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传奇:角色与简介

兰陵王传奇35:没开窍差点翻车,幸有母指点迷津

高肃昨晚刚对母亲说过要谨言慎行,今日进宫,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太子高殷要求觐见陛下,为三叔高浚与七叔高涣求情。

三叔和七叔都是庶出,但嫡母娄昭君以前待他们不薄。高洋登基后,也都封了王爵,而且都被提拔为一州刺史,可以说风光无比,为何突然出事?

永安王高浚倒是有迹可循。他年少时性格豪爽,善于骑射,被高澄所喜爱。反倒高洋因为相貌不佳,虽然是高澄的亲弟,却曾经多次被高澄当众羞辱。

高浚有样学样,有一次高洋与他一起去见高澄时,鼻涕不小心流了出来。高浚故意当众斥责下人:“尔等何不为二兄拭涕”!高洋这个人记仇,现在报复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高浚为人耿直,因为不满高洋酗酒,多次进谏,终于惹恼了高洋。前段时间被从青州召回京城,关押了起来。不过高浚这个人做官还行,在青州刺史任上,很受青州百姓爱戴,所以朝中有不少大臣私下为他鸣不平。

兰陵王与太子的嫌隙(天子近臣不好当)(1)

高浚

高涣被抓就有些诡异了。作为七弟,高洋登基后,不仅封高涣为上党王,还提拔他为冀州刺史。即使高涣与六叔高演一起轻薄少年,欺凌郡县,因此被弹劾,高洋也只是口头谴责高涣。四月份,还将高涣封为录尚书事,相当于三公之位。突然翻脸据说是因为一个谐音。

高洋讨厌黑色。有一次问身边人:“什么东西最黑”?左右回答:“没有什么比得过漆”。而“漆”谐音“七”,所以高洋突然下令去邺城召唤七弟高涣。而高涣不仅拒捕,还杀死了派去的库真都督破六韩伯昇。

但高涣渡河逃跑的时候,还是被土著抓住,献给皇帝高洋。这是高洋第一次对自己的兄弟下手,而且两位王爷被锁在地牢的一个铁笼内,有些不太人道,让高氏宗亲大为震撼。

太后娄昭君最宠爱的儿子高演,也曾多次劝谏高洋不要酗酒,对三兄高浚有些同病相怜,就来请母亲出面劝说陛下。但娄昭君却说二人是罪有应得,不肯为他们出面。

原来高澄被刺时,高涣正在西学读书,听到宫中喧哗,大惊道:“大兄必遭大难”,拿着弓箭就跑了出来。他这个行为甚为诡异,让娄昭君一直有所猜忌,认为他知道有人在谋划刺杀长子,却隐瞒不报。

兰陵王与太子的嫌隙(天子近臣不好当)(2)

高涣

其实娄昭君对高浚倒是有些同情,但若是求情,岂有只为一个人求情的道理?

而且娄昭君隐隐约约猜到长子的死可能也与高洋有些关系,至少高洋一定早就知道元氏的谋划,只是出于私心,袖手旁顾而已。

一来,凶手之一阿改是高洋的带刀侍卫,而高洋那天偏偏不在;二来,刺杀时逃走的崔季舒在被刺前几日,突然无缘无故在皇宫北门外吟诗“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后来高洋去晋阳时,他也拒绝前往。似乎在为高澄之死内疚。

作为高澄吏治改革的主要操刀手,崔季舒在高洋登基后,因为被六镇鲜卑将领仇视,被高洋下令鞭打了两百下,流放到边地。但几年后,又被放了回来,而且对高洋非常忠心。

事实上,当日在东柏堂逃走的另一位高澄心腹杨愔,也受到高洋的重用。反倒是留下来搭救高澄的王府属官王纥,因为受伤较轻,免于一死,但并不被高洋重用。看上去,崔季舒与杨愔两个人似乎早就被高洋收买了。

不过娄昭君虽然对这个次子心有芥蒂,却奈何不得他。但她绝不会为庶子高涣求情。

太子高殷今年12岁,母亲昭信皇后李祖娥是汉人,温婉娴淑,才貌双全。高殷本人机敏聪慧,师从国子博士李宝鼎和邢峙读书,学了满腹经纶,性格也比较仁厚。

他不知道从何处听说了三叔和七叔被关押的事情,从东宫赶来求见陛下。高洋对自己的儿子了解得很,不肯见他。

兰陵王与太子的嫌隙(天子近臣不好当)(3)

高殷

今日正好轮到高肃当值。太子也知道其他臣子都怕他父皇,但祖母一向宠爱高肃,连父皇都对他另眼相看,便问高肃:“堂兄,你是通直散骑侍郎,可以进谏陛下,能帮我转交这份谏书给父皇吗?”

太子这一问,让高肃处于两难的境地。若是答应太子,承受陛下怒火的就会是他高肃。而且高肃当然知道祖母的态度,自然也不肯为两位叔父求情。但若拒绝太子,便会得罪下一任天子。

高肃额头冒汗,有点明白阿娘为何一直希望他尽快外放。他躬身道:“太子殿下,请问您求见陛下是为公还是为私?”

他这么一问,太子高殷也有些愣住了。他为两位叔父求情,自然是为了私事。但两位叔父都是朝臣,又可以算做公事。

太子反问道:“公事如何?私事又如何?”

高肃答道:“若是公事,小臣乃是通直散骑侍郎,可以对陛下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不能转交谏书。若是私事,我是殿下的堂兄,但也是陛下的侄儿,不敢伤害陛下与殿下之间的父子情谊。”

听到高肃说此事会伤害父子之情,太子也有些踌躇,但仍然不死心地道:“三叔与七叔都是朝廷重臣,我为他们求情算是公事。既然你说不能代为转交,那就罢了。但他们也是你的叔父,无辜被抓,为何你不向父皇进谏?”

兰陵王与太子的嫌隙(天子近臣不好当)(4)

高肃拱手道:“陛下关押两位叔父并非因公,而是因私。既是因私,陛下也是小臣的叔父,不敢厚此薄彼。”

高殷听到这里,忽然醒悟:自己与陛下乃是父子,岂不是比两位叔父更亲近一些?堂兄这是在提醒我啊!

他朝高肃鞠躬回礼,便匆匆离去了。

高肃也不知道高殷琢磨出了什么,看到他离开,总算松了一口气。他这长篇大论却是向未来岳父学的诡辩之术。郑简因为忧心女婿为自己惹祸,在两位王爷被抓后不久,就教了女婿这番言论。

不过诡辩之术虽然骗得了太子,细琢磨其实站不住道理。毕竟永安王和上党王都是朝廷重臣,又无任何罪行,高洋却莫名其妙将他们关起来,实在说不过去。

但连宰相杨愔,常山王高演都不敢当面向高洋质疑,何况高肃一个小小的通直散骑侍郎。而且自从两位叔父封王后,就很少与大房来往,高肃也没必要为他们冒险。

#兰陵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