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的方法论之解决和处理的思辨。

你一定被这样的要求搞得头痛不已:

务必解决!彻底解决!迅速解决!------

声势如惊雷之震耳,态度坚决而不容置疑,每每令我困惑不已,甚于头裂。

从内心讲,凡是遇到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实在是再好不过,而往往我带着极其高昂的热情和万分锐利的斗志去解决问题时,碰壁的结果轻则鼻青脸肿,重则伤筋动骨,这种时候实在太多。

碰的鼻青脸肿到底是肿么了?

方向可以这样,口号也可以这样,宣誓可以这样,态度也可以这样。

而惟独方法不能这样。

方向的问题和方法的问题不能混成一谈。否则就要出现思想上的混乱。

要么迟滞不前,要么盲目乐观。

实际的情况里,有多少问题实在时没有办法彻底清除,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解决。于是乎,稀泥同志的出现,登时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孔子口中的乡愿一般的好好先生,唯恐不将此君杀之而后快,打翻在地,再踩上一万只脚,而后在高高竖起的标志牌上涂上更加坚决更加鲜明的解决口号。

这话是个什么意思?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有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问题,大多都在以“处理”的状态出现。处理二字的力度,似乎没有解决二字那样铿锵锐利,说一不二,而正是因为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我们总是要反复斟酌,妥善处理。

倘若总是一厢情愿的要迅速解决,或许只能生出形式主义这个怪胎。倘若力量足够强大,当决则断,用霹雳手段,凌空压顶解决问题,快刀斩乱麻,干脆利索,快意恩仇,实在痛快!

可如果降魔杵直接打在棉花上,又如何发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时机并不成熟,柴禾并未干透,火焰又怎能升起?

在实在没有能够迅速解决、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控制处理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也一定是实事求是的办法。这个时候和稀泥先生无奈现身,当然此时的稀泥需要实事求是的

有一个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三个环节”,曾经出现在权威文件中,表述是“及时发现、确实弄清,正确解决”,随着规律的认知深入,后来经过修订后的表述中, “三个环节”表述为:“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正确处理。”虽然只有几字之差,其中的方法理念却相差甚大。

史上最强泥料段泥(居然是这么难的技术活)(1)

处理和解决听起来大致如此差不多。而笔者认为,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在于静态下的结果,包含了工作的彻底和态度意志上的坚决。一个重在动态中的把控,对未知的审慎和敬畏。

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和不断演进的,矛盾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消长的。从来就没有解决了问题就一了百了、天下就此太平了,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迅速就会出现。处理是相对科学和稳妥的概念。解决通常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当一时解决不了的时候,把控好局面,在发展的过程中探求解决之法,可能就要先和一和稀泥

美国纽约州的东北部有个撒拉纳克湖(Saranac Lake),湖畔埋葬着一个死于结核病的医生---特鲁多德。

他的墓志铭堪称人生格言。

史上最强泥料段泥(居然是这么难的技术活)(2)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

的确,这世间,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得好的。断了的腿,掉了的胳膊,基本没有再长回来的可能性,亟待人类攻关的医学难题还有很长一串,恐怕以现在的人类进化功能和科学技术都难以解决,不过处理好某些痛苦的体验应该是可以办到的。

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我们把它处理好。当然这个处理,也可能是很长的一个过程。

冲突和对抗有时候是激烈的,有时候是渐进的。矛盾的演化不只有一种,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和稀泥听起来十分不中听,如果只是方法,掌握好了这个工具,必将在生活工作中游刃有余。

隋唐时有一个名叫裴矩的大臣。在隋朝时候是个拍马的高手,溜须的小人,尽其可能的让隋炀帝满意,而在唐朝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成了敢于批龙鳞逆圣听的忠谏大臣,成为一个刚正直言之士。

史上最强泥料段泥(居然是这么难的技术活)(3)

司马光的评价把主要责任归咎在皇帝身上,认为是皇帝愿意听好听的所以产生了佞臣,皇帝愿意纳谏乐于听忠言,所以产生了忠臣。

我倒以为,裴矩不是个迷糊蛋,更不是变色龙,身为臣属,在隋炀帝时代的溜须拍马或许只是一种自保的手段,正所谓论语所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明知面对的是一个昏庸的帝王,而自己又难以改变局势,唯有等待时机,暂保性命,和和稀泥,待机而动罢,这不是没有原则的表现,这只是暂时或者说无奈之下的策略。保全了个人性命,保全了个人名声,还保全了个人的事业。

和稀泥是个方法,是个看时间看地点看机会的技术活,是个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招数。用的好就是大智慧和人生哲学。

谁说和稀泥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没有进取?和稀泥一定离不开主体,环境,条件~

和稀泥的过程是处理矛盾的一种办法,无论水多泥多,还是要看具体的环境和具备的条件。或者稀或者干,或软或硬,还是要看大形势的走向和需要。

和的好,控制的住,不多之一分,不减之一毫,恰到好处,堪比宋玉之美潘安之貌。和的不好,技术不到位,要么埋下伏笔,留下隐患,或者涂抹不均匀,轻重缓急拿捏不准,极有可能破绽连连~~

在一个家庭里、一个单位里、一个社会里,不妨来点和稀泥,这真的是一种常态。在基本一致的共同目标下,求大同存小异,在基本的平衡中朝着主要方向共同前进,这是方向也是立场。

当然要把水和火和到一起,估计难度不小,这是原则问题,要看对象主体。

周易的乾卦中,初九爻辞说的很清楚,潜龙在渊,蓄势待发。而等到发展为九二爻时,就可以见龙在田,一步步展现自己的能力了!待到九五之爻时,已有飞龙在天的强势,而此刻雷霆当空,电鸣风驰,此刻和稀泥已然退缩于社会舞台一角,降魔利剑斩钉截铁,大刀阔斧解决弊病,快哉快哉!处理二字理所当然的变为解决二字了。

蛰伏伺机而动,暂时和和稀泥,并非毫无积极进取之意。

一个具体环境有一个具体环境的特殊性。有的阶段就是和稀泥的阶段。这是事物的特殊性。

当然,实在和不下去的时候,那只有一个结果----表明解决的时机已经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