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其实婚姻就是合作关系:婚姻关系VS朋友关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其实婚姻就是合作关系:婚姻关系VS朋友关系

其实婚姻就是合作关系:婚姻关系VS朋友关系

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男性普遍认为,婚姻关系比朋友(同性)关系更持久。

女性普遍认为,朋友(同性)关系比婚姻关系更持久。

我是真的很惊讶,我一直以为是反的,结果抽样调查显示,似乎并非如我预料的那般。

好了,无论是我的抽样数量不足,还是我的调查方式不够严谨,都不管他,我打算闭门造车,分析推导一番,究竟哪一种关系会更持久。

如果纯粹的从时间跨度来说的话,我跟大学的一些朋友还是有联系的,毕竟我们从未交恶。也有十年的时间了,再往前说,我跟小学的同学也未交恶过,也还算朋友,过年回家看到了也会打招呼,甚至还加了微信,实际上一句话都没聊过。按照时间跨度来算的话,确实有20多年的友情了,但是实际上我们总共说过的话,可能还不及跟我一两年的同事来得多,而这20年的朋友,如果我向其寻求经济上或者人情上的帮助,我估计大概率是会吃闭门羹的,那么这样的朋友究竟还算不算是朋友?

这就牵涉到对好朋友的定义了

能够被我们视作好朋友的,应该是那种可以一起玩,互相倾诉,互相抱怨,互相帮助的。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这个定义很关键

那么这种朋友,我大学期间的好几个朋友就属于这类的,我姑且将这种朋友称之为好友,包括我工作之后的好几个好友也是如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期间那几个好友已经在近两年越来越少的联系了, 我们不再互相沟通,没有抱怨也没有倾诉,甚至一旦哪一方突然联系要求经济上的帮助,那么一定是会斟酌一二的。而在反复斟酌的那一刻,好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

那么再说回工作期间的好友,真的很好很好,在一起时,大家最多隔一周就要小聚一番,聊工作,聊感情,吐苦水,诉衷肠。至于小聚谁付钱,其实已经是傻傻分不清楚了。大家也都不会去算这种小账,多一次少一次的也不甚在意。

三年后大家各自先后去了其他的公司,依然会有联系,其中一个好友有了经济困难,找我借50000块钱,当时我有那么一瞬间觉得稍微有点多了,但是毕竟关系相当好,尽管我们大家已经各奔东西,甚至一年多没见面了,我也就打电话核实了一番,他借钱不是因为赌博或其他等非理性行为导致的资金缺口,我也就借给他了。毕竟赌徒你借钱给他就是害人害己。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多,我们依然有联系,依然还是会打电话,微信聊天啥的。但是聊的东西,就多数都是报喜不报忧了,或者聊的更多的也是昔日的过往,曾经的种种而非如今的愤懑与牢骚。

而如今,倘若他再找我借钱,我依然会借,但是额度大概率变了,可能上限已经变成30000(最能接受的应该是20000,这个数字,我不会有什么犹豫),而不是50000了,说真的,当初他如果真的非常非常紧急,从其他地方也借不到钱,我可能100000也会借给他,虽然有些勉强,但我至少不会撒谎说没钱只借给他50000。毕竟那时候我手上确实有那么多钱。

还有一个朋友,也是上一家公司的同事,后来他找我借钱,我因为买了房子,没钱了,于是将我两张信用卡寄给了他,共计80000的信用额度,至今他还在用着。但是如果现在他找我借,我大概率是会拒绝的,并且我现在也在考虑如何委婉的收回那两张信用卡。

可见,似乎朋友关系已经在时间与空间的作用下变得更淡了一些,至少信任度这块是有所下降的。另外,情感交流也开始选择性的报喜不报忧。

如果再过几年,随着交流的进一步减少,信任度便会进一步下降,对于资金的往来这一块额度可能还要下降甚至都不好意思开口借钱了。

因此,好的朋友关系,终将在时间与空间的作用下趋于平淡,最后变成点头之交,可能偶尔遇见会一时兴起,相谈甚欢,甚至畅饮一番,但是能聊的也只有昔日的过往,聊完这些之后呢?再次归于凡尘,回归各自的生活。

再说说婚姻关系

好的婚姻关系最终必然会趋于平淡,最终演变成亲情关系

这是我论述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我是非常认可的。

婚姻关系最后变成亲情关系,而亲情关系,只要你从未违约,知根知底,其信任度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加深的,无论是帮忙也好,资金拆借也好,这个信用借贷的额度是不断的上涨的。

而由婚姻关系成功演变成亲情关系的伴侣之间,其信任度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进一步加深的。而无论是情感的交流还是物质基础的往来,几乎都建立在深刻的信任基础之上。

由此,我就此推导出,好的婚姻关系是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持久的。尽管不再如初始那般轰轰烈烈,但是其绵柔而悠长的关系链将会深深的镌刻在双方的心中。

那么再回顾我推导出的朋友关系,好的朋友关系即便未曾交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没有在一起,那么就会在时间与空间的双重作用下,渐行渐远,由好友变成朋友(如大学同学)再变成点头之交(如我的小学同学)。

而婚姻关系,因为这层契约关系的作用,会有意识的让人们相会,双方也会有意识的维持联系甚至维持亲密的关系,羁绊会越来越多,时间与空间的副运用均不会如好友那般顺其自然,而是会有意识的靠拢,有意识的维护这层关系。

因此,我就此得出

一段良好的婚姻关系最终的演变与一段良好的朋友(同性)关系最终的演变,婚姻关系是更为持久的。也更为经得起利益与情感的考验。

只是好的婚姻关系的维持较好的朋友关系的维持更为困难,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此处不展开论述。

如此,这个推论也会成为我日后行为的理论基础,如果我最终错了,那么我愿赌服输,毕竟,此时此刻,这就是我认为的最优解。所谓的“早知道…我就…”这样的话没什么意义,毕竟没有那么多早知道嘛。

没有最好,只有最优,只要是自己当时深思熟虑认为的最优解,那就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