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笑话,在盛泽路上掉下一块广告牌砸到十个人,其中至少有6个人从事过跟单,3个人正在从事跟单。

总有长者前辈说:“在盛泽做事总是要跟纺织搭边的。”那时候的小编是不信的,世界这么大,都没好好看。但当身边的人一个个从事纺织方面的工作。事实就在那里,不由得小编不信。

做跟单要学多少种面料(一直在路上别哭)(1)

小王是个土生土长的盛泽人,毕业后跟着同学在南通做设计。一年后他决定回盛泽了,用的理由也让人无法反驳:父母在,不远游。不出意外,他进入了纺织行业。由于没有经验,经过诸多考虑,回来后的第一份工作他选择了理单助理。

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去公司之前的他信心满满。跟着跟单熟悉了几天之后,各种不顺心的事情接踵而来,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辞职。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回来之后的第二份工作依旧是纺织行业,不同的是这回是跟单。

染厂—市场

虽说是去过几次的染厂,终究是人生地不熟的。主任在知道他的来意后,收下打色原样,留下一句:“会尽快安排的。”就匆匆地离开了。为了确保能及时打完色,小王只得去找在打样中心工作的老同学帮忙。

染厂出来已是半晌午,小王喝了口水,就匆匆赶去市场,他今天还有4个样要找。

天气是越来越热,前段日子还是满心欢喜见着太阳,如今却已经是躲着走。今天还算顺利,样子都不算难找。问了十几家门市,拿着找到的七八块布,刚想看看时间,电话就来了。

“去这个地址拿50米仿记忆带回公司,已经说好了,地址发你微信了。”

“好的,马上去。”

挂完电话小王又急匆匆的上路了,他要赶在十二点之前将布拿回公司。

做跟单要学多少种面料(一直在路上别哭)(2)

市场—公司

电瓶车带布是近来练出的神技,一卷布靠着肩,稳稳当当地回了公司。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赶上中午吃饭。放下布,洗个手就加入吃饭的队伍。饭间,主管和经理调整了下午的安排,小王一边扒拉饭,一边听着。时间啊,总是挤出来的。

公司—市场

吃完饭总算是可以休息一下了,和同事们聊聊工作,谈谈生活,计划计划下班之后。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别指望一个跟单能跟着计划走。

才眯了一会的功夫的小王又要出发了,上午拿的布还要增加十米。由于没有提前说好,门市没有准备,要赶去工厂拿,一来一回个把小时就给耽误了。

做跟单要学多少种面料(一直在路上别哭)(3)

市场—染厂

拿完剩下的布,送到染厂,下午所有的时间就都要泡在染厂了。前些天送进去的布,炼完找不到了,小王今天下午的工作就是在染厂的各个角落找布。成百上千的桶车,一堆堆相似的布,找起来堪比大海捞针。蒸桑拿一样的车间,一个接一个的水坑,这都给找布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耐着闷热,小王吃力地翻着桶车里的布,一个又一个,一遍又一遍……傍晚六点多,准备开小缸的布终于被找到,打个电话·报告下主管,今晚可以做下去了。

做跟单要学多少种面料(一直在路上别哭)(4)

染厂—公司

回到公司已将近七点,晚饭依旧没有提上日程,其他同事还都在外面忙。转角处,小王差点跟火急火燎的经理装个满怀:“来的正好啊小王,这个快递还差个数码印花,你去拿一下顺便在那里寄走,很急。快递单已经写好了,寄完快递就回家吧。”“好的好的。”座位都没走到,小王又出了门……

在路上是一个被赋予美好的词,只是对于跟单来说,个中酸楚只有他们能切身体会。也许小王的日常不能代表所有,但在金三银四的日子里,这是大多数跟单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愿每个在路上的跟单都能少遇到刮风下雨,烈日当空。

(责任编辑:陶佳毅;编审:张晓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