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导入

《咏雪》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展现了“咏絮才女”谢道韫的才华横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的一篇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能学到什么?

答谢中书书教学后记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后记(1)

二、疏通词句

1.自由朗读,根据文义划分并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熟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小组内可以相互探讨,⽆法解决的圈出来,集体交流、探讨。

3.为使翻译达到“信达雅”,可运⽤加字法,换字法,进行增删,把原⽂省略的成分补充上去。如试着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4.指名一名学生复述全文,一名学生翻译全文,师生评价。

5.教师强调重点词语:

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舍弃)

去后乃至(才) 门外戏(玩耍)

尊君在不(同“否”) 相委而去(舍弃)

则是无信(信用) 下车引之(拉,牵拉)

入门不顾(回头看)

答谢中书书教学后记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后记(2)

三、课文分析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①陈太丘:“太丘舍去”

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②友⼈:“期⽇中,过中不⾄”“去后乃⾄”“尊君在不?”“怒”“⾮⼈哉!”“惭,下车引之”

⽆信⽆礼,缺乏修养,但知错能改。

③元⽅:“待君久不⾄” “⼊门不顾”

“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义正辞严地指出了⽗亲的朋友错误)

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重点讨论: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可肯定也可以否定。)

①认为元方并非无礼: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而且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②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尴尬之极,的确有些失礼。

4.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做到诚信?

学完课文,我们要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作为中学生,应该:

①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不欺骗、不撒谎,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③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考试的时候不作弊;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坚持原则。

答谢中书书教学后记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后记(3)

四、 课堂小结

这篇短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用一系列描写“问、怒、惭、引之”和“答、曰、入门不顾”看到了友人的暴躁易怒,知错能改,和元方的明白事理、直言不讳,也告诉了我们做⼈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章的主旨。 这也正是《世说新语》中“⽅正”的核⼼所在。

五、布置作业

B级:完成课后第四题、第五题。

A级: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②民无信不立。(孔子)

③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④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⑤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这篇课文在学习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在分析文章语言的表达上概括其人物形象,在故事的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