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其实并没有完全灭绝,因为它们的后代子孙,我们都很熟悉,那就是鸟类。在生物学上,鸟类其实就是一种爬虫类,它们的现生近亲是鳄鱼。不要怀疑,科学家大致上已有共识,相信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我们认识到的「恐龙」,严格来说,应该叫做「非鸟类恐龙」,而鸟类则是「鸟类恐龙」。

既然鸟类是一种恐龙,那么「真正」的恐龙,尤其是与鸟亲缘最近的兽脚类恐龙,会不会像鸟类一样罹患禽流感呢?

侏罗纪公园恐龙奔跑在第几分钟(侏罗记公园的恐龙会得禽流感吗)(1)

这可以分两个部分来回答:恐龙纵横地球的时代,有龙流感吗?如果频频出包的侏罗纪公园开张了,科学家复制出的恐龙,会得禽流感吗?

第一个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禽流感会不会是六千五百万年前的龙流感一直传承迄今呢?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利用分子演化的方法,看看禽流感病毒何时演化出来,另一个方法则是利用比较基因体学的方法,看看现生鸟类基因体里何时插入病毒的基因。不过,很不幸的,这两招恐怕都不太管用。

分子演化的方法简单来说,是利用遗传变异来重溯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如果突变有规律的话,可藉由比较突变的数量、种类……等等特征来重建病毒演化史。然而,因为流感病毒一来基因体太小,可用的变化特征就有限;二来突变速度太快,如果只是研究病毒在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化可能还好,若要跨越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年,恐怕就有很大的困难,因为遗传讯息已经很杂乱了。再者,流感毒病性生活紊乱,不同品系病毒之间嗜爱杂交趴,这会让遗传讯息更加混乱,如果是最近发生的组因重组,有可能被发现,可是远古的杂交会混淆视听。因此,想藉由研究病毒的分子演化来了解禽流感的起源,非常困难。

换个方法吧,流感病毒有可能在基因体中留下痕迹吗?其实在有颌脊椎动物的基因体中,病毒也是显著的一部分,构成所谓的「垃圾DNA」(junk DNA)。像我们人类基因体中有高达8%的DNA序列就是病毒留下来的。可是相较哺乳动物,鸟类基因体的病毒序列较少[1],要嘛鸟类基因体可能比较不易被病毒入侵,要不然能够更有效清除掉病毒序列。而且重点是,流感是急性感染,病毒序列很少插入宿主基因体中,所以这招也不攻自破了。

难道科学家就没招了吗?不能从恐龙化石中观察到蛛丝马迹吗?这恐怕更加有挑战性,因为化石毕竟大多剩下骨骼的形态,虽然有些有羽毛的恐龙有幸留下羽毛供后人欣赏。从化石中或许可以观察到一些恐龙的疾病[2],最常发现的恐龙疾病应该是骨关节炎。一些异特龙(Allosaurus)和三角龙(Triceratops)化石有发现带有骨疣,是骨骼退化的异常骨质增生;许多恐龙的骨骼,例如弯龙(Camptosaurus)、禽龙(Iguanodon)、恐爪龙(Deinonychus)、合踝龙(Syntarsus)、暴龙(Tyrannosaurus rex)、艾伯塔龙(Albertosaurus)、异特龙等等也有可能是打斗后受伤的痕迹;至于传染病,不常在恐龙化石中发现,只有零星双脊龙(Dilophosaurus)、伤齿龙(Troodon)、鸭嘴龙(Hadrosaurids)、弯龙、异特龙发现有牙疮;龙流感即使在古生代发威,尽管再致命,也难以在恐龙化石留下证据,所以我想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真的不晓得有没有所谓的龙流感。

既然第一个问题颇为无解,那第二个问题呢?如果侏罗纪公园真的开张了,那么那些在园区里的恐龙,需要预防禽流感吗?

禽流感(Bird Flu),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通常只感染鸟类,但可以传染给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海鸟、鲸和人类[3]。禽流感在鸟类间主要通过呼吸和粪口途径传染,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它们在小肠的上皮细胞内复制,最终随粪便扩散。禽流感在动物中的发病症状很不一样,但剧毒的类型可能在几天内致死。禽流感病毒一般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又可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则有9个亚型,所有亚型皆可感染鸟类,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属于H5、H7亚型。现在已发现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N2、H5N1、H9N2、H7N7、H3N2、H7N9、H10N8。

既然禽流感会跨物种感染,就很难说不会感染上恐龙,加上恐龙和鸟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且,如果要复制恐龙,那我们要用哪种动物的基因体来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呢?在《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里头,科学家是利用蛙类的基因体来进行改造,不过那由于是廿几年前,对恐龙和鸟类的关系还所知不多,如果《侏罗纪公园》是这个世纪初的创作,作者麦可‧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1942-2008)应该会选用鸟类的基因体来进行改造。既然是利用鸟类的基因体来改造,那么用的会是逆向工程的方法,就是让鸟类产生返祖现象。

最近哈佛大学的演化生物学家利用药物改造FGF和WNT的讯号传递,成功地让鸡的嘴巴长得更像迅猛龙一些[4];科学家也知道鸟类共同祖先中至少有六个和牙齿相关的基因当时被「关闭」了[5];透过基因表现的分析,科学家也了解鸟类的指骨和恐龙的指骨之间的关系[6]。借着演化基因体学的研究,我们愈来愈清楚鸟类和恐龙的差异可能源自何处。

有朝一日,科学家不是不可能利用鸟类来打造恐龙模样的生物。不过我主张,做出迷你版的小恐龙就好,别一再像侏罗纪公园或世界那样频频出包了!呃,对了,还要记得做好防疫的准备!

欢迎访问奥创智能网(www.acznw.com),整合全球最新科学探索新闻资讯!最新技术发明!让你一站式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发展水平!第一时间翻译国外权威科学探索网站的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