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30日电 昨天,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天津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以《以中华礼仪之美兼美网络文明》为题,阐述了如何在网络时代传承弘扬中华礼仪文化。

张晓龙说,在新的时代,网络使我们能够记录时间,突破空间,甚至可以拥有元宇宙,但是“不学礼无以立”是不变的。

礼仪关乎人格,关乎国格,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国界之分,是中华儿女最好的对外交流名片。

网络应该把正能量的美好事物让更多人看到,要有计划的建立一些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

张晓龙表示,虽然在网络上发帖评论时,没有办法通过常规礼仪,一个起手礼、鞠躬礼这样外化的方式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或者表达自己的涵养,但是应该深刻领会先贤们创立传承中华礼仪文化时那种内心想带给我们的礼仪精神,那就是“敬人”。要有基本礼貌,不造谣,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别人隐私。

网络从来都是一个讲理的地方,也应该是一个讲理的地方。礼貌交流,实现思想和观点碰撞,这才是网络互动的真意。

张晓龙说,在网络世界也不应忘记和为贵,“和”就是礼仪文化的诗和远方,这也是我们所有参与网络活动根本追求。

礼没有远去,就在我们身边,它其实一直在变化着,一直在涵养着我们,指引着我们,使我们的内在更加的美丽,外在更加的优雅。

张晓龙最后呼吁,我们要与时俱进,学习发展使用新时代的中华文明之礼,就一定可以以中华礼仪之美兼美网络文明,让中华礼仪之花在互联网世界璀璨绽放。

张晓龙做过的礼仪指导(以中华礼仪之美兼美网络文明)(1)

8月29日,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天津开幕。论坛以“加强网络文明交流互鉴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内外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代表,围绕网络文明传承发展、网络文明交流互鉴、网络文明开放包容等主题进行探讨,为促进网络文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精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