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战和二战是对当今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两次全球性质的战役!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一战好像与我国没有多大关系,电视、电影中的现代战争基本都是反映二战时期抗日战争题材的,很少有一战时期的。这个也不奇怪,因为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中国属于半推半就被迫参战,且参战时间也较晚,协约国(英、法、俄)是为了壮大自己的阵营,才力求中国对德宣战!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当时占领着我国的山东青岛以及胶州湾,于是日本也对德宣战,8月15日对青岛发动全面进攻,日军集中5万人猛攻青岛。当时德国人在胶州(青岛)总兵力不过4200人,战斗人员3000多名,但日本人屡攻不下,最后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才艰难拿下,其西方列国和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1917年8月14日,经过协商后,中国政府宣布对德宣战,此时,距离一战结束还有1年左右的时间。中国虽然参战,但是在西方列强及日本的阻挠下(主要是出于对战后利益分配的考虑),并没有向欧洲派出作战部队,而是以工代兵,派遣大批劳工前往欧洲战场,主要任务是挖战壕(不是义务的,劳工也是令工资的),并为协约国一些国家送去了物资,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参战时间晚,但是作为胜利国,还是被国际上承认了主权,并废除了诸多的不平等条约。一战结束后,青岛的实际控制权还是落入了日本的手中!

一战背后的阴谋(为什么一帮亲戚之间的群殴)(1)

好了,按下这段历史暂且不表,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一战爆发前的欧洲社会!

首先,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失去了原来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法国力图“复仇”,收回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德国要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扩军备战,并制定了在新的战争中打败法国及其盟国的作战计划。普法战争后,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一战背后的阴谋(为什么一帮亲戚之间的群殴)(2)

普法战争

第二,俄奥矛盾。

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状况是:一方面,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欧洲列强都趁虚而人,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属于东部斯拉夫人)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在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中,俄国曾以援助斯拉夫人为由对奥斯曼帝国作战,不仅扩张了在巴尔干的势力,而且以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断插手巴尔干事务。奥匈帝国也在德国的支持下积极向巴尔干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斯拉夫人的国家。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一战背后的阴谋(为什么一帮亲戚之间的群殴)(3)

第三,英德矛盾。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统治集团因此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不权在欧洲商品市场上同英国竞争,而且主要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亚洲,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直接威胁到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德国“赤道非洲帝国”的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计划尖锐对立。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德国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这些大国之间的种种问题,加之由来已久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权利斗争,平民阶级、贵族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使得欧洲大陆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进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这一天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德、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遂被后世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背后的阴谋(为什么一帮亲戚之间的群殴)(4)

萨拉热窝事件

我们看看参加一战的国家有哪些:

同盟国:主要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和保加利亚,此外还有它们的仆从国和一些盟友。其中意大利在中途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从团队方面看,意大利就是个猪队友,并且把这种风格一致发扬了下去)。

协约国:协约国最开始是英国,法国和沙俄.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国加入,中国也加入协约国。其他还有塞尔维亚,日本,罗马尼亚,比利时,荷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沙特阿拉伯一部分),洪都拉斯,古巴、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暹罗(现泰国),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塞尔维亚是一战中唯一个为了正义而进行的斗争。一战是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的,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制定针对战败国的凡尔塞体系。中国虽然上战胜国,可是主权遭到了严重的践踏,并由此而引发中国国内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我们再看看一战时欧洲皇室之间的亲戚关系,要说清楚这个关系,我们需要从三个人说起,这三个人分别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号称欧洲老祖母。其次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号称欧洲老岳父。还有一个是尼古拉斯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大德拉,号称欧洲大表妹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她有9个子女。维多利亚长公主,嫁给德国普鲁士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威廉二世,女儿索菲是希腊王后。威尔士王子爱德华,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英王兼印度皇帝爱德华七世是德国皇威廉二世的舅舅,同时也是俄国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姨夫

丹麦很弱小,只能通过联姻与欧洲强大的王室接上关系,加上北欧金发碧眼高个基因确实不错,所以丹麦公主成了仅此于德国、英国公主的畅销货,流通各地。到了克里斯蒂安九世时,他的3个女儿分别成为英国、俄国、希腊皇后,他跟维多利亚女王也成了儿女亲家关系。

俄国的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的外婆是维多利亚女王,她妈妈跟乔治他爹、威廉他妈是亲兄妹。所以她同时是乔治和威廉的表妹,而她最后又嫁给了另一个应该是她远房表兄的尼古拉斯二世。

因此一战时的英王、德皇、沙皇都有德国血统,本来就是一个大家族。它们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国民岳母维多利女王有个孙子是英王,有个外孙是德皇,有个外孙女婿是沙皇。国民岳父克里斯蒂安九世有个外孙是英王,还有个外孙是沙皇。国民表妹亚历山德拉有个表哥是英王,还有个表哥是德皇,还有个老公是沙皇。因此沙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德皇叫表舅。德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沙皇叫表姑丈。英王的孩子管沙皇叫表叔、管德皇也叫表叔。

1913年的那个贵族时代还有一次最美好的大聚会,从那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丝贵族大聚会,那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嫁女儿,德国当时是有五个国王,以及其他一些公国共同组成的德意志大帝国,欧洲所有贵族都来出席了这场婚礼。全世界的媒体都特高兴,表兄弟们聚集一堂,然后合影,尼古拉二世和乔治五世还长得一模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娶了乔治五世的亲奶奶,于是就越长越像,希腊国王娶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另一个孙女也是她的孙女婿。

一个不算是太精密的刺杀事件,在经过各方势力的插手之后,事情越闹越大,最终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的大战。战争双方约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士兵丧生,2000万人受伤。平民死伤约600余万。

值得一提的是一战时欧洲战场上贵族的死亡率远高于平民,欧洲贵族当时视上阵杀敌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荣耀。

还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西班牙流感”。在一战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号称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瘟疫,人们把它命名为西班牙流感。据统计,当时全世界的人口总量约为17亿左右,西班牙流感就直接导致了10亿人的感染,这个疾病的致死率约为百分之二点五到百分之五,因此最保守的算下来,这个疾病也至少导致了2000万人的死亡,间接的促成了同盟国的失败,这与二战时的那两颗原子弹起到的作用不相上。

一战背后的阴谋(为什么一帮亲戚之间的群殴)(5)

西班牙流感

,