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一代雄主秦惠文王赢驷离世,传位给其长子赢荡,史称秦武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战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路线图?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战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路线图(战国格局解读二十二)

战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路线图

公元前311年,一代雄主秦惠文王赢驷离世,传位给其长子赢荡,史称秦武王。

关于秦武王,很多影视剧呈现的都是一个有勇无谋,膀大腰圆的莽夫,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秦武王赢荡十八岁继位,根据《史记》、《战国策》的记载,秦武王赢荡虽然年轻,但是胸怀大志,锋芒毕露。秦武王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平定蜀乱,设左右丞相,伐宜阳,定三川,更修田律,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在短短四年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的举措和变革,这是没有哪个诸侯王能做到的。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休矣”。

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由此看来,秦武王胸怀大志。继位之初发出招勇令,招募四方勇士,但凡作战勇猛的勇士都能得到奖励。秦武王本人也是一个作战勇猛,力拔千斤的大力士,但是绝不是影视剧上那种有勇无谋莽夫的形象。

秦武王继位之初就驱逐张仪,很多人就觉得这个人就知道冲锋打仗,不懂的谋略,其实不然,驱逐张仪就是秦武王高明的一步棋。此时的张仪一方面年事已高,另一方面因为张仪欺楚的事情在列国名声扫地,此时的张仪已经不适合再主持秦国的外交了。驱逐张仪一方面削弱秦庭上魏人的势力,另一方面通过大张旗鼓的驱除张仪来给列国看看,秦国自秦武王继位后,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不讲信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国家。这也为秦魏之后再次结盟攻破韩国宜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秦武王念张仪为秦国殚精竭虑,赐张仪金车告老还乡。可见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有勇有谋,心存大爱的君王。

秦武王继位之后,设立左右丞相,分别由樗里疾、甘茂担任。秦武王继位之初就想问鼎中原以窥周室,第一步就是攻打韩国宜阳。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秦国要想兵出函谷关,就必须攻克宜阳。甘茂认为:“伐宜阳,定三川”(三川指黄河、洛河、渭河,在洛阳交汇。这里的意思是攻入洛阳,取代周天子)是秦国欲霸天下、成就帝业的关键。

可是秦武王担心秦国大军攻击宜阳,魏赵在后偷袭,于是派遣甘茂出使魏国。

公元前308年,甘茂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 与魏国结盟,由魏国阻挡赵国。秦武王以甘茂为将,于公元前307年攻克宜阳,斩首韩军六万。后秦军度过黄河,攻取武遂,韩国求和。秦国又与越国结盟来制衡楚国,越国屡屡出兵剽掠楚国边境。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来到周王畿,周王畿有九鼎,相传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秦武王举鼎象征秦国实力强大,足以举起天下,秦国完全有取代周室的实力。可是周武王在举鼎时发生意外,周武王举起鼎后因气力不足,鼎掉下砸中身体而亡。秦武王因为没有子嗣,所以临终前传位给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赢稷,史称秦昭襄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