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建筑原创的2022年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萤火虫(上半年)项目评选活动已于2022年度“上海设计”技术质量季第二季期间正式开展。

技术发展部组织邀请院专家评委从创新性、导向性、先进性等方面对各建筑专业院提交参评的68个工程项目进行讨论评审,并从中评选出了12个项目入围萤火虫项目奖。恭喜各项目团队!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

入围名单

萤火虫(上半年)项目入围项目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二期生活组团

·临港顶尖科学家社区公园商业项目

·浙江丽水南城运动综合体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浦东院区)

·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科创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宝山校区)新建工程

·临港103地块社区服务中心

·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新馆

·黄浦区南市加油站城市更新项目

·黄浦区立达中学

·金华市图书馆项目

·安徽叶集体育中心项目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入围项目简介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5)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二期生活组团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二期生活组团项目位于张江复旦校区的西北角。新建的生活组团包含6栋公寓塔楼及裙房,将为校园提供11万方的居住、活动空间。

总体设计延续校园整体十字形状空间架构,在主轴东侧打造多功能复合的10分钟校园生活圈。结合现有食堂、图书馆,配套多元化的运动、餐饮、生活、学生社团、党建学习,展览展示等服务设施集群,打造7*24小时活力校园核心区。设计延伸东侧的校园绿脉,裙房屋顶引入空中运动场理念,采用架空形式设置多类型的运动场所。屋顶跑道和休闲空间,结合下沉庭院打造的景观台,圆形的玻璃天窗、使下部空间有更好的自然光线。

建筑意向以科学萌芽为设计切入点,6栋塔楼在科学的沃土中折叠而上,形成向上生长、拓展成林设计意向。通过叠级的退台形成多个垂直活动空间,拉进了生活与交流的距离,丰富塔楼空间形态。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6)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7)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8)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9)

临港顶尖科学家社区公园商业项目

顶科公园商业项目位于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是顶尖科学家社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作为实施性方案设计,建筑与景观能够在区域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并与公园环形天桥及景观融为一体,螺旋型“环”的独特造型可以让人们行至其上,带来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体验。

设计灵感来自莫比乌斯环,是一种重要的拓扑学结构。通过一条连续的坡道,串联两个地块并与顶科公园的空中环形步道对接,共同形成莫比乌斯环的概念。

建筑平面造型“环”的造型沿其曲率布置,沿河处內部形成半围合空间,与室外景观形成相对静谧的空间。内部空间可沿径向轴线灵活划分,满足不同功能空间使用要求。顶科商业项目通过开放共享的室内外空间营造,旨在打造集商业、文化、社交等多元业态及场景为一体的复合型空间,重塑城市公共空间,焕发社区新活力。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0)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1)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2)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3)

浙江丽水南城运动综合体

丽水南城运动综合体项目是丽水市竞技体育设施规划的副中心,也是丽水打造世界轮滑之城迈出的关键一步。项目位于南城经开区七百秧地块,主要建设内容涵盖四个专业赛事场馆:万人体育场、三千座体育馆、两千座轮滑馆、一千座游泳馆,并包括网球、羽毛球、攀岩、室内滑雪等新兴体育产业空间。

整体狭长、北侧不不完整且竖向高差大,如何化解狭长不规则用地的局限与一场多馆的建设需求间的矛盾是设计主要任务。设计顺势而为,将用地局限性巧妙转化为设计特色,以流畅的曲线将体育场、体育馆和平台联系成为有机整体,强化曲线元素,呼应瓯江的独特水文意向。

设计以专业赛事场馆为载体,通过主要体育空间垂直叠加、功能集约复合、平赛转换等,以“体育 ”的产业运营模式,打造汇集运动休闲、体育培训、特色商业、娱乐文化的一站式体育综合体。项目以简洁、纯粹的形体,强调自身的标志性,立面与形体统一于瓯江的意向,沿用城市独特水文肌理,延续绵延起伏的线条,柔化运动综合体的巨大体量,再现流水般舒展的瓯江意境。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4)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5)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6)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7)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浦东院区)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浦东新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设计基于唐镇地区的高新背景特征,设计带有现代设计的简洁风格,融合本地景观特征的元素,创造治疗、人文、休养的场所。我们希望去除现代社会的浮躁与拥挤,让医疗场所回归医者仁心、关怀的本质。同时,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更具适应力的生命体,以应对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提出“天空之树”的概念,建筑犹如大树一样充满生命力,健康宜人的环境也由主干向着枝叶不断展开。

建筑造型现代典雅,强调带型窗与铝板幕墙横向分隔,虚实比例与环境的协调,使建筑单体严谨,又使整个医院建筑风格完整统一。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8)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19)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0)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1)

成都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科创空间

本项目基地位于成都市东部新区健康医学中心(未来医学城)核心起步区的门户位置,紧邻环湖路主干道。

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建设国家级的研究平台和医学中心,医、学、研、产一体融合,通过示范医疗集群、转化医学集群、药械产业集群及其他城市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国际化、一流高端的医学中心创新极核和健康产业转化高地。项目融合了生态价值和科创形象,将为园区内整个医疗行业的交流互动提供平台,发挥集群效益,促进研发资源共享,推动科研创新的发展。

科创空间及门户区绿地工程设计要求以人为本,既要求满足科研办公建筑的整体布局规范,又要探索不同种类的实验室技术与工艺对空间要求,同时满足包括实验工作人员在不同状态下对舒适度和便捷度的要求。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项目各功能设施的关系,将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在设计中充分结合北侧绿地及自然地形,使绿地景观自然渗透进建筑场地,下沉庭院、广场及景观平台序列展开,室内外空间贯通流动,打造立体多维开放的共享空间,建筑与环境共同营造良好氛围。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2)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3)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4)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5)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宝山校区)新建工程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宝山校区)新建工程项目位于宝山区杨泰路和镇新路交汇处,是一所24班寄宿制高级中学,宝山区政府引进华二优质的教育品牌,希望进一步提升宝山区高中学段的办学品质,项目以建成一所能起到标杆性的示范高中为设计目标。

顺应未来趋势,我们希望能够打造全新教育场景,给予学生足够空间去创新和开发自己的潜能。项目的中心广场将建筑划分四区块,东侧为较为开放的教学组团,北侧食运楼沿街布置方便内外服务,宿舍区布置于安静的南侧。方案设置的共享庭院,错落的平台、风雨廊和空中花园成为多层级的立体空间,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思考的场所。这些场所和校园绿地、活动场地的设置相契合,共同打造绿色,适宜静心研读的校园环境。最后,设计赋予方案“蝴蝶”的意向,寄托了“莘莘学子在求学路上破茧成蝶,振翅飞舞”的美好希冀。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6)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7)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8)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29)

临港103地块社区服务中心

“对话”-社区服务中心 如果说住宅是一个城市的“卧室”的话,社区服务中心无疑就是该城市的“客厅”,而客厅最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对话的场所。结合场地现状通过:建筑与人对话、建筑与城市对话、建筑与景观对话、建筑与艺术对话,最终形成方案。

本设计结合场地巧妙设计,生成一个最大化利用周边景观,注重城市形象、富有联通的活动空间及多样场所体验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筑整体造型高低错落有致,依托功能设置3个各具特色的大空间,其中包含多功能厅、百姓舞台、400人小剧场,位于建筑的不同高度皆可俯瞰城市景观,为市民创造优美的交流空间与一流的文娱欣赏地点。

建筑内各功能出入口设置合理,邻里中心主出入口设置于基地最西端,市民艺术中心出入口设置于基地北端中部的位置,老年活动室与宗教文化交流中心入口位置北段偏东的位置,生活服务点与宗教文化次入口位于基地最东端,地下室出入口位于基地最北端。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0)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1)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2)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3)

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新馆

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新馆项目位于上海动物园东南角,靠近出入口,南邻两爬老馆,西接金鱼馆,原址内有废弃椭圆形大象表演场。悬铃木移栽存活率低,考虑就地保留的同时使建筑形成极好的融入效果。

本项目场馆功能分别是主场馆,鳄鱼馆及后勤饲养办公三部分。采用模拟生境的展陈理念,根据两爬动物差异分别打造热带海岸,雨林生境,湿地沼泽三大生境展区。为满足室内大空间展陈需求,结构采用空间网架结构创造无柱空间,打造视觉上轻盈悬浮感。外壳参数化设计产生不同表皮效果,使得建筑更具生态感及自然感。馆内充分展示热带地区气候、动物、植被的多样性。将现有水系引流串联景观,多种展览流线可供游客选择。不同展馆之间既分割又联系,游客及饲养流线互不干扰,形成极好的整体效果。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4)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5)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6)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7)

黄浦区南市加油站城市更新项目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西藏南路与大林路交叉口,现为废弃的中石化加油站,项目碰到了黄浦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美好社区家园”的城市更新好时机,设计将紧紧围绕为社区赋能这根主线,并梳理交通、社区服务、街角环境、生活业态等问题。

根据规划条件,通过对场地边界的分析与功能的布置确立了建筑的基本形体关系。首层架空形成的城市公共通廊拓宽并丰富了城市人行系统,而连接人行系统两端的城市小公园和地铁出入口,沿道路增设的奶茶店和连通三层社区服务的开放式垂直交通既激活场地活力,增强建筑公共交通性,又串联了社区各公共服务要素,为居民的使用提供了便利与指引。同时,设计强调了生态性,将垂直绿化结合建筑构造表达于建筑形式中,希望以“生态街角”的建筑语言唤起对西藏南路自然生态、邻里亲切的场所感。建筑的生态性表达将成为8号线陆家浜路站地铁口特有的识别语言,似路灯给居民指引。

项目通过街角公园、垂直绿墙和屋顶花园等多样性绿化景观建筑为稠密的城市肌理提供了生态绿色的新鲜血液。同时,建筑内部运用木材质、清装配的生态构筑表达了由内而外的亲自然设计理念,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亲切柔和的社区氛围的同时,还提供了绿色健康的创新空间。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8)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39)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0)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1)

黄浦区立达中学

本中学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斜土东路与厅西路交叉口,周边高层住宅林立,用地紧张,在不规则的L形地块上新校园将提供16个班、两个学段的教学场所及活动场地。

在高密度城市空间背景下,新校园开启了与城市与社区空间关联交互的新思路。我们将校园主要的进入及活动场地抬高,腾挪出城市标高以解决交通问题,增加建筑与场地的交互性。为满足素质教育校园更加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空间需求,我们将扁平化的校园垂直叠加为立体校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营造共享互通的教学环境和立体化活动场所。同时,通过架空、外廊、开放楼梯等空间串联起“碗池”辩堂、架空公共空间、图书馆、室内运动馆与多功能礼堂,大大扩展课堂之外的教育体验,触发学生课堂外的兴趣爱好和扩展思考,创造出讨论、演讲、创新体育等第三课堂空间。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2)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3)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4)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5)

金华市图书馆项目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未来的图书馆不应该是封闭的安静的阅读自习场所,而应该是一个承载各种积极的文化活动容器。应该具有独特的空间气质,不仅可以引导人们暂时放下手机,沉浸在文字、音乐、艺术、地区文脉和生态环境中。更可以与彼此进行心灵交流。

项目设计以此为出发点,融入婺学文化精神内核,来打造这一引领未来金华文化自信崛起的书香圣地。使它成为一个开放的城市书房、丰富的交流场所、舒适的学习空间,为市民带来社区感、场所感和丰富的体验感。

建筑设计方面,错动的整体造型暗喻多元文化碰撞,对外形成多层次室外空间,对内形成开放流动的内部空间。立面提取从古至今文字记录的不同载体,融合书籍装订方式、地域文化及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平面暗合婺派传统民居“十三间头”,打造开放-半开放-私密三种层级。并通过多首层入口空间、开放式交流阅览中庭、跃层湖景阅览空间、首层智能立体书库展示窗口、顶层城市文化展示空间及多层次室外休闲观景露台等,在为读者提供阅读空间的同时,更提供了交流、学习、参观、展览等多样化空间体验。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6)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7)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8)

建研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2022年)(49)

安徽叶集体育中心项目

项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地处豫皖两省交界,作为叶集区的门户形象,这里既是体育中心,又是展览中心、演艺中心、社交中心、休闲中心、健康中心。

整体布局上体育馆位于场地中心,附属的展馆、游泳馆周边环抱式布置,突出核心,面面俱到。场地内以9x9米为模数,设计尺度适宜的路环、水环、高架漫步环三套体系。

整个场馆是一个复合空间,我们设计了创新的全活动看台,可以达到一馆多用的效果,体育馆规模3600座,没有赛事时就是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也可以容纳5100人同时观看演艺表演,还可以举办各种展览,特别是这样一个全民抗疫的时期,也可以作为方舱做足准备。整体建筑立面上还采用了铝拉板网,实现遮阳隔热等效果,再配合屋顶的光导管让室内充满柔和的漫射光,从而实现绿色低碳的愿景。

关于“上海设计”技术质量季

“上海设计”技术质量季(第二季)旨在提升设计质量、追求卓越品质,助力上海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本季的活动将着重聚焦:“原创” “培训”两大主题。希望通过技术质量季系列活动的举办,在营造注重设计质量氛围的同时,为公司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分享和交流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