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雨果的巴黎圣母院)(1)

文/马家骏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领袖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前期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较之雨果后期的代表作即具有现实主义因素的《悲惨世界》,更能体现浪漫主义特点。

浪漫主义重在表现感情和理想,歌颂美。爱斯梅拉达就是理想的美的化身。这位吉卜赛女郎不仅外貌美丽,而且正直、善良,内心纯洁、高尚。她自食其力,只靠卖艺为生,保持人格的独立。爱斯梅拉达富有人道同情心,诗人冈果瓦误入乞丐王国,按规定如无人愿嫁他,则诗人将被绞死,而爱斯梅拉达自愿与诗人做名义夫妇,救下冈果瓦。伽西莫多受副主教孚洛罗指使去抢劫爱斯梅拉达,结果被捉,在广场上受辱,而爱斯梅拉达竟去给仇人喂水。这种纯美善良的人,却落得悲剧下场。这主要不在她幼年被弃、流落下层的不幸命运,而在反动黑暗势力的迫害。代表教会的强大恶势力的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洛罗,他觊觎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在罪恶欲望不能得到时,便污蔑她为女巫,置之死地。贵族阶级的代表卫队长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真诚的爱情进行欺骗,他只会玩弄妇女,对下层的卖艺女郎并无爱情,他追求的是贵族小姐和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爱斯梅拉达的悲剧下场与贵族的欺骗与舆论诽谤密不可分。法庭这个旧的国家机器是造成爱斯梅拉达死亡的直接因素,它的冷酷、残忍、对劳动者的蔑视、审判的不公正,在对待爱斯梅拉达的冤案上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弱女子,在教会、贵族、法院几重压迫下,只有悲惨的结局。

浪漫主义的口号之一是“回到中世纪”。《巴黎圣母院》就描写了十五世纪人民的苦难。那成千上万的乞丐构成的“王国”,那造反人群攻打巴黎圣母院的壮阔场面,那愚昧、迷信、落后、神秘的五光十色的世界,展示了中世纪的社会生活,同时借古喻今地影射着自由资本时代法国社会的深刻矛盾与急待改造的情势。

《巴黎圣母院》作为浪漫主义小说,它写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性格,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都是极为非凡的。它的情节离奇突然,按照主观愿望而非客观生活逻辑来安排故事。强烈的对比与夸张、抒情性的华丽语言,使小说的场面渲染、人物刻画都显出浓烈的感情色彩。《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的典范。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