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常常有这样一个场景,犯了错的宫女常常被贬去做苦工,地点无非两处:浣衣局or辛者库......

那这两处地点有哪些不同呢?

s21露娜阵容(辛者库or浣衣局傻傻分不清楚)(1)

首先说说浣衣局:

《明史·职官志三》中记载,“浣衣局,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官人年老及罢退废者,发此局居住。惟此局不在皇城内。”

由此可知,能进浣衣局的有两种人:一是犯错的,二是年老的。

通过名字我们知道,这个“机构”是为内府清洗衣物的机关,那么为何会成为收容所和处罚之地呢?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泄露大内之事。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提到,“凡宫人病老或有罪,先发此处,待年久再发外之浣衣局也。‘浣衣局’在德胜门迤西,俗称‘浆家房’者是也。凡宫人年老及有罪退废者,发此局居住,内官监例有供给米盐,待其自毙,以防泄漏大内之事。”

也因此,浣衣局是唯一不在皇城内的一个内府结构。

另外,《酌中志·客魏始末纪略》中还记载道,“逆媪客氏......至奉旨籍没,步赴浣衣局,于十一月内钦差乾清宫管事赵本政临局笞死,发净乐堂焚尸扬灰。”明熹宗的乳母客氏于熹宗死后奉旨前往浣衣局受杖,被活活打死。

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说的都是明代的故事~所以,浣衣局这个地方,其实是明代宫女老了应去之所,也是犯错接受惩罚的地方。

so,清代出现浣衣局,是个BUG啊!!

说完浣衣局,我们再来说说辛者库。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汉字翻译,意思是“斗粮”、“斗米”。

到了乾隆年间,修撰的《大清会典》又对辛者库做了新的诠释,意为:内管领。(管领,一种包衣组织,隶属于内府务和王宫府第,管领包衣奴才)

也就是说,辛者库绝不是专门管理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也不全都是犯错的人。细分的话有两类:一是原辛者库人,二是“缘罪”入辛者库人。

但不管是那种,这些人的地位都不高,与自己的主人有着很强的隶属关系。

s21露娜阵容(辛者库or浣衣局傻傻分不清楚)(2)

这些人主要干什么呢?

拿内务府的辛者库妇人举例,她们主要负责做祭品、针线活、打洗脸水等工作。

皇室后妃各宫,每宫都配有一定数额的管领下妇人,侍奉主子日常起居生活。

管领下人的子女也有侍奉主子及服役的义务。

辛者库人地位不高,但要看和谁比!和自己的主人比较确实不高,不过放眼社会,其地位还是可以的。

毕竟,这些辛者库人和社会上的贱民奴婢及八旗家奴相比,他们有良、贱之分,有自己的独立户籍,可以科考,并有权拥有奴婢。

因此,“入辛者库”的惩罚对象主要是旗人。

康熙十六年,对这种惩处形式正式纳入律条:“凡八旗应人官之人,令人各旗辛者库。其内务府佐领人送人官者,亦照此例人辛者库。辛者库人犯入官之罪者,照流罪折枷责结案。”

何为入官?

其实就是罪犯的全部家产充公,其妻妾子女为奴。《大清会典事例》所说的“将妻、子、家产、人口(指户下奴仆)一并发与辛者库”,也是这个意思。

s21露娜阵容(辛者库or浣衣局傻傻分不清楚)(3)

值得一提的是,入辛者库这个制度主要实行于雍正以前,乾隆之后这样的案例已不多见,所以有些古装剧中,堂而皇之的挂个辛者库牌子就很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