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脊柱微创手术的名气可谓水涨船高,不少人对其已是早有耳闻。

微创手术“伤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早已深入人心。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它被越来越多的大众熟知并接受。现实中,甚至有患者进行手术时,会优先考虑进行”微创手术“。

但是大众口中的“微创”与医学中所提倡的“微创”真的如出一辙吗?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1)

到底何为“微创”?

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微创或许直接与“微创技术”挂钩。大众认为的微创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微创,即“微小的伤口”、“微小的创伤”。但实际上,技术层面的微创只是一种微观层面的定义,“微创”更应该被看作一种理念。

微创理念具有更深层的意义,该理念涵盖在手术前、中、后的全过程,渗透在诊断、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步操作、每一次术后,都需要达到微创的效果。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2)

微创的目的和精髓是要以更小的手术创伤,实现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或更佳的治疗效果。“微创”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手段、一种目的,甚至是一种信仰。

这样一种理念几乎已经深入到每一位脊柱外科医生心中,他们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微创”理念,完成着每一次手术。实现“微创”,既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愿望!

也正因如此,微创手术治疗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也越来越受患者们的青睐,成为众多选项中备受欢迎的一项选择。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3)

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是有原因的!

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成为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手术中,其中应用最广且最为普遍的是显微外科技术

由于显微镜被广泛应用到外科手术,因此,显微外科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到了20世纪7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逐渐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一项重要辅助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的使用,让医生们可以在多倍放大的高清晰3D视图下进行操作,一方面,带来了良好的目标区域的可视化,另一方面,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被显著降低,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4)

另外,采用显微镜辅助技术不仅可以强化医生的手术视野,使之更清晰,还能降低相应的神经损伤概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能有效避开丰富的入路进入病变区域,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的特点,既安全又可靠。由此,显微外科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在脊柱外科的微创技术中,除了显微外科手术,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手术。如穿刺技术、经皮技术、通道技术、内镜技术、微创融合技术等。这些微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解决患者的病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与手术相关的神经组织损伤。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5)

这些疾病离不开脊柱微创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

目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功应用到所有脊柱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通过前路、后路和外侧入路进行,广泛适用于多种脊柱病变。

颈椎病的发病率普遍较高,临床上较为多见。针对一些神经根型的颈椎病,可以采用颈椎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该手术能通过一定的微创通道抵达神经根受到损害的部位,借助精密的手术设备,解除患者内神经的压迫,不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6)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属于常见脊柱疾病,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后依然无效后,需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常用的脊柱微创手术为椎间孔镜技术8毫米大小的切口即可完成手术,术后不仅效果好,安全性也高。

腰椎管狭窄症同样是一种高发疾病,对该类患者一般采取后路脊柱内镜治疗或椎间孔镜,减压范围广泛、创伤小,适合体质较差的老年人。

每一位患者,由于病因、症状、病程、年龄等因素的不同,治疗方式都存在差异。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要衡量每种微创技术的利弊和治疗效果,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才能带来更大的疗效。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7)

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只能二选一?

现实中,不少出现脊柱疾病的患者或其家属听到要做手术,会首先询问:“手术是哪种?微创手术还是开放手术?”

对此,其实医生并不能直接告之。因为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并不是根据手术本身的先进或高级来选择,而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体征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在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之后作出的选择,这也是一项手术开始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

脊柱微创手术虽然优点颇多,但也存在不能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比如腰椎稳定性丧失的患者就不适合做微创手术。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8)

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单单只做脊柱微创手术并不能带来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与开放手术相结合。如患者出现脊柱骨质严重增生的情况,或是出现脊柱严重退变的情况,又或是出现周围神经被大范围的压迫。那么出现以上的情况,单靠脊柱微创手术很难达到大面积减压的效果,需要结合开放手术治疗,从而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虽然不论是微创手术还是开放手术,每种手术都有相应的手术指征和适应症,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但有研究表明,90%的手术以上的手术普遍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解决。因此,微创手术相对来说,更具有普适性,更适用于大多数疾病的治疗。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9)

脊柱微创术后加强护理,才能离康复更近一步

虽然脊柱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是,并不意味着患者在术后可以“行走自如”,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后康复护理,做好术后的护理,才不会让微创手术付出的努力,前功尽弃!

患者的术后康复对恢复身体完全康复非常重要。术后一定要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不要使伤口部位沾水,也不要过度挤压,甚至不要使用一些异物过度摩擦伤口,避免引起伤口感染。并对术后的伤口定期换药,保证伤口部位的愈合。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10)

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合适的腰背部或下肢训练,每天进行10~30次的直腿抬高动作,以免因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栓。每天俯卧抬头20次,防止肺部感染及神经粘连。

饮食方面,适当定期调整饮食,不要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及时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食物。

即使出院,这些康复护理也要定期继续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11)

脊柱手术机器人,未来的“新曙光”!

脊柱微创手术的未来可以说是非常光明的,在我国,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这么多年,脊柱微创手术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断有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出现,并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高效性、微创性。

近年来脊柱手术机器人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脊柱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医生高效、精准地捕捉病灶,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与精准度,提升诊疗水平。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12)

以手术机器人为依托,通过机器人手术能够完成以往无法触及的高难度手术,可以实现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安全化的国际水平,并加快提升我国脊柱外科手术的医疗水平,赶超国外水平,甚至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的同道认可和接受。

手术的有限化、微创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一例微创脊柱手术(切口小至8毫米90的手术或可被覆盖)(13)

文章最后

脊柱外科手术相对来说更为复杂,风险更大,一旦出现偏差,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面对脊柱手术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医生们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新技术和新手段,试图减少患者的术后创伤,将手术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在这样的“微创”理念下,微创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开展脊柱微创手术,不仅需要探索技术操作的微创,更需要培养治疗理念的微创,如此才能保证脊柱微创技术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