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只此青绿”

凉山州林草系统夯实生态发展本底筑牢长江上游绿色屏障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在群山叠翠,森林密布的凉山,“生态”是发展最厚实的家底,亦是凉山最大的潜力所在。

地处长江上游的凉山,境内自然条件复杂,垂直差异明显,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类型多样,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维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2022年,全州林草系统坚定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聚焦管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五绿”融合,把稳步推进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夯实生态发展底色,林业和草原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凉山的风吹不到城市的水(凉山守护只此青绿)(1)

雷波县谷堆乡小谷堆村退耕还林种植的落叶松林,不仅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村民们发展林业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保护千里“凉山绿”

保护好“凉山绿”,重在防火——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凉山冬春季节降雨尤为薄弱,特别是入春以后,气候较为干燥。数据显示,全州17个县市,就有11个高危火险县、6个高风险县,火灾是凉山森林草原最大的“天敌”。

沿国道348向西而行,过雅砻江、小金河后,越是往前,大山越是巍峨,森林越是苍翠。有着“绿色宝库”之称的木里县,森林覆盖率达69.86%,活立木蓄积量曾经占四川省的10%、全国的1%,是全国森林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最严峻的地区。

穿行于木里的大山中,记者时常能见到穿着迷彩服、忙碌的巡山护林员的身影。他们或是驻守在“两点一哨”,夜以继日把好防火第一道关;或是骑着摩托车奔走在森防通道上,一丝不苟巡山,用一双“火眼金睛”排查火情隐患;专业、半专业队伍吆喝口号操练起来,练就一身快速响应、科学处置的好本领。“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森林中数不清的虫草、松茸、野生菌,是当地群众最宝贵的财富。”茶布朗镇东子村群众张小林说,保护好森林就是保护好手上的“饭碗”。

“我从事护林工作已经有17个年头,我最大的希望,是将多年防灭火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长长久久守护好我们的青山。”李子坪乡黄泥巴村的王牛牛说,他今年已有48岁,总会有干不动的那天,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任,还得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最爱的颜色是家乡森林的绿色,保护它们不仅是大人的事,也是我们少先队员的责任。”乔瓦镇第二小学学生扎西在“开学第一课”后,用蜡笔画下了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正手拉手保护青山的儿童画。全县上下一心、全民参与,吹响冲锋号角,经过一年接力一年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攻坚战,终于让木里县这座全国森林火灾最高发的县城,实现了建县69周年以来首年无火情火灾的历史性突破。

织密一张“防火网”

在西昌市佑君镇,天刚蒙蒙亮,护林员赵友成便收拾好装备,踏上巡山的路。

在平整的防火通道上,沿路每数百米便能看见一座蓄水池,视线从路边往森林深处延伸至尽头。林下的枯草落叶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棵树木能造千千万万根火柴,一根火柴能毁灭千千万万棵树木……”醒目处贴挂的防火宣传标语,时时提醒着人们禁止林区内用火,保护好绿色家园。

凉山的风吹不到城市的水(凉山守护只此青绿)(2)

绿色宝库——申果庄原始森林。

“老乡,现在是防火期,千万不要在林区用火。如果您在路上看到有火情,请立即拨打我的电话。”一路上,赵友成不时提醒过往车辆、行人禁止用火,随时停下来清理散落的林下可燃物,并用笔记本记录下发现的隐患问题。一直到中午太阳高照时,他才走完了巡山单程,打开“巡山护林”APP,仔细地记录、汇报巡山结果。

“如果林草防火是一张严密的大网,那我应该就是网中的一根丝线。我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这根丝线保持牢固。”赵友成说。

3月的凉山,群山苍翠,河谷淌绿。无论是在雅砻江流域的木里,安宁河畔的西昌、冕宁,德昌,或是金沙江畔的宁南、会东、金阳……正是这一根根微小而坚固的丝线,共同编织出了凉山州森林草原最坚实的“防火网”,保护千里“凉山绿”。

近年来,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牢牢守住了“两条底线”。特别是木里县实现了建县69周年以来首年无火情火灾的历史性突破,西昌市、喜德县作为曾经的“火窝子”县(市)连续两年实现零火情,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昭觉等森林火灾高危县(市),持续保持多年无火灾的良好势头,全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过去的一年,防火宣传教育使森林草原防灭火意识深入人心。通过常态化开展防火宣传“十进”活动,累计制定印发《森林草原防火户主通知书》60万份、标语(横幅)11万余条、固定标牌(碑)3.87万幅(座)、宣传单(资料、公告)420万余份,出动宣传车23万余辆次,发送宣传短信1400万余条,入户宣传178万余户,在全州范围内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森林草原防火舆论氛围。

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有力。制定印发《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组工作方案》,全力聚焦重点目标、重要设施,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全覆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区域管控扎实有效。在重点林区划定“火险区”、实体化设置“火警线”,通过“护林员巡、无人机看、下沉干部督、军警民联合查”等方式做到严防死守。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8.27亿元,新(改)建防火通道1.8万公里,新建防火阻隔带2.6万余亩,新建消防水池2.2万个,新(改)建防火检查卡点、前置驻守点、瞭望塔(哨)“两点一哨”1351个,新建视频监控设施550套,新购防火通信设备600个。

凉山的风吹不到城市的水(凉山守护只此青绿)(3)

实地督导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野外火源管控卓有成效。不断强化对进山入林人员、车辆开展防火登记及宣传教育。累计立案查处违规野外用火案件2448起,常态化督导检查行之有效。严格落实《包县督导方案》要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包保县各乡村、林牧区、“两点一哨”进行全方位、全要素的督导检查。2022年度,全州林草部门累计出动1.1万余人次,下沉督导检查9000余次,发现问题1500余个,整改率达100%。发展林下经济促绿色防火成效明显。支持西昌、冕宁、木里、盐源、德昌、喜德、昭觉等高危火险县(市)试点建设林下经济发展基地,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促进绿色防火实践。

青山绿水“育新机”

遥看凉山大地,一条条如诗如画的小流域披上了青翠的绿装,连绵起伏的山坡长满了茂盛的绿树,纵横延伸的沟壑里布满了密集的树林。从荒凉贫瘠到林草丰茂的蜕变,体现了凉山林草人对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

1999年,抢抓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作为四川省先行试点区,凉山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给凉山“生态立州”注入了强劲动力。20年过去了,退耕还林给生态脆弱的凉山带来一场“绿色革命”,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实现了山变绿、地变平、水变清、人变富的目标。

2022年,全州林草系统夯实生态发展底色,林业和草原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完成营造林建设51.2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23个百分点、达52.1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0.01个百分点、达86.21%,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稳步推进。

过去的一年,凉山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亮点纷呈,抢抓雨季有利时机,以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区域绿化等项目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义务植树活动和造林绿化行动。

2022年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凉山州各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积极开展植树活动。从耄耋老人到年幼孩童,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踏足荒山,不约而同地种下一棵棵树苗。

凉山的风吹不到城市的水(凉山守护只此青绿)(4)

谷克德湿地美景。

“每种下一棵树,就能为凉山的生态环境涂上一笔绿色;每个人每年种一棵树,就能画出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壮景。”植树节这天,普格县洛哈村的老党员达吉日轨在荒山上种下一棵桂花树,他的身后,一排往年栽下的树木已经有了手腕粗,绿油油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曳,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2022年,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51.26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下达目标任务;完成种草改良62.34万亩,圆满完成国家、省级下达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州完成义务植树954.78万株。

持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持续巩固163.51万亩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和89.4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科学实施基本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完成人工种草18.5万亩、草原改良37.44万亩、草原围栏建设14.7万米、鼠虫害防治68万亩,草畜矛盾明显缓解,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面开展造林空间规划评估。全面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积极协同自然资源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全面摸清全州适宜造林绿化空间,科学划定和合理安排绿化用地。

另一方面,全州林草生态管护体系不断完善。州、县、乡、村、组五级林长制责任体系日益健全,累计设立五级林长2.2万余人;建立完善村级“一长两员”制度,划分1.4万余个网格,实行林草资源保护网格化管理;“林长 检察长”共建共享机制初步成型。2022年全年巡林达86万余人次,发现问题2.52万个,完成整改率达99.9%。

强化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以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为抓手,坚持执行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建立森林采伐限额台账。不断强化国有林资源管理。常年有效管护国有林面积3791万亩、集体林2389万亩,公益林4390万亩、商品林1781万亩,真正实现了天然林管护全覆盖;持续巩固好513.7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经营规范化、社区现代化“四化”建设。

如今的大凉山,正因绿色而变,因绿色而兴,因绿色而美。勤劳质朴的凉山人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瑰丽画卷。6万多平方公里的凉山大地,“绿色”蓬勃延伸、有序相接,弥漫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绿色之路“更坚定”

冕宁县宏模镇,一座接一座的山坡上,油橄榄长势喜人,在春风里摇曳的绿色如同海洋的波浪般壮阔。从过去的荒山坡地,到如今的林业产业,油橄榄的种植,不仅涵养了水土,也给当地带来了林业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冕宁油橄榄深加工制成的橄榄油,畅销东部沿海地区,走入了国际市场。

凉山的风吹不到城市的水(凉山守护只此青绿)(5)

一棵橄榄树,富了一方人。

盐源县树河镇大水田村,数百名“土专家”穿行于满山的核桃树间,忙碌着为核桃嫁接、剪枝、除病。这座过去的“穷山坡”早因为核桃产业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金窝窝”,人均收入达到25000元,成为盐源县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主要核心区。

会理市益门镇龙泉村,超过80%的植被覆盖率,吸引了州内外游客的光临。春季赏花踏青、夏季避暑乘凉、秋季采摘核桃、冬季阳光养老……林业产业支撑为龙泉村带来森林康养旅游的产业出路。

西昌市成凉工业园区,凉山亿丰油脂厂房内,成吨的核桃“流”进现代化机械车间,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和工艺,被压榨成营养丰富的核桃油。核桃产业格局打开,产业附加值得到充分的挖掘……

在凉山的各个县市、乡镇、村组,有关于发展林业产业致富的故事源源不断,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最生动的实践。

“茂密的森林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等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的生态经济。”凉山州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凉山州多高山,荒山荒坡面积大、宜林范围广,要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有相当一部分潜力在山、优势在山、希望在山。

过去的一年,全州林草生态惠民产业发展后劲充足,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推动全州林业产业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数字化建设,编制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提升竹产业发展和竹林风景线建设质量的实施意见》《凉山州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全年完成核桃提质增效20.2万亩,华山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万亩,新建油橄榄基地1.12万亩、花卉基地0.1万亩、竹产业基地1万亩。

林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有力。加快林业产业三产联动链条开发,积极推进林业原料、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包装,配合指导完成总投资额为2.5亿元的东西部协作凉山亿丰油脂加工厂续建、验收、加工、产销项目。截至2022年底,全州累计建成核桃初加工和深加工厂10个、油橄榄精深加工企业3家,有效解决了全州广大林农木本油料销售、加工、物流等问题。

凉山的风吹不到城市的水(凉山守护只此青绿)(6)

退耕还林让马湖更美。

园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按照《凉山州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凉山州州级现代农(林)业园区评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精神,全力统筹水、电、路等要素,全力保障支持林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规上特色地标产业。成功创建德昌核桃、喜德油橄榄2个州级林业园区,冕宁油橄榄、盐源核桃2个省现代林业园区;完成宁南核桃、会理核桃省级林业园区培育。

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冕宁县宏模镇入选“2022年四川林草最具投资价值森林乡镇”榜单,会理市六华镇-益门镇龙泉村核桃现代产业园区旅游线路入选“2022年四川林草最受欢迎生态体验线路”。截至2022年底,全州累计创建省级康养基地15家、省级四星级森林人家2家,打造10多个林业特色节日;累计打造500余家森林康养人家、1600余家林家乐、300家以上农林产品销售体验店。2022年度,全州森林康养实现直接效益4.94亿元、拉动服务业创收达数十亿元。

来源:凉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