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广东21市经济数据全部官宣。数据透露出全省经济格局迎来四个变化:

其一,区域发展更趋协调,15市经济增速超8%,其中7个在珠三角,4个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4个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其中汕尾全年经济增速12.7%,继续领跑全省;

其二,珠三角核心区的发展能级再提升,九市GDP合计首次超10万亿元;

其三,湛江带动粤西成为全省经济的亮点,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凸显;

其四,继广深佛莞四个城市后,惠州作为广东经济第五城的位置更加巩固,比第六名高出近1100亿元,发展态势突出。

珠三角地区gdp全国占比(珠三角合计GDP超10万亿元)(1)

珠三角为什么能?广佛与深莞在深度联动

2019年,广东GDP率先突破10万亿元,2020年疫情下超11万亿元,2021年再次成为首个超12万亿元的省份。

珠三角地区gdp全国占比(珠三角合计GDP超10万亿元)(2)

一步一台阶,每一步都领先,这就是广东。

各市经济数据发布后,区势君发现,仅珠三角九市GDP合计就超过10万亿元,这距离全省达到这一目标只过去两年。

全省主要城市的经济格局,也从2020年的2个2万亿(广深) 1个万亿(佛山) 1个准万亿(东莞),变为1个3万亿(深圳) 1个近3万亿(广州) 2个万亿(佛山、东莞),四市GDP合计超8万亿元。

经济数据背后,是四座城市的深度联动。

广佛同城化推进多年,也是国内同城化发展的标杆,深莞的经济联系近年来也不断深化。

从两地产业联系看,更接近“制造 服务”。其中佛山和东莞侧重生产制造,广州和深圳则借助中心城市在交通物流、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对前者形成强有力服务支撑。

要明确两点:这里的服务主要指的是金融、商贸、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佛山和东莞很多大企业的总部仍放在广深就是最好的例证;广深并非不做制造业,正相反,深圳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接近9500亿元,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制造 服务”仅仅是从城市产业联系的角度而言。

这两对城市的产业发展也各有特点。

佛山的美的、格力等从本地小作坊起家,逐步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其与广州在商贸物流上的优势形成王牌搭档;东莞的很多工厂都是港资、台资和外资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全球供应链的一环,出口导向型经济更明显,因应国际市场变化,推动技术升级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与深圳的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珠联璧合。

广深之间的“双城”联动也在加快。日前发布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2022年将谋划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

地理上紧邻,产业上互补融合,产业布局实现最优化配置,四座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也由此提升,加上周边惠州、珠海乃至港澳等城市,形成全球产业网络的重要一极。

珠三角10万亿从哪里来?相信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下一个增长极在哪里?惠州、湛江都选择这个路子

珠三角地区gdp全国占比(珠三角合计GDP超10万亿元)(3)

东莞突破万亿后,下一个万亿城市将花落谁家?

不单是广东,从全国看,GDP在8000亿到1万亿元的城市也近乎断档。

惠州去年GDP接近5000亿元,同比增速10.1%,位列全省第三,更在不久前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上率先提出5年后迈上8000亿元的目标,成为下一个最有希望实现万亿目标的广东城市。

区势君认为,惠州要实现这一目标,挑战巨大,但也有不错的基础。

石化和电子,是惠州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其向中高端延伸、升级的态势非常明显。

比如,长期深耕汽车电子的德赛集团,去年在智能驾驶、储能电芯等战略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德赛西威智能网联惠南工业园、德赛电池高端智造惠南工业园一期等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超过200亿元。

再如,恒力石化PTA项目、埃克森美孚用于生产高性能聚合物的化工综合体项目,都在推动惠州的石化产业向着新材料方向发展。

与之类似的是湛江。钢铁、石化产业高度集聚,这在整个广东都不多见。2021年该市GDP约3560亿元、同比增长8.5%,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位于全省前列。

随着湛江钢铁扩充产能,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在今年投产,湛江的经济潜力正在加快变为增长动力。特别是,围绕这些重大项目,可适时引入汽车、新材料等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大体而言,惠州、湛江两市都是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但惠州已经全面进入“带动”和升级阶段,湛江仍处在“大项目”建设的中前期。这两年,区势君多次到两市走访了解,认为这种发展模式至少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

首先,引入大项目带动并不适合所有城市,这需要足够的土地、人口,需要大量原料输入的现代产业项目还需要靠近消费市场,且海运便利;

从提供成片的建设用地指标,到土地平整和交通、水电等基建,都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这会在短时间对地方政府财力造成压力,当然,如果顺利建成投产,收获也是丰硕的;

大项目基本来自央企或者外企,规模大、技术高、用人少,在发展前中期往往带来GDP快速增长,但在就业、利润、税收等方面对当地带动往往有限,这就要求尽快甚至提前布局延伸产业链,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对当地经济形成更直接有效的带动。

最后,大项目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体量的跃升,还可以提升发展信心,形成干事发展合力,倒逼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

惠州和湛江已经尝到了甜头,其中经验,对其它沿海经济带的城市也具有参考价值。

更多2021年广东21市经济数据请戳:

15市GDP增速达8%!广东21市全年经济数据全发布

【主笔】王彪

【实习生】黄凯 许可如

【策划】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作者】 王彪

南方经济智库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