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陵晚报天气炎热,大家都喜欢吃凉拌的食物,清爽可口的凉拌黑木耳便是大家餐桌上常见的消暑凉菜每年5到8月,是黑木耳中毒常发的季节,常有吃凉拌黑木耳导致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今年又有一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凉拌黑木耳隔夜能吃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凉拌黑木耳隔夜能吃吗(夏天不建议吃凉拌黑木耳)

凉拌黑木耳隔夜能吃吗

来源:金陵晚报

天气炎热,大家都喜欢吃凉拌的食物,清爽可口的凉拌黑木耳便是大家餐桌上常见的消暑凉菜。每年5到8月,是黑木耳中毒常发的季节,常有吃凉拌黑木耳导致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今年又有一例。

隔夜泡发的黑木耳 第二天直接凉拌

40岁男子吃后肝肾衰竭进了ICU

7月26日晚,住在闲林的张先生(化名)被家属扶进杭州市西溪医院急诊抢救室。据家属说,张先生今年40岁,平常在城西打工,一个人住。前一天早上,张先生就感到身体不适,有恶心、呕吐甚至小便解不出来的情况,他一直熬到第二天晚上才打电话给家人,接着被送至医院就医。

接诊张先生的是杭州市西溪医院急诊科崔龚臻医生。崔医生说,当时患者到医院时精神很差,一开始还能进行简单对答,随后便失去了意识。于是,崔医生马上为张先生进行检查,并请急重症科副主任周可幸前来会诊。

不久,张先生的检验报告出来了,显示肝、肾功能衰竭,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周可幸副主任看过报告后结合张先生的临床表现,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她急忙询问家属,病人最近有没有吃特殊药物或其他东西。

家属回忆,张先生平时身体不错,应该没有吃过特殊药物,但前一天晚上吃了黑木耳和青菜。张先生起初不以为意,以为是青菜没洗干净,导致有点头晕、恶心呕吐,直到第二天,身体严重不适才到医院。

周可幸副主任听完家属的陈述,再细细一问,张先生吃的是隔夜黑木耳,黑木耳泡发了一晚后,第二天直接凉拌了吃。

正是这碗黑木耳让张先生中了米酵菌酸毒,被送至ICU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黑木耳泡在水里两天两夜7岁女孩食用后不幸去世

去年8月,7岁小女孩雯雯(化名)因吃了浸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中毒,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ICU抢救了一个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却依然没能被救回来。

雯雯家在浙江农村,还有一个弟弟。2018年7月27日中午,雯雯和妈妈、弟弟三人在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凉拌黑木耳。据了解,黑木耳两天前就泡在水里,整整两天两夜。7月28日,姐弟俩和妈妈三人,不约而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

妈妈赶紧带着雯雯和弟弟,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三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结合三人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当地医生初步怀疑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不良反应。

医生仔细询问雯雯妈妈前一天吃了哪些食物,最终把怀疑目标集中在那盘凉拌黑木耳上。三人当中,妈妈吃得最多,其次是雯雯。弟弟因为不太喜欢吃黑木耳,只吃了几口,后来到了医院又吐出来一些,所以弟弟的症状最轻,经过对症处理,脱离了危险。

但雯雯和妈妈就严重得多了,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他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送到医院后已昏迷不醒。

7月31日,妈妈被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当天傍晚5点左右,雯雯转入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治疗。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介绍,雯雯谷丙转氨酶指标接近5000U/L(正常值小于50U/L),超出正常值将近100倍,还有严重的黄疸。更棘手的是,除了肝功能衰竭,雯雯同时伴有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衰竭。

浙江省疾控中心给出的检测结果显示,雯雯的血液样本里发现米酵菌酸毒素,这种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正因雯雯摄入的黑木耳中携带了椰毒假单胞菌,所以她急性中毒,多脏器衰竭,最终不幸去世。

黑木耳携带的细菌最喜欢高温潮湿天 致命毒素“米酵菌酸”烧不死煮不灭

张先生和雯雯中毒的罪魁祸首,均是黑木耳长时间泡发后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它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木耳,臭米面等食物中。另外,生活中糯米面汤圆、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都含有此菌,所以这类食物变质后也不能食用。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叶盛副主任说,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最适宜产毒的温度为26℃,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7℃。夏季高温天气,又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这两个因素叠加,为细菌滋生和产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黑木耳在水里泡发时间过长,就容易变质,椰毒假单胞菌会大量繁殖,这种特殊的细菌会产生一种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摄入这种毒素后,就会有致命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椰毒假单胞菌不耐高温,很容易被高温杀死,但是它所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却是耐高温的!米酵菌酸毒素,烧不死,煮不灭,人体摄入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达人体各个脏器,对各脏器造成损害。

“而且,对于米酵菌酸毒素,目前医学上没有特效药,只能见招拆招,对症治疗。如果中毒不严重,还有机会抢救,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已经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米酵菌酸毒素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3天,多数为半天到一天。杭州市西溪医院急重症科副主任周可幸说道,米酵菌酸中毒一般表现为进食后2-24小时就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初期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情况,随着病情加重,会有黄疸、皮下出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休克、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体温一般正常。轻者1-3天自行康复,重者可能在2-4天内死亡,米酵菌酸病死率可以高达4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