏州,1903~1978)曾居住于此。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5)

南昌路212弄1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56 王晓籁旧居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212弄10号

南昌路212弄10号,是王晓籁(浙江嵊县,1887~1967,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1930年旧居。

王晓籁在旧上海地位显赫,有“海上闻人”之称。1907年在乡参加光复会。秋瑾案发,避沪经商,任其岳父楼映斋所设浙江岗山通惠公纱厂、合义和丝厂驻沪帐房经理,开始商事活动。1910年与友人王琳彦等创办闸北商团,开办闸北商场和闸北工程局。以后,又独资及合伙开设大来、天来等缫丝厂、筹组开来兴业公司。在闸北商会、中国航空协会总会、中南贸易协会任职,历任上海商会理事长、全国商会理事会理事长、全国商会联合会理事长。在上海商业银行、江海银行、中央信托公司、通易信托公司、中国人事保险公司任职。曾在南京国民政府担任上海市临时参议会议长、中央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上海市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当选国大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王晓籁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代表、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1967年,王晓籁病逝于上海,终年80岁。

据王晓籁的外孙回忆,晚年,王晓籁与其第十二个女儿一家共同居住在安福路53弄8号一幢新式里弄房子里直至去世。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6)

南昌路224弄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13 南昌路224弄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224弄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7)

南昌路224弄

南昌路224弄8号,是王延松(1900一1975,浙江上虞,“绸缎大王”,上海绸业银行董事长)旧居。

王延松原来居住在美丽园(现延安西路379弄,原大西路45弄)14号,解放前夕,为抵扣银行等债务及员工薪资,不得已出售了美丽园别墅。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8)

南昌路224弄

1950年2月14日绸业银行倒闭,董事长王延松退居南昌路224弄8号,租下20平方米居住家中10来个人。1950年王延松经上海市政府审阅批准,获取了四张赴香港通行证,携妾儿移居香港,后去了台湾,继续投身金融业,任台湾银行顾问等职。王延松先生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于1975年12月7日在台北病故,享年75岁。

南昌历史永久建筑(南昌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119)

南昌路28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291 南昌路280号住宅 民国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南昌路2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