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夜读(夜读喊不出的)(1)

书籍简介

书名:《彷徨》

作者:鲁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至1925年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大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其中的《祝福》与《离婚》等篇揭露了旧礼教对农村女性从精神到肉体的压迫;《在酒楼上》与《孤独者》等篇,则深刻地诠释了身陷“无物之阵”的曾经先进的中年知识人的困厄。整部小说集用淋漓的笔锋勾勒出一个个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贯穿着对当时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彷徨。

推荐理由

彷徨,是浑浑噩噩、犹豫不决,没有主意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意思。

《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作者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孤独”和 “彷徨”,他一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鲁迅先生这一时期的精神写照。《彷徨》则表现了他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年轻时的夜读(夜读喊不出的)(2)

▲《伤逝》

此时的鲁迅不再呐喊,转而关注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的农民与知识分子。如《幸福的家庭》和《伤逝》两篇是关于婚姻与爱情的。《伤逝》中的子君突破重重阻碍与涓生同居,而经济的压力和社会的不容,让他们的爱情毁于一旦。《肥皂》里的四铭和《高老夫子》里的高尔础都是伪君子,高老夫子不学无术,演义和历史分不清,他附庸风雅,不知道“高尔基”不姓高,改名为高尔础。《长明灯》里的疯子其实不疯,他是觉醒者,只不过梦醒了无路可走,被沉睡的人认为是疯子……

年轻时的夜读(夜读喊不出的)(3)

▲祥林嫂形象

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更是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能干,但在当时的旧社会却被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吞噬,特别是在她丧夫成为寡妇后,她的婆家不顾她的反抗逼迫她改嫁,随后祥林嫂又遭遇丧夫丧子却无人同情的命运,荒谬而野蛮的封建思想让她成为一个“笑话”。祥林嫂从“祝福”中出场,又在“祝福”中结束生命,但她却是唯一不被祝福的人。鲁迅则是借她反叛自己的人生与其悲惨的命运,讽刺封建阶层的压迫以及人性冷漠的现实。

小说深刻剖析国民性,可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文笔深沉悲壮,忧愤深广地表达出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世俗的思考,从精神上启迪着国人。

延伸阅读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主要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等。

年轻时的夜读(夜读喊不出的)(4)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赖秀梅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